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2
低速磁浮試驗線位于上海市浦東臨港新城電氣集團基地內,總長1 705 m。其中包含R50 m、R70 m彎道以及7%坡度各一處。試驗線為單線,帶一處道岔,基本標高為7.45 m,坡度長度205 m,最大標高21.8 m。
軌排為安裝在軌道梁上的專用軌道(圖1),試驗線的列車將在其上運行。低速磁浮試驗線軌道梁上軌排的測量、安裝精度達0.1 mm,且均為工廠拼裝,現場精調,需要通過特殊工裝才能確保其精度;軌排Z向剛度相對較小,在運輸和吊裝過程中容易產生變形。

圖1 軌排示意
1)軌排拼裝和安裝精度較高,軌距(1 900±1)mm、軌排上4個測量點的對角線(7.4 m左右)誤差±1 mm。軌排在梁上安裝誤差±2 mm、軌道接縫允許偏差±1 mm(橫向/豎向)。軌排由十幾種零件組成,結構尺寸大、質量較重。2根F板長10 m,高95 mm,剛度差,拼裝時必須放平才能調整和測量互相之間的尺寸(2根曲線F板拼裝要保證法線方向一致),為了保證軌距和對角線尺寸精度,軌排的組裝一般都在車間內進行,然后運輸到現場用吊車吊到軌道梁上安裝,這樣可以提高組裝件的質量,加快工程的進度。直接在軌道梁上組裝雖然可以節約運輸和吊裝的成本,但是在梁上缺乏操作空間,梁的表面平整度也將會影響組裝質量且不安全。所以需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專用的拼裝臺,使其變形和平整度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同時也完成各個零件的組裝和調整,以滿足拼裝需求。
2)軌排拼裝完后,要放在線路梁上就位,4個測量點(F板中心線與軌枕中心線的交點)上不能鉆孔裝棱鏡,必須設計棱鏡支架在測量點上方裝棱