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工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235
背景項目為某地塊的商業建筑,建筑面積1 695 m2,其中地上3層1 215 m2,地下1層480 m2。總建筑高度12 m,為框架結構。地下部分現澆,地上部分為預制結構。預制率高于70%,主要預制構件包括:預制柱、預制疊合梁、預制疊合樓板。屋面為現澆樓板(圖1)。

圖1 某商業樓立面示意
當住宅樓的外墻板、陽臺、飄窗等外圍護構件采用預制清水混凝土時,這些構件并不參與主體結構抗震,僅作為建筑非結構構件與主體結構連接。而此次實踐項目的主要承重構件均采用預制,即采用在工廠預制、現場拼裝的方式進行設計施工[1]。現場裝配施工相較傳統的施工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聲的干擾、有害氣體及粉塵的排放。
預制構件能夠最大程度改善結構精度,減少墻體開裂等質量通病。在精確度上,以混凝土柱的垂直度誤差為例,按照傳統施工方法制作的混凝土構件尺寸誤差允許值為5~8 mm,而預制方式生產的混凝土柱子的誤差在2 mm以內;在結構性能上,采用工廠化制作能有效保證結構力學性,且離散性?。涣硗?,預制構件施工速度快、產品質量好、表面光潔度高,能達到清水混凝土的裝飾效果,使結構與建筑統一協調;最后,工廠化生產節能,有利于環保,降低現場施工的噪聲,且防火性能好[2]。
本項目為預制裝配式框架結構,主要受力構件按標準化設計,根據結構及建筑特點,將柱、梁、樓板等構件拆分,在工廠進行標準化預制生產,現場采用塔吊等大型設備進行安裝,形成房屋建筑。工廠預制如圖2、圖3所示。

圖2 工廠預制梁

圖3 工廠預制柱
現場施工除基礎和構件節點等部位采用混凝土現澆外,主要為機械化安裝。安裝順序為:框架柱→框架梁→疊合樓板。其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可減少操作工人。
本項目設計中需要解決的主要是預制構件的連接接頭問題,接頭包括現澆柱與預制柱的連接、預制柱與預制梁的連接、預制主次梁間的連接及疊合板與預制梁的擱置節點等4大方面。連接接頭根據結構的受力性能和施工條件,并能保證結構的整體性進行設計,且構造簡單、傳力直接。同時考慮到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等不利影響,適當增加構造配筋,避免有構件出現局部削弱而引起應力集中,構件接頭接縫澆筑采用C40細石混凝土。
本項目的地下室為現澆,上部結構為預制,存在底部現澆框架柱與上部預制框架柱的連接節點。預制柱的縱向鋼筋連接可采用套筒灌漿、漿錨及焊接方式,由于本工程高度為12 m,層數為3層,屬于低層框架結構,故考慮預制柱的縱向鋼筋連接采用相對簡單、造價低的焊接方式。現澆柱與預制柱連接采用榫式連接(圖4)。

圖4 底層柱連接構造
預制柱與預制梁的連接如圖5所示。

圖5 中間層中柱節點梁筋構造
預制主次梁間的連接如圖6所示。
樓板為預制疊合板,采用桁架式配筋形式,采用這種配筋形式不但可以保證上部現澆混凝土內鋼筋位置的準確,而且還可大大提高預制與現澆部分結合面的強度和樓板剛度(圖7)。相對于全現澆樓板而言,疊合樓板的預制部分可以作為現澆部分的模板,不用拆模,其整體性好于全預制樓板,比較適合用于地震區[3-5]。

圖6 主次梁連接構造

圖7 疊合板擱置節點
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過程中,注重為構件的工廠化制作提供便利,本項目中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將梁高控制在統一范圍內,這樣有利于控制預制柱的柱頂標高;二是合理配置梁柱鋼筋,這樣有利于鋼筋上下或水平搭接;三是合理減少預制疊合板的規格種類,這樣有利于工廠化制作。
項目施工過程中,原本3層高12 m的框架柱在工廠一次制作成型,但經多次深入現場,與施工人員積極溝通后,發現制作高12 m的柱子會增加構件的支護費、機械臺班費,并給吊裝構件帶來不便,從而延長施工周期。故適當調整設計,將高12 m的柱分段制作,增加柱與柱的連接節點,以滿足現場施工的便利性。
本項目采用預制框架結構,較之傳統施工方法節約人工50%;節約常規周轉材料約80%;內外裝飾工期短,竣工時間可縮短約20%;基本避免現場濕作業,減少建筑垃圾70%,節約施工用水約50%,大量減少了噪聲污染,在節能環保方面優勢明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