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 勇
重慶合川區廣播電視臺,重慶 404100
新媒體下新聞采編工作的特點及優化
茍 勇
重慶合川區廣播電視臺,重慶 404100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媒行業已經出現不可逆的媒介融合趨勢,特別是QQ、APP、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新聞采編工作環境,一些基本的工作流程也發生了變化,導致當前的新聞采編工作面臨思維方式固定、忽視輿論力量、對信息資源的挖掘不足等問題。為此,只有仔細研究新媒體下新聞采編工作的特點,并依此為依據采取多項優化措施,才能不斷提高新聞采編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促進新聞媒體工作的有序發展。
新媒體;媒介融合;新聞采編;特點;優化措施
新媒體是繼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等發展起來的其他媒體,也被稱為數字化新媒體,主要包括網絡、手機、數字電視等。而電視行業是特殊的網絡型行業,具備言論、報道等功能,擁有公益性、自然壟斷性,一直都是在政府的規制下為大眾提供排他性的產品、服務。所以新媒體下的電視記者需充分認識到新聞采編工作的特點,重視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優化采編工作。
1.1 繁雜的信息資源
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下,采集、傳播信息的速度及規模都達到空前的水平。在信息爆炸時代,想要迅速在浩如煙海的信息里準確獲取所需信息就面臨更大的難度,因為海量信息中有用的信息并不多,很多信息的真實性也有待進一步考證。各種新媒體出現以后,媒體逐漸變成普通人都能發布信息、傳播信息的平臺,而不再是以往專業的操作機構。然而普通民眾的信息知識是有限的,新聞傳播技能、素養等都不夠高,難免會傳遞一些錯誤的信息,導致信息質量缺乏保障。因此,新聞采編工作擁有了信息資源繁雜的特點,需要新聞采編人員認真判斷。
1.2 多樣的新聞載體
對傳統的新聞采編工作而言,記錄信息所依靠的載體主要是筆、紙,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聞采編工作應用到的信息設備越來越多,信息傳播人員能隨時隨地用照相機、手機等設備把新聞信息及時記錄下來,從而賦予新聞信息更多的表現形式,新聞載體也變得多種多樣[1]。新聞采編人員只有熟悉掌握各種采編技能,才能有效處理信息資源、新聞資源,才能傳達出大眾需要的新聞信息。
1.3 多用的采編成果
以往的新聞報道方式是單一的,隨著新媒體環境下各種媒介的相互融合,新聞報道方式也愈加豐富。如電視新聞報道,傳統的方式只有電視報道這一種,而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還能通過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等方式進行報道,把新聞采編成果通過各種形式展現出來,使其具備多用性。所以新媒體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要求人員充分了解各種新聞表現形式、傳播方式,把采編的信息通過各種媒體表達出來,并應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受眾傳遞信息。
2.1 積極轉變思維方式,發掘新聞采編新視角
新聞報道及傳播有效性的提高需要采編人員發掘新的新聞視角。所以新聞采編人員應有意識地鍛煉和提高自己發現新聞新視角的能力,力爭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報道同一個新聞事件,依據新聞價值的判斷標準,或選擇由小見大、從整體到局部等采編報道方式,促使受眾能更加全面而詳細地了解新聞事件。
新媒體下,新聞采編人員應具備幾種創新性的思維方式,具體包括:其一,側向思維,它與正向思維剛好相反,它主張與其他思考范圍之間的結合,并從側面獲得解決問題的靈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采編人員要善于使用一切外源性信息,同時廣泛涉獵其他交叉領域知識,從而培養自己形成更具突破性的新聞采編新視角。例如:某地成立了一個畬歌傳習所,這是一個亮點,但事件本身是單薄的。此時,新聞采編人員應重視全方位了解畬歌傳習所,包括它的成立、傳唱畬歌的現狀、收集歌詞的情況等,通過運用這種側向思維來采編新聞,用新的視角深刻反映出了傳承畬歌文化的艱難。其二,逆向思維,它是指當我們肯定某一個問題時,也可嘗試著從否定的方向來看問題。例如當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在采訪一個獨具民族特色的畬族村時,可嘗試著把目光從特色上移開,而選擇關注城鎮化進程中該畬族村特色文化的日漸萎縮、沉寂,呼吁民族文化的留存與傳承,通過逆向思維從新的視角來質疑文化傳承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2.2 充分重視輿論力量,不斷增強新聞滲透力
