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祝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總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标P于閱讀自古以來就受人們的重視,且認為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保障。正如先輩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鄙勘葋喺f:“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如同沒有陽光,沒有書籍支撐的智慧,就如鳥兒沒有翅膀?!绷_曼·羅蘭說:“在書中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敝旃鉂撘舱f:“你玩索的作品越多,鑒別力越可靠。”等。
這樣看來多讀書對提高語文水平的決定性作用不容置疑的,關鍵在于你是怎樣閱讀的。若是隨意翻閱,而不是細細咀嚼,那么,就不能獲取足夠的“營養”,即使閱讀量再大,也不能成為“知識的巨人”“行動的強者”。只有重視良好習慣的養成,采取有效的閱讀方法,優化閱讀,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才能提高閱讀質量,夯實語文基礎,提高語文能力。下面就談談在實踐中總結的幾點辦法。
一、養成“三問”習慣
1.問寫了什么
如讀記敘文,就應了解文章記了什么事,寫了什么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如何,表達了什么思想。讀說明文,就應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是什么,文章給我們什么知識。讀議論文,就應了解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用了哪些論據,是怎樣論證的,最后得出了什么結論等。這一問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問怎樣寫
如,記敘文的記人敘事是怎樣安排線索、順序、詳略的,是怎樣描寫人物和環境的。說明文作者按什么順序介紹事物(事理),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按什么順序說明,語言風格是生動還是平實。議論文是怎樣提出論點,怎樣證明論點,怎樣安排結構的等。這時,對文章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文章內容的把握上,而且還要進一步理解這些內容憑借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是對文章表達形式的理解。
3.問為什么要這樣寫
在閱讀中探討文章為什么這樣立意構思,為什么這樣布局謀篇,為什么這樣遣詞造句等,以便尋根究底。如,《春》最后三個比喻句按什么順序安排?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如,《孔乙己》中結語“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睘槭裁醇日f“大約”又說“的確”。學生若能這樣多問,就能深層次地理解課文。知其所以然,是較高層次的理解。這又進一步要求把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考慮,探索作者之所以這樣寫的原因。
通過三問,由表及里、由里返表、依次遞進的深入思考,可以達到透徹理解課文的目的。
二、務必研讀重點段落
閱讀文章既要把握文章的有機整體,又要對文章的結構、關鍵語段作細致、深入剖析。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文章都有重點段落,這樣的段落,一般都是描寫精彩、層次清晰、論證有力、說明生動,研讀這樣的段落是迅速提高表達水平的一種有手段。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脫險”部分,心理描寫和語言、動作描寫結合在一起,把作者“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心里產生巨大的成就感”的心理變化過程刻畫得非常精彩。認真研讀對學心理、語言、動作描寫結合在一起的寫法是極有好處的。
三、積極處理疑難問題
學生在閱讀中經常會遇到許多不懂或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如,生疏的詞語、未聞的典故、難理解的句子。這些雖然不大影響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但若不深究,就只能使自己的知識水平保持在原來的層面上,難以得到提高。正確的做法是:見到生字、詞要查字典,難理解的句段要反復推敲領會,不懂的典故要翻資料或請教別人。這樣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學生的語匯量就會大大豐富,同時其知識面也會擴大。
四、敢于交流閱讀感受
德國美學家姚斯認為:文學作品本身沒有生命,是讀者的閱讀賦予了作品無窮的意義。這樣由于知識經驗、個性氣質不同,學生的認知、體驗、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教師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有創意地去閱讀,并讓學生有一個敢于交流的空間?!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边€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教師務必打破“一言談”模式,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閱讀課文必須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閱讀課堂上不能濫竽充數,不能完全依賴老師和同學,應強化“自主閱讀”的意識,課外閱讀就更不用強調了。
五、重積累別輕運用
讀書應做有心人,學生應善于收集有用的資料。重視積累似被大多數人所認可,但要其堅持就很難了,至于運用更是常常忘記。因此,老師應和學生一起經常檢查學生的積累、督促學生把積累到的盡可能地用起來。如,經常把一些警句、精彩語段摘錄下來,分類整理,有空就翻閱,有些文章甚至整篇背下,日積月累,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同時千萬記得經常將積累到的這些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樣既給自己的文章增了光添了彩,也鞏固了知識。也可以仿寫優秀的文章、語段,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王茂盛.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D].蘇州大學,20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