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險資投資新動向逐漸清晰,低估值大盤藍籌股獲得其青睞,分析人士認為,保險資金、社保基金將使市場資金結構發生深刻變化。
《中國經濟信息》綜合報道
7月,多家保險機構在二級市場上舉牌,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之一。分析人士認為,險資的舉牌力度超出市場預期,既與監管部門穩定A股市場的要求有關,也是險資出于對個股后續成長空間的樂觀判斷。在一些個股市值相對低估、股權較分散的情況下,保險資金在判明情況后采取果斷買入的方式獲得籌碼,為日后的收獲“播種”。
聚集多頭人氣
近期,各類保險機構頻繁對上市公司開展調研,對象為傳媒、制造、環保、IT、房地產等板塊。某保險資管人士表示,與歷史數據相比,目前險資倉位處于高位,而且只能凈買入,在投資決策上的難度大大增加。在配置藍籌股等相關品種之外,保險機構將考慮加大對創業板部分股票的研究,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
截至8月16日,已披露中報的上市公司中,有9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保險資金的身影,其中,有55只個股為險資本期新進股票,21只個股獲得險資本期增持,持股總數達74.17億股,市值達到1155.52億元。
從保險資金新進持股行業分布來看,險資新進個股數量居前的三大行業分別為:新材料、資本貨物、技術硬件與設備,新進個股數分別為12只、9只、5只。
險資一貫以穩健著稱,大盤藍籌股是險資的首選。今年以來,險資入市的步伐不斷加快,尤其在6月份股市出現震蕩之后,險資依然積極入市,大舉增持藍籌股。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6月份大盤經過短期急速下跌之后,一些個股的投資機會已經顯現。選股方面,在險資大舉增持藍籌股的同時,部分因股市非理性下挫而被錯殺的成長型中小盤股也受到險資的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保監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保險公司今年上半年權益類投資比重大幅上升,投資收益顯著增加。今年上半年,險資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合計15386.11億元,占比14.84%,較年初上升3.78個百分點,同比上升5.48個百分點。
保監會7月末發布的上半年保險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03684.49億元,較年初增長11.11%。其中債券35531.95億元,占比34.27%;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5386.11億元,占比14.84%;其他投資25975.55億元,占比25.05%。
緊盯國企混改題材
作為以保證安全性為投資前提的保險資金,國企混改為分散投資風險、平衡投資收益提供了想象空間。人保資管人士表示,國企改革所蘊含的投資機遇將是未來幾年最大和最重要的主題性投資機會,保險公司作為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應當積極抓住有關機會,既支持國有企業改革,也為股票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保險資金運用效率。國企改革的投資機遇主要涉及提升資產證券化率、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激勵機制、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國有大型保險機構可利用當前保險價值鏈上相關領域的機會,提升對保險產業鏈的整合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人保資管人士表示,對于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的國企改革,可以與市場上最優秀的PE機構合作,通過設立產業基金的方式進入,充分借助外腦,積極參與科技型國企改革。而對于單純的把握二級市場,可以構建一個國企改革投資組合,并且通過前面在一級市場中的優勢和自身的資源優勢,更好地獲取超額收益。
中國平安也在瞄準國企改革機會蓄力。中國平安總經理任匯川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混改項目的選擇上將考慮與保險資金負債相匹配、與中國未來經濟轉型相吻合以及與中國平安戰略協同等因素,參與方式上也有多種選項。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保險資金在混改上可以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和保險資金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的想法契合。同時,混改也為保險資管產品創新提供了空間。在判斷項目價值方面,不同的保險公司有各自偏好,但整體上國企混改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成為保險資金重要的投資目標。
與此同時,作為市場上另一類長線資金,社保基金也在謀劃更大的布局。近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在“2015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夏季論壇”上表示,社保基金在近15年的摸爬滾打中,在二級市場的配置份額從來沒有低于25%,最高的時候一度接近40%。同時,社保基金在首批國有金融市場股份化和證券化過程中大舉進入,而且可以直接投資國有資產股份制改革,把握股份化和證券化的歷史契機。過去一兩年之間,在證券市場還處于低迷的時候,社保基金用600億元左右資金參與了國有大企業的定向增發,在后來得到了足額的回報。
數據顯示,社保基金組合在二級市場中表現搶眼,主要集中投資醫藥、通用設備、汽車、計算機、通信等板塊。從其持倉偏好來看,投資標的側重“一帶一路”、國企混改、優先股等熱點概念。有機構投資負責人表示,2015年經濟結構繼續調整,資產配置風險偏好依然有提升空間。雖然近期股市出現震蕩,但國企混改等題材是權益類投資中的熱點,相應的板塊和個股走勢依然可期。
頻繁舉牌25家房企
安邦人壽、生命人壽、前海人壽……目前險資開始發動對房企的頻頻舉牌。
7月24日,萬科A發布的簡式權益變動書稱,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分別通過深交所集中交易系統買入1.03億股和4.49億股公司股份,合計占比為5%。
這已經是半個月內前海人壽第二次舉牌萬科股份,此次舉牌后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總共持股占萬科總股本的10%,僅次于萬科的第一大股東華潤的14.9%。
萬科只是大批被險資舉牌的房企之一。去年初開始,保險黑馬生命人壽接連舉牌金地集團、農產品兩家公司。截至去年9月底,經過數次舉牌,生命人壽成為金地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在去年三季度增持金地集團至29.9%,逼近要約收購線。安邦保險緊隨其后增持了1億股,持股比例也提升至18.83%。以生命人壽和安邦保險為首的險資對金地集團的持股已高達55%,高度控盤;今年4月1日,中國平安入股碧桂園,共斥資62.95億港元持股9.9%,成為碧桂園第二大股東。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3日,133家A股房企中,被險資進入前十大股東的房企為25家,占比達到18%。其中,中國人保入股5家房企,安邦保險入股4家,中國人壽入股3家,生命人壽入股2家,前海人壽入股2家。
6月份的股災被認為是險資深度介入上市房企的最新契機。7月8日,中國保監會發布《關于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放寬了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對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將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達到30%比例上限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后權益類資產余額不高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保監會稱,此舉意在為優化保險資金配置結構,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事實上,上市房企是險資偏愛的標的。出于救市的需要,保監會在7月初放寬了險資投資房地產和藍籌的限制,也在客觀上為險資松綁。對多年來股權結構穩定的上市房企來說,無論是出于財務投資目的還是想成為實際控制人目的,險資無疑都是一個“外來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