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基 雷虹
【摘要】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不斷加快,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矛盾凸顯。為了緩解這一矛盾,2013年12月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推出,為中小企業非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個融資的新渠道。本文通過其中一家中小企業——點點客去認識中小企業如何通過定向增資,優先股,中小企業私募債等一系列方式實現融資,以及從企業、市場、投資者方面分析新三板目前存在的風險,就新三板建設發展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新三板 中小企業 融資
自2014年1月24日新三板全國性擴容至今,新三板掛牌公司數目達到2170家,總股本達到929.44億股。為什么在短時間內新三板的總股本能突破900億?中小企業究竟是怎樣通過新三板這個平臺實現融資?而點點客作為一個互聯網企業,又是如何在新三板實現融資需求?本文將一一解讀。
一、新型融資渠道-新三板
(一)新三板的由來
“新三板”原指中關村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在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為這一批掛牌企業都是高新技術企業而不同于原轉讓系統(“舊三板”)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因此被稱作“新三板”。目前,新三板主要針對的是中小企業,其已經建設成為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
新三板與主板相比,對掛牌企業利潤沒有硬性要求。企業一般只需要規范經營及公司治理,完善公開信息披露,便可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實現股票交易流通。
(二)點點客成功融資案例
2007年,上海點客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下面簡稱“點點客”),專注于新型移動社交營銷工具的開發。
2012年的12月18日點點客在齊魯證券的推薦下,在深交所的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代辦系統正式掛牌(430177),當點點客掛牌新三板后,吸引了一系列的銀行、投資機構對其進行授信、投資。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內共計獲得2.6億的新增資金用于企業日后的發展,很好地滿足了企業的資金需求。
二、點點客通過新三板融資優勢
資金來源渠道狹窄一直阻礙著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下面就通過對二級市場融資、中小企業私募債融資、銀行授信等融資方式的比較,體現出點點客在新三板融資的優勢。
(一)有助于點點客在二級市場實現融資
對于點點客而言,想要獲得直接融資的途徑之一就是IPO。一方面,IPO除了要有3年的持續經營以外,還要求連續3年實現盈利而且總股本不低于3000萬;另外一方面,截止至2014年4月,IPO排隊企業總數達到682家,以目前的狀況來看,IPO要等到兩年后的八月份,這樣的周期顯然不適合急需資金的企業。
1.備案制縮短審批時間。新三板掛牌采用的是備案制,大大地縮短了企業的審批時間,點點客只要股改完畢,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備案時間最快三個月,最遲半年就能夠成功掛牌。
2.通過定向增資實現融資。掛牌公司可以通過定向增資進行融資,掛牌成功后企業可以像點點客那樣一年內多次不定期地通過定向增資滿足自己的資金需求。若股東人數低于200人或一年內股票融資總額低于凈資產20%的公司可向證監會申請免核準。
3.優先股制度的確立。2014年9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非上市公眾公司發行優先股的信息披露文件,非上市公司發行優先股采用注冊制的同時大幅簡化了信息披露要求,制度的簡化有利于點點客在日后的融資過程中采取優先股的形式。
4.由新三板走向主板。配合著證監會提出“研究在創業板建立單獨層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早在今年3月,點點客便正式啟動了從新三板轉板到創業板的計劃,其各項財務指標均已符合創業板的要求,點點客轉板創業板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轉板后將為企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二)有助于點點客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
對中小企業私募債比較分析可以得出企業債的審核時間長達六個月,而且對凈資產和盈利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中小企業私募債在上述各方面的要求都要低于企業債,關鍵在于能夠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基礎上緩解企業的短期資金壓力,為企業帶來穩定的現金流。
(三)有助于改善點點客與銀行間關系
新三板推出以后,在主辦券商、律師及會計師的指引下,中小企業通過優化三會一層架構,制定內控制度,在規范治理的前提下同時借助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爭取以股權抵押的獲得銀行貸款,點點客CEO黃夢表示,掛牌新三板令企業的信用度提高了,進而能夠吸引來像招商銀行這樣的1500萬的銀行授信,截至今年6月30日,11家合作銀行向已經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合計貸款總額達到99.45億元;本年度實際發放貸款金額71.97億元;新三板的出現有效地改善了中小企業與銀行間的關系。
三、新三板融資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
