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含程
(宜賓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宜賓 644000)
《軍營飛來一只百靈》是一首有著濃郁新疆音樂風格特色的民族聲樂作品。歌曲旋律優美且具有民族特色,歌詞主要由白云、百靈、士兵、少女、軍營、冰山、星星、戈壁、月亮、溫柔、冰雪、邊境等一些意象構成。鮮明的旋律,生動的歌詞使這首歌曲流暢自然,生動亮麗。將軍營美好幸福的畫面呈現在人們眼前,給人帶來了愉悅的美好的感受和熱烈的情感。
《軍營飛來一只百靈》是由趙思恩作詞,姜一民作曲。趙思恩1950年生,山東壽光人,新疆軍區文工團創作室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姜一民,1951年出生于新疆,自幼喜愛音樂,國家一級作曲家,新疆軍區文工團作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這首歌曲和以往軍旅題材的歌曲不同的是,以新疆的自然風光為背景的題材,形象地描寫了軍隊文藝工作者深入祖國的邊陲,為軍隊服務的場景,同時表達了戰士對生活和愛情的向往。該題材所折射出的時代性、主題簡潔性、旋律民族性、歌詞通俗性,應證了中國當代軍人對生活和愛情充滿了無限的美好希望。反映他們扎根邊疆,和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思念。
歌曲《軍營飛來一只百靈》,其特點是著重個人感情的抒發和內心體驗的揭示,旋律優美感人,抒情性強。歌曲《軍營飛來一只百靈》是在一種愉快的語境中表現了百靈鳥的活潑與可愛,也正是這種輕快地的語境透露出了百靈鳥的青春活力,也展現出了她那種自豪而又高傲的性格。王瑩在演唱時把握住了這種動態性的輕快語境,把這首品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從曲調上來說此曲是羽調式。歌曲《軍營飛來一只百靈》其旋律優美輕快,具有濃郁的新疆民族風味,舒展、寬廣,全曲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連續運用,使歌曲始終充滿了具有舞蹈歡快的感覺。第二段,音域高亢,明亮,旋律寬廣,將軍營美好幸福的畫面呈現在人們眼前,給人帶來了愉悅的美好的感受和熾熱的情感,結尾段模擬白靈叫聲,跳躍、清脆,在高聲區盤旋,給人以美好向上的感覺。在曲式結構布局上主要以中國的五聲調式為主,同時融入了西洋創作技法,具有濃郁的新疆民歌風味,這也體現了詞曲作家創作技法的嫻熟和在藝術歌曲創作上的深厚造詣。是中國藝術歌曲發展史上的精品。
全曲用二段曲式寫成,其中包含前奏(1-8小節);A部(9-24小節);B部(25-40小節)和尾聲(41-48小節)三個部分。
作曲家深入研究歌詞,為《軍營飛來一只百靈》選擇了降B宮調式系統,在整首歌曲中G羽調式來完成的。歌曲在前奏中便表現出明顯的歡快特征,G羽調主和弦的協和音響效果伴隨著節奏輕巧的波動,使作品在一開始便以輕快的音樂形象呈現。隨著樂曲不斷加快,大幅度的音量變化(從p到f)突出音樂的靈活性。作曲家在作品的第1、2小節整小節從低音a到高音a用了一個八度內的三和弦音程創造出一種極為輕巧的音響效果,在前奏的前4個小節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輕巧的感染力。5、6小節的前奏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即像是前面音樂的延續又像是音樂的重新開始,G羽調主和弦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現,這樣不僅變化重復了歌曲最開始的第一個和弦呼應了主題,同時因為在演唱開始的9、10小節伴奏采用的是和1、2小節完全一樣的和弦與織體,為演唱者提前進入做好了準備。
歌曲的A段歌唱從9小節開始時是建立在G羽調上的,歌曲的第一句“天邊飄過一朵白云”以一種“靜”的色彩表現了詞作者當時的境況與心情,而經過11小節“啊”感覺到盡善舞美感,在13小節的時候以“軍營飛來一只百靈”寫出了動景,以百靈鳥的活波可愛與前一句的“靜”景形成了對比,作曲家為了突出動靜結合,運用了模仿的手法描寫了百靈鳥的活潑,在17小節的時候1小節重復使用旋律并加強了語氣,21小節的時候稍微改變了一下旋律的韻味,寫了戰士對愛情的向往,從25小節開始用百靈鳥活潑而又輕巧表達了戰士們對家鄉和情人的一種思念,41小節起用G羽調的三和弦展現出來百靈鳥清脆而又美麗的聲音,把人帶到一種仙境般優美的旋律中結束。
