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博
摘 要:語文是中國文化不斷進化的產物,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現在所學的科目都是相互聯系的。而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能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求對教師的角色以及學生的地位進行反思,應該更加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為了更好地促進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開展,結合當下的實際對小學三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做簡要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個性化閱讀的內涵
在對小學三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進行研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什么是個性化閱讀。個性化閱讀即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從書面的語言中獲得一些信息,和非認知因素互為影響的活動,因此存在著個別的差異。同樣,它也是學生利用課本與作者進行交流想法、情感的一個過程。
二、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關鍵
上文對個性化閱讀的內涵做了簡要的闡述,下邊我將結合小學三年級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的實際情況,簡要地談論一下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
1.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點學生起來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閱讀給全班同學聽,這樣教師就很好地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每個學生的興趣和閱讀基礎都不相同,而進行個性化閱讀,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以及基礎來選擇,更加有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再通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誦,可以更好地體驗課文中的情感,加深對文章的了解。其次,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來進行個性化閱讀,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閱讀的方法、確定學習的目標以及學習的內容。
2.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就是獲取各類信息的過程,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每個學生因為個體的不同,都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正所謂“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這時候教師邀請一些學生來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但是教師在聆聽學生的心得體會的時候,一定要尊重他們,尊重差異,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能拿所謂的標準答案來禁錮學生的思想,而是讓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來。
3.教師的主導性
雖然在個性化閱讀中一直在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自主性,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此過程中放棄主導作用。因為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畢竟在思想等方面不是特別的成熟,所以在對文章的理解上難免產生偏差,教師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勇敢地進行質疑,而不是盲目地迷信權威以及所謂的答案,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十分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總之,教師要注意隨時發揮在個性閱讀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個性化閱讀。
三、對個性化閱讀的拓展與延伸
學習與行動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孔子說:“學而不死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學后當思,思考后再去實踐,在實踐中出真知。所以,個性化閱讀的教學就應當做到使學生學以致用,在用中去檢驗所得。那么,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求個性化閱讀教學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方式中局限于課堂與課文的閱讀方式。教師要綜合使用讀、寫、說這些方式讓學生的閱讀突破教材本身,向生活與實際中延展。這既能使教學做到知行合一,又能進一步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在這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觀察、文字與口頭表達能力,更能讓他們體驗觀察并去表達生活,真正地使學生的人文底蘊得到擴充。但在實施個性化閱讀的方式時,教師一定要遵從學生的自主選擇,在這一過程中起到引導而不是強迫的作用,讓學生享受自己獨特的體驗,并在這種體驗中思考和感悟。在學生對自己的思考感悟積極表達時,教師要對學生充分鼓勵支持,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表示贊同欣賞。當然,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列出推薦書單,尊重學生閱讀與否的選擇。這些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使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方式發展自我的個性思維能力與個人獨特的性格品質。
在教室這一環境中尤其是在小學課堂里,老師的認同與欣賞贊揚是學生獲得信心與興趣,健康心理得以成長的重中之重。本文簡要地分析了一下小學語文三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一定的幫助,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無論使用怎么樣的教學方式,都應切記教育的本質應當是激勵、引導與支持,把原本死的、凝固的語言文字變為活的、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踐中,一定要記住以欣賞與鼓勵為本,學生智慧的火花需要用它們來點燃。
參考文獻:
[1]陳志宏.淺析以教材課文為基礎的閱讀教學設計[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1).
[2]俞群.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4(12).
[3]欒成勇.讓閱讀成為學生個性釋放的過程: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