如果新聞采編用特殊的方式表達事實和觀點,言辭背后所隱藏的觀點就能引起受眾的共鳴,能震撼到人們的心靈,那么這樣的新聞信息就充分重視了輿論力量,能擁有很強的感染力、滲透力。
細究下來,新聞真正的感染力、滲透力不僅僅是以情載理,關鍵還要能撥動心弦。所以新聞采編人員只有正在了解了受眾的內心世界,掌握了不同群體的心態特征,才能更加清晰地感知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對當前的新媒體,新聞采編人員不僅要通過報道告訴大眾新聞是什么,還要告訴大眾為什么,從而幫助大眾從為什么中找到是什么。例如在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嚴三實”講話精神宣傳、探討社會主義黨風廉政建設時,體現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反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性,表現了時代需求。對此,新聞采編要具有充足的現代氣息和時代精神,要通過對各種鮮活素材的采編來挖掘事例,讓黨員干部和群眾受到教育和感染,從而提高他們的認識,利用輿論的力量不斷增強新聞滲透力,使新聞采編收獲更好的效果。另外,新聞采編形式、手段等應求新、求變、求活,通過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加強受眾對新聞信息的接受程度,強化新聞傳播效果[2]。
2.3 大力挖掘信息資源,形成新聞生產供應鏈
在新媒體環境里,新聞采編人員挖掘信息資源的能力非常重要[3]。一方面,新聞采編人員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渠道全面掌握新聞信息資源。新媒體環境賦予了傳統媒體更加豐富和多元的人際關系通道,使采編人員在獲得新聞線索、捕捉新聞信息方面也具備了更大優勢。只有善于利用這一優勢,才能更加有效掌控新聞信息。新聞采編人員不僅要維護好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新聞信息來源,還要積極借助QQ群、微博、論壇等多種信息傳播平臺獲取新聞信息來源。
另一方面,新聞采編人員要善于應用新媒體的便利共享信息資源,特別是手機新聞客戶端APP,及時形成一個有效的新聞生產供應鏈。當前,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果電視新聞記者能借助手機APP 客戶端、QQ、微信這些平臺,將自己的新聞采訪成果經審核后,及時上傳到本臺客戶端發布,那么就能在最短時間內搶先讓受眾知曉信息,從而有效避免傳統電視傳播方式而造成新聞時效性下降、新聞價值降低的情況。接下來,新聞采編人員再將新聞事件按照電視傳播規律進行制作、發布,增加了新聞的廣度和深度,進而盡量擴大新聞的傳播范圍和效果。其他媒體的采編人員也可以以此信息,依照自身媒體的傳播規律,梯度開發或讀、或聽、或看的各類新聞產品,把新聞信息滲透到各個受眾群體中去,不斷提高媒體的市場占有率、知名度的同時,也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合力。
在不可逆的新媒體發展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必須要加大學習力度,不斷豐富自身業務知識、提升綜合素養,通過一系列優化措施來發掘新聞新視角、增強新聞滲透力、形成新聞生產供應鏈,以不斷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共同促進新聞采編事業健康發展。
[1]于海清,董瑞海.新聞采編工作思路的角度與創新分析[J].科技傳播,2014(13):31,33.
[2]劉玉紅.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研究[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2):238.
[3]李楠.電視新聞采編技巧及需要注意的問題[J].西部廣播電視,2015(11):145.
G2
A
1674-6708(2015)142-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