武慧娟
摘 要: 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強盛,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家長、學校乃至政府的關注。孩子創造力的培養,作為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項,越來越受到學者和教育家的重視。本文從創造力定義闡述的角度出發,探討幼教老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如何通過一系列方式方法的采用,達到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挖掘孩子潛能的目的。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創造力 培養方式
名人米爾曾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創造力的果實。”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財富,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強盛,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家長、學校乃至政府的關注。孩子創造力的培養作為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項,越來越受到學者和教育家們的重視。本文從創造力定義闡述的角度出發,探討幼教老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如何通過一系列方式方法的采用,達到培養孩子創造力、挖掘孩子潛能的目的。
一、創造力相關概念闡述
心理學界關于創造力較一致的定義是,根據一定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信息,開展能動思維活動,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創造力通常包含發散性思維的幾種基本能力:一是敏銳力,即對問題的敏感度;二是流暢力,思索許多可能的構想和回答;三是變通力。以一種不同的新方法看一個問題;四是獨創力,指反應的獨特性,想出別人想不來的觀念、獨特新穎的能力;五是精進力,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上再加上新觀念,增加有趣的細節和組成概念群的能力。
二、幼兒教育中孩子創造力培養的幾種方式方法
1.辨別法增加認知能力
幼兒在生理期處于大腦發育的認知階段,對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處于認知、辨別的階段。通過開發孩子的辨別能力,幫助孩子認識和發現事物的不足,尋找孩子認知體系中各種遺漏的環節,探索知識中的未知部分,最終完善孩子的認知體系,提高孩童的注意力、觀察力和辨認能力。例如,在幼兒教學過程中,以補拼圖的形式,引導孩子發現拼圖中缺少的圖案,對應地補充,以鍛煉辨別能力。
2.歸類、類比發散邏輯思維
歸類、類比能力是人類邏輯思維能力中重要的一項能力,因此,對幼兒歸類、類比能力的培養訓練,不僅是孩童創造力培養的其中一項,而且是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一項。通過尋找相似的事物和發現事物中的相似之處,引導兒童將某一事物比喻成另一類事物,借此啟發兒童的發散性思維,為孩子創造力的充分施展提供滋長的沃土。在日常幼兒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繪畫、游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聯想和比喻。比如讓孩子畫出所有自己見過的圓形的東西,讓孩子找出自己和小伙伴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等。采用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訓練孩子的歸類、類比能力。
3.組織和重組增加立體思維
組織和重組能力是指在結構打亂的情況下,讓孩子將結構復原或者改造重新創造出一種新的結構的能力。在日常幼兒教育中,美術課、手工課、積木游戲等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孩子的這種能力。以手工課為例,讓孩子將剪好的手工紙按照一定的指引拼接成相應的圖案;在積木游戲中,將積木組裝成可能的造型。教師可通過適當的引導或者提示,發揮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創造重組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鍛煉其組織和重組能力,增強孩子的位置感、立體感和知覺能力。
4.視像表達激發想象和情感
所謂視像能力,顧名思義,即視覺和影像能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讓孩子通過視覺和影像,表達具體的意思、思想和情感,激發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對于孩子創造力的培養有很大的激發作用。例如讓孩子通過畫出“我的家”,表達自己對家的熱愛,孩子畫出自己家的房子,爸爸、媽媽,乃至藍天、白云、家門前的小草等,讓孩子講解自己美麗的家,以此激發孩子對家的情感和表達,訓練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力及表達能力。
5.情境困境激發發散思維
情境思維是立體空間思維的重要部分,會帶動孩子各種情緒的發生。在日常幼兒教育過程和孩子生活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情境假設和創建,為孩子提供各種或困擾,或有趣,或開心,或具有挑戰性的情境,讓兒童在突然陷入的情境模式下自主思考并對情境自發加以應對,從而最終鍛煉孩子的應變能力和發散思維。比如孩子一起床發現桌上有好吃的,但是自己的身高夠不著,這時候孩子會怎么辦呢?有的孩子馬上轉頭找老師、找家長,有的孩子會自己找東西墊著夠。又如問孩子:“遇到危險了怎么辦啊?”答:“找警察叔叔。”問:“找不到呢?”答:“我跑!”問:“被抓住了呢?”答:“我大哭大鬧。”……這些都是對其應變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激發孩子的發散思維。
參考文獻:
[1]王小英.幼兒園創造教育研究[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
[2]張金龍.淺析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