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圖 關俊嶺
無論是夏日的麥浪還是秋天的青紗帳,一條寬約50厘米的小路始終穿插于這片田地中。這是臨濮線范縣站所轄管道上方的一片農田,這條小路是管道巡護人員徒步巡查時,日積月累,一步一個腳印踩踏出來的,它就在管道正上方。透過這條小路,地下輸油管道的位置和走向一目了然。
近年來,管道公司聊城處認真落實有效巡護,各條輸油管道上方都有類似的巡護小道,管道巡護基礎工作越發扎實,管道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聊城處成立了專職巡護大隊,由處領導擔任大隊長、副大隊長,帶領100多名專職巡護人員開展巡護工作。李巖濤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李巖濤是范縣站管道班班長,從事管道保護工作20余年,獲得過公司“管道衛士”稱號。他知道管道保護最應該注重預防,高質量的巡護就是最好的預防。李巖濤每個星期都要對管轄的40公里管道徒步巡查,不但自己心中有數,還能監督農民巡線工的巡護情況。
“每天在管道上徒步巡線,能及時發現可疑痕跡和違法占壓。”李巖濤時常為自己多年堅持的工作方法跟公司提出的巡護措施不謀而合而得意,“盜油分子一般在實施作案前都會先踩點兒,在管道上打孔必須要挖作業坑,天天在管道上走,地早就被踩實了,只要稍有翻動就會被及時發現。”
現在,聊城處每天都會派專人對所有巡護人員的巡護軌跡和質量進行實時跟蹤,及時提醒和糾正巡護不到位的情況。據統計,今年,聊城處138名巡護人員已徒步巡線7萬余公里。聊城處的管道巡護路就這樣被越踩越實,越踩越清晰。
管道巡護不僅僅是簡單的管線巡視,更重要的是做好沿線居民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來關注、愛護輸油管道,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管道管理與維護。為此,聊城處聘請了73名農民巡護工來協助管道巡護。
陳長嶺原是范縣陳堤口村的黨支部書記,卸任后被聊城處聘為管道巡護工,負責巡護穿越他們村的臨濮線20至23號樁管段。
老陳每天上午下午徒步巡線兩次,查看管道上方有無違法種植和占壓,記錄周邊的異常情況,及時向站里匯報。遇到村民,他都要跟大伙兒說說管道保護的事兒,三公里管段每次巡下來都要1個多小時。
老陳向記者介紹說,其實多年前不但沿線群眾對管道保護這事不理解,就連他也覺得納悶:長得好好的樹木、莊稼,怎么就影響管道生產了呢?怎么就必須鏟除呢?這不是糟蹋東西嘛!直到他成為管道巡護工后,才真正明白管道上方的違法占壓和一些深根植物對管道的危害,以及給巡護帶來的困難。
麥地、青紗帳不僅阻擋了巡護人員的視線,而且一些高大樹木、農作物成為掩蓋盜油犯罪的屏障。老陳明白了這點,也就“豁”出去了。他開始想方設法清理巡護路。剛開始,也有個別村民不講道理或是故意尋釁滋事,聲稱是他家的地,想進來巡護就得付錢,弄得老陳和聊城處管道巡護人員哭笑不得。“不鏟不行,多給大伙兒解釋解釋就明白了。”老陳說。
隨著管道保護法的出臺,老陳更硬氣了,再加上企業天天走村串戶開展管道保護法宣傳,時間一長,村民們也就習慣成自然了,遇到企業巡護人員到地里巡線,還友好地打聲招呼。

□ 校準管道位置和走向。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管道巡護路在巡護人員的腳下一寸寸形成、延展。目前,聊城處所轄242公里外管道,除違法占壓點外,都被巡護人員踩出了有效巡護路徑。臨濮管道今年未發生打孔盜油案件,未產生新增占壓,并避免了兩起盜油事件,第一時間制止了六起違法占壓。
管道巡護路可謂有效巡護的一個實證。“超速巡”“繞道巡”“騎車巡”“坐車巡”等走馬觀花的行為,給管道巡護留下了很多“空白點”,日久天長,使問題由小變大,釀成大事故。
管道儲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夏于飛一直重視有效巡護問題,他反復強調:“有效巡護是管道保護最基礎的工作,是反打孔盜油的第一道屏障。只有真正巡線,一步一個腳印巡、腳踏實地巡,才能踏出這樣的巡護路,有了路,人才能進得去,線才能看得見,才能無間隙巡護,才能搞清楚每一寸管道,才能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有效處置,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