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平
鄉鎮作為我國基層一級政權,其財政狀況如何,對和諧社會的建立和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對鄉鎮財政的監督還不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鎮的財政建設。另外,由于我國鄉鎮經濟發展不平衡、財政供養人員增長較快、財政體制不完善、鄉鎮債務嚴重等原因,相當數量的鄉鎮財政運轉愈來愈困難,成為當前我國財政經濟運行中突出的問題。鄉鎮財政困難不僅影響了整個財政經濟的良性運轉,還影響了城鄉區域的協調發展和基層政權的鞏固以及農村社會穩定。如何加強鄉鎮財政監督,以適應鄉鎮財政管理環境的變化和發展要求,已成為財政監督工作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加強人大對鄉鎮政府財政監督的建議
1.健全鄉鎮人大財政監督法律法規體系。目前我國關于人大財政監督的法律法規主要有:《憲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國務院關于貫徹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的通知》等。這些法律法規為我國人大財政監督制度奠定了基礎,但由于法律規定的模糊性,致使預算監督過程中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人大的財政監督權力處于“虛置狀態”。
隨著我國提出“依法治國”的明確目標,出臺《財政監督法》已成為我國財政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監督機構的職權、責任、監督程序、監督方法、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違反財政法規的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問題,才能使我國的財政監督真正做到獨立執法、依法辦事、依法監督。”
2.完善鄉鎮人大財政監督的運行機制。(1)健全相應的人大財政監督工作機構,改革現行的政府內部審計制度。從政府系統看,行政型國家審計就是自己審自己,沒有別的權力制衡,一方面行政首長既要對整個公共收支運行負責又要對國家審計負責,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尋找平衡;另一方面國家審計機構與被審計對象即用款部門都是行政(或政府)的代理人,這時,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很容易串謀。所以,在完善人大對政府財政監督的過程中,應嘗試將審計部門劃歸為人大下屬獨立機構,使我國審計機構模式由行政型模式轉變為立法型模式。
(2)加強對政府財政的動態監控,建立日常監督機制,實行事前監督、事后監督與過程監督相結合。當前我國的人大財政監督重點放在事前、事后監督,對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難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這使得已成定局的重大問題難以挽回。因此,完善人大財政監督機制,需要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過程監督,政府的計劃、預算執行情況,要定期及時向人大匯報。人大批準政府的計劃和預算以后,不能一直等到本年度結束,計劃和預算已經執行完畢后,才得到計劃和預算執行情況的有關信息和匯報,應當建立由政府定期向人大匯報的制度。政府應當在每年第三季度向人大報告計劃、預算執行情況;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每季度終了最多30日內,將計劃執行情況以及有關經濟運行情況向鄉鎮人大財經委員會匯報。
二、將民主懇談會應用于鄉鎮政府財政監督過程中
財政監督民主性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公眾參與。財政監督是公共財政的基本保障,而只有民眾的廣泛參與才能明晰公共財政的“公共”性質。近年來,各種民生問題的產生大多與公共財政安排失當有關,其實質就是民眾在財政監督中缺乏應有的話語權,于是就產生了政府大樓越蓋越高、官員小汽車越來越豪華而教育、住房、醫療等問題卻越來越嚴重的怪狀。從這個角度而言,政府預算應向全社會徹底公開,并允許民眾以建議、批評等多種方式參與審查和監督。在這方面,浙江溫嶺市新河鎮、澤國鎮等地探索的人大代表、民眾代表等共同介入的“參與式預算”監督模式,堪稱典范。溫嶺市的民主懇談會制度,其對村務的民主監督,是建立在外力即鄉鎮政府行政力量推動為主的民主監督制度。優點是同時發揮了縱向監督和橫向監督兩種監督形式的作用,監督力量較強。民主懇談會制度這種村務監督形式,對于一些村務相對比較簡短和集中的村、特別是對于重大村務的監督,不失為一種好的監督形式。
三、完善“鄉財縣管”制度的對策
