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霞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微信、微博、微電影、微學習等事物不斷興起,人們學習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發生改變。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5-10分鐘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2007年,孟加拉裔美國人Salman Khan(薩爾曼·可汗)創辦了教育性非營利組織——可汗學院。可汗老師利用耳麥、手寫板、桌面錄像軟件以及免費繪圖軟件錄制下他所講、所畫的東西,每段課程視頻長度約十分鐘,從基礎內容開始,由易到難互相銜接,一點點地帶領觀眾思考,突出了“學習”的過程,課程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體現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
當今的英語教學越來越強調學生的英語運用及主動學習。與傳統教學相比,微課教學充分運用當今最新的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其交際方式、交際內容、交際手段、交際空間、交際時間等都產生了本質性的變化。我嘗試在中職英語中做了一次微課“情態動詞表推測”的設計。
一、前期分析
學習者分析。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兩級分化比較嚴重,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扎實,學習積極性高,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也有部分學生興趣不高,英語儲備不夠,自主學習能力弱。我設計微課時注重將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利用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交替,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分析。認知目標:學習并掌握情態動詞表推測的用法。能力發展目標: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歸納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能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自我價值體現意識。
教學內容分析。我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對語法講解不感興趣,而情態動詞的用法是他們經常錯的知識點,于是選取這一知識點制作微課。
二、教學策略設計
本設計是針對中職英語課中“情態動詞表推測”而設計的微課,基于學生基礎較差,設計中的畫外解說部分采用漢語。因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語法講解不感興趣,我特意選取了一些有趣的圖片。
三、腳本設計
以前期分析以及教學策略的制定為依據,對微課程的具體內容和操作進行研究。包括界面的元素與布局、頁面的時間長度及切換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現、音樂或音響效果和解說詞的合成,以及各個知識節點之間的鏈接關系等等。我分成了兩個模塊,第一模塊主要講解“情態動詞+動詞原形”表示對現在和將來的猜測,第二模塊主要講解“情態動詞+have+過去分詞”表示對過去事情的推測。
本微課的教學課件制作工具為 Prezi。Prezi 是一款通過縮放動作和快捷動作使想法更加生動有趣的演示文稿軟件。本課時間為5分9秒。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微課程的應用豐富了教學資源、教學形式,活躍了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以及課后復習,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