基調是音樂中基本的情感色調,是該作品所表現出的主要情緒色彩,也是歌曲的情感基調。它包括了音樂意境,作家的風格等因素。歌曲《軍營飛來一只百靈》用“白云和百靈”,描述邊防軍人的生活過程,這是襯托“白云”靜和“百靈鳥”動的藍色的基調,具有細膩豐富的情感,給人以舒適無比的情感藝術享受,在不同的作品當中要求我們表達情感時,一定要準確判斷其基調,基調對了,表達情感就獲得了更高層次的意境。
一位好的歌唱者要善于運用自身的藝術涵養來演繹作品,一首好的作品要經過歌唱者的細心雕琢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原唱軍旅出生的王瑩,用自身的藝術內涵把作品中無法用符號和語言表達出來的內容給予完美的詮釋,將作品所要表達的東西完整的呈現給聽(觀)眾,就如我們在唱A部分和B部分時,有著截然不同的演唱方式處理一樣。
在歌唱的語言中有密集型節奏,也有疏松性節奏。在演唱密集型節奏時,一般應采用“收”的語勢,即氣息富有彈性,語氣既興奮又熱烈;在演唱疏松性節奏時則應充分讓聲音舒展,在一張一弛的語勢中傳達出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效果。如演唱譜例的第一部分(9—24)小節過程中,“天邊”、“軍營”、“白云”、“百靈”、“啊”這些音節時,一定要采用既靈巧而又集中的“收”的語勢,這樣既容易唱準節奏,又把握住了歌唱的基本情緒,為后面“那里是百靈”做了一個語勢上的準備。
有了前面做了“收”的語勢準備,B部分,在歌唱時可以用長音拖腔,歌唱中的長音拖腔是一種持續的情感表現形式。在歌曲《軍營飛來一只百靈》的第二部分(25—40)小節,演唱過程中的長音拖腔“哪”字,首先應在咬準字頭“n”的基礎上讓韻母“a”頓時一甩而出,然后在穩住氣息的前提下逐漸增強氣息的張力,使情緒始終保持一種舒展的趨勢,給人以“百靈鳥就在藍天自由飛翔”的動力感覺,突出長音“舒張”的語勢。
所以說,歌唱者的演唱過程就是一個對藝術展現和自我展示的過程。而且每次演唱都可能有新的藝術內涵伴隨,甚至是創造性的藝術風格處理與表現。作為一個歌唱者要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思想,對藝術的創造具有高感性與高理性的完美結合,是使音樂展現達到至善至美境界的切實保證。
歌曲結尾是四句琶音上行的音域寬廣花腔樂句,高音的跳躍要清脆有力,噴口要快,要開,將百靈清脆悅耳的叫聲演唱得自然華麗,動態灑脫,激情奔放,歌曲演唱的技巧較高。首先氣息要跟上,技巧要靈活運用不可勉強,不要故意用聲音去做技巧部分,因為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源泉。這首作品的結尾,旋律使用了上行的分解和弦,富有跳躍性,唱的過程中,要控制和調節好氣息,喉頭要放松,不能繃緊,聲音不能“擠”或者“喊”,而是要使得氣息和聲音融為一體,形成互相對抗的力量,最后做好氣息的爆發點。其次除了氣息的控制以外,在演唱的過程當中還應注意力度和速度的變化。由于速度和力度發生了變化,旋律歡快跳進,重音在拖腔音上面,突出了歌曲的旋律悠揚和高亢的特點。則表現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少女,花叢中忙碌的小蜜蜂,歌唱當中的百靈鳥等這些音樂素材形象,這些表現使情緒更加豐富飽滿,達到聲音與情感的統一,一首歌曲,之所以能打動人心,除了歌唱者那美妙的嗓音以外,更有蘊藏在歌聲中那綿綿不絕的情感。《禮記.樂記》中所謂“凡音之起,同人心也”,“情動于中,故形與聲;聲成文,謂之音”,即是對聲情關系的認識,所以,融入了真實情感的歌唱,才是最完美的演唱。反之,要么有聲無情,要么死氣沉沉,暗淡無力。音樂是最真摯、最樸實地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因此在演唱花腔的過程中要以感人的情和演唱技巧結合來打動人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將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表現出來,唱到聽眾的心里去。
綜上所述要做到“聲情并茂”地歌唱,除了要具備熟練的歌唱技能外,還必須深入分析、理解歌詞內容,并在深刻體驗詞曲情感的基礎上,融入個性化的演唱,才能準確地把握歌曲的特色風格和表現力,達到極富感染力的、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1]金鐵霖.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2]沈湘,李晉瑋,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