1.進一步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增加鄉鎮可用財力。按照“事權上移、財力下移”的思路和“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原則,繼續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創新管理機制,進一步理順和規范縣鄉財政分配關系,調動鄉鎮增收節支的積極性。盡可能地提高鄉鎮收入的分成比例,增加鄉鎮可用財力。加大鄉鎮激勵獎補力度和鄉鎮的轉移支付,特別是要加大對貧困鄉鎮的扶持力度,支持鄉鎮經濟健康發展。要加強對鄉村債務的調研,出臺相應對策,幫助緩解鄉鎮財政困難。
2.加強監管,抑制腐敗和提高財政資源的利用效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支出管理,提高鄉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是防止財政支出膨脹,提高財政支出質量的重要保證。(1)民主理財,加強農民和鄉鎮人大的監督,把財政建立在法治和民主的基礎上。在當前,應該加強鄉鎮人大建設,使人大代表成為真正的民意代表,使鄉鎮人大真正獲得各項權力,加強鄉鎮人大對鄉鎮政府財政行為的約束。人代會制度應當放開普選,選舉出能夠真正代表農民群眾利益、精通財政財經業務、善于又敢于對違法違紀的不正之風進行抵制的好代表,才能真正做好審批和監督工作。(2)規范預算制度和財政收支監管制度,一定要強化上級對下級的專業檢查,并加強上級部門監督。第一,實行公示、招標和引入競爭機制,提高公共品供給的效率。提高鄉鎮財政資源的使用效率,應成為鄉鎮財政制度建設和運行的重要目標之一。第二,加強財政管理,嚴格執行預算。當前應綜合運用零戶統管、集中支付和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按量財辦事、綜合平衡的原則,對鄉鎮財政實現收入統攬、預算統編、國庫統付、采購統辦和財務統管。同時嚴格執行財政預算,不在預算內的必須經鄉鎮人大通過才能支出,對支出加大監督力度,增加財政支出的透明度,特別是對各種基建支出,必須進行嚴格監管,堵塞漏洞,充分發揮財政支出效益。
四、三管齊下強化鄉鎮財政審計監督
鄉鎮財政審計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很多,審計風險較大,如果任其發展,則后患無窮。要解決以上問題、強化鄉鎮財政審計監督,就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制度建設是基礎。一是加強鄉鎮財政財務審計監督立法,盡快制定一套完整統一的財政審計監督方面的法律法規,徹底改變財政審計監督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狀況,以便正確而有效地實施審計監督。二是要建議健全各級財政資金從申報、撥付到使用全過程的審計監督機制,有針對性地選擇同深化改革與宏觀經濟調控關系密切的重點項目,以及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項目,進行全面細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審計監督,將財政資金的日常管理與專項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管理之中有監督,監督是為了更好地加強管理。三是要建立健全鄉鎮財政財會制度,按照規定設置賬簿,正確運用會計科目認真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編制會計報表切實做到證賬相符、賬實相符、賬表相符、表表相符,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有效。
2.隊伍建設是關鍵。鄉鎮財政審計監督工作量大、面廣、政策性強、要求較高、任務較重,它要求審計監督人員不僅要熟悉國家方針政策,懂得經營管理和法律法規知識,而且要精通會計和審計業務知識。因此,鄉鎮財政財務審計監督機關必須加強隊伍建設,盡快建設一支政治素質較高和業務水平過硬的審計監督隊伍。同時,還應加強鄉鎮財政財務的財會隊伍建設。
3.嚴格執法是保障。根據近年來進行鄉鎮財政審計監督總結的經驗和教訓,針對改革開放、實行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統一的法規制度,以解決以權謀私、以物謀私、公款私存、貪污受賄、損失浪費、擠占成本、截留挪用、營私舞弊等問題。同時,既要堅決處罰違紀違法的單位,又要嚴厲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決不能姑息遷就。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發揮財政審計監督的作用。
(作者單位:泉州市洛江區生產力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