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萍
摘 要: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打破“一言堂”的單向流動模式,而是走向“對話式”合作互動模式,使課堂教學真正走向個性化、民主化、生活化。關注學生,實現學生與教師對話;引導自學,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溝通合作,實現學生與學生的對話;知識碰撞,實現學生與知識信息對話?;拥恼n堂,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一言堂;對話式;互動課堂 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打破“一言堂”的單向流動模式,而是走向“對話式”合作互動模式。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參與課堂,通過營造民主平等關系,積極發動課堂的討論與互辯,進行全方位的對話,包括知識信息和情感、態度、行為規范和價值等各方面的對話,“對話式”教學模式它意味著對學生生命的尊重與欣賞;它意味著師生之間的靈魂交融、心智啟迪;它意味著知識碰撞的火花迸射、心潮相逐;它意味著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的相互造就。
一、關注學生,實現學生與教師對話
教育過程應是一個平等地對話交流的過程,師生間應建立民主平等的對話關系,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開展爭論。如一個學生說:“我覺得這個辦法不行!”教師說:“你覺得不能這么做,一定有你的理由,說說看,好嗎?”又如學生說:“我還有一個好辦法。”教師說:“還有更巧妙的辦法,我們來聽一聽?!痹诮逃^程中,教師不要以真理擁有者自居,應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與學生探討,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引導自學,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的潛力,拒絕包辦代替,一講到底的做法,應騰出時間讓學生自學、表現、互動。
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植根于現實生活,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提煉材料,馳騁想象的熱情,體現想象的魅力,從而感受言中之境。閱讀對話的主體是每一個學生,而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就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氣質和生活經驗都不一樣,即使閱讀同一文本,也會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體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見解,進而產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個性化理解。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正是一種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造的過程。所以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三、溝通合作,實現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在課堂中,學生之間的對話包括相互討論,相互激勵,相互評價,相互反饋,合作與競爭等方面。對于課堂內的小組合作學習,傾聽、表達和良好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傾聽、表達也是學生學習所要形成的重要技能,而良好的態度也是教學所追求的人文目標。課堂教學中搭建了民主的對話平臺,把自己當成孩子,把學生看做自己的學習伙伴,只有當教師把學生看做和自己相同的生命體時,才會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與他人對話,才能夠細心聆聽學生的發言,并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
四、知識碰撞,實現學生與信息對話
“蝴蝶的啟示”,有人發現已裂開一條縫的繭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掙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繭剪開,幫助蝴蝶脫繭而出??墒沁@只蝴蝶因身體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掙扎,直到把翅膀練強壯了,再破繭而出,才能飛起來,省去了過程看似為其免除了痛苦,但結果適得其反。學生的學習不也是這樣嗎?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批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知識來源于生活,探究生活與創新知識有著必然的聯系,探究的目的在于經歷過程,獲得理智能力的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最終實現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建構。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只做引導,不做“剪繭人”。
課堂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課本也不再是獲取信息資源的唯一場所了,教師也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傳遞者,學生可以擁有新的信息源、新的發現、新的學習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高昂的情趣投入到學習中,內心的求知欲望被激發了,潛能被開掘了,主動意識和好求甚解的進取精神也被喚起了。
總之,打破“一言堂”,走向“對話式”教學是當今課堂教學的趨向。構建互動的課堂,既是心靈和行為的互動,又有感情和知識的傳遞,“對話式”課堂教學能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能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能力,使課堂教學真正走向個性化、民主化、生活化,從而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課題名稱:小班額背景下小學高效課堂模式研究
課題類別:甘肅省教育課堂“十二五”規劃課題
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