新三板雖然是一個優勢與特點較為突出的新式融資平臺,但由于作為就目前而言新三板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板塊建設,掛牌企業管理,市場流動性提升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新三板”擴容的風險
隨著企業新三板掛牌熱情的日益高漲,問題也隨之增多,一開始在試點園區推廣掛牌的企業都是經過精挑細選而來的,目的是要在新三板起到相應的示范作用,由于非上市公司的基數就相當龐大,企業發展不平衡,擴容之后企業質量難免有所下降,一部分僅符合最低標準的企業也紛紛加入到新三板當中來滿足自身的融資需要,有可能會出現無人問津的現象。
(二)轉板失敗造成的風險
點點客掛牌新三板是為了利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后在創業板實現轉板上市。但轉板并非一帆風順。轉板雖然能夠有效縮短IPO的周期,但創業板并不會降低新三板企業的上市要求。因此,像點點客這種有轉版打算的企業應該仔細分析有關因素,避免出現由于自身原因導致的轉板失敗。
(三)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目前新三板相關的交易規則、信息披露等措施仍有待完善。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共出現了39份更正公告,錯誤多集中在數據出錯、補充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等等,這些風險的存在一方面會對投資者有誤導作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在企業自身行業聲譽以及形象的塑造。
(四)流動性欠缺的風險
做市商制度于2014年8月25號正式推出后,43家掛牌公司、42家券商順利成為首批做市轉讓的掛牌公司和做市商。點點客作為其中之一從8月25日開盤價的10元,漲到10月28日收盤價的25.35元,雖然市場流動性在該制度推出后有所改善,但所占比重仍偏低。從換手情況來看,做市首日日均換手率為0.9190%。隨后逐日遞減,與A股市場的換手率相比,新三板市場換手率明顯偏低。
(五)結構復雜性的風險
目前掛牌企業主要以制造業以及信息技術產業為主,同時包含了建筑、文化、煤電等行業等,數據顯示:“目前掛牌公司的股本平均數為3376.18萬股,就股本平均數而言,與擴容前相比增加了25.67%;其中最小股本500萬股,最大的則是高達52億股,其中股本在5000萬股以下的掛牌公司占比82%,凈利潤在1000萬以下的占比78%。”目前新三板既存在處于創業期或成長期企業,又存在像九鼎投資這樣的成熟企業,掛牌公司從股本大小,盈利狀況和行業跨度等方面都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四、新三板融資中風險的規避與建議
(一)建立券商同步督導機制,保證融資渠道暢通
由于掛牌企業的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導致其融資過程中的風險不斷增加,即使有相關細則出臺仍不能保證券商的督導工作落實到位。因此,券商主要為企業提供信息披露內容的監督審查,券商要對已掛牌企業進行定期拜訪、材料抽檢。與企業保持緊密聯系,留意企業的發展動向,及時為企業提供相應服務。
(二)健全企業信息披露制度,提升企業融資效率
要解決中小企業信息披露的不規范根本在于中小企業,作為企業本身需要加強信息披露意識的培訓。認識到信息披露完備的重要性,信息披露責任應該落實到人,由專人專崗負責,提升企業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
(三)強化相關企業經營管理,為融資做充分準備
中小企業在掛牌新三板之后雖然已經具備了“三會一層”,但在企業成功掛牌后如核心成員離職、變更、企業日后發展方向存在分歧等問題,需要企業要通過強化經營管理來實現,其一,可以通過與董事會、主辦券商一同商討企業的發展問題;其二,可以通過借鑒類似掛牌公司的處理方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其三,通過聘請有經驗的管理咨詢團隊為公司的發展出謀劃策。
(四)完善場外市場交易機制,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新三板目前的交易方式分別為協議轉讓、做市轉讓方式為主,交易方式較為單一。首先可以通過積極鼓勵券商,PE等機構參與做市轉讓以增加市場活躍度,由于新三板目前是采用T+0的交易,且沒有漲跌停板限制,日后競價交易的推出將能大大改善有價無市的狀況,使企業的融資需求更為便利。
五、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以點點客為例介紹了中小企業如何通過新三板進行融資,如定向增資,提升銀行授信等,并對相關的融資方式進行了比較分析,對企業在新三板融資所能獲得的好處進行了列示;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及新三板目前的現狀,多角度分析了中小企業怎樣在此平臺實現融資。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國家政策及各掛牌企業的協同努力下,新三板能夠真正的強大起來。
參考文獻
[1]王驥.新三板掘金800問:新規實操、投融資詳解與案例集萃[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
[2]李旭松,崔學剛.中小企業境外上市融資效果研究——基于如家快捷酒店的案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2,27(2),77-83.
[3]鄒輝霞,王聰.我國場外股權交易市場現狀和發展的路徑探討——基于美國市場的發展經驗[J].湖北大學學報,2013,40(4),104-108.
[4]崔學剛.內部人控制與股權激勵行為——基于光明乳業股權激勵案例的分析[J].財會學習,2012,3:67-70.
[5]李培馨,謝偉,王寶鏈.海外上市地點和企業投資:納斯達克、香港、新加坡上市企業比較[J].南開管理評論.2012,15(2),81-91.
作者簡介:周永基(1993-),男,廣東人,廣東嘉應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雷虹(1972-),女,陜西人,廣東嘉應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會計信息化、財務管理信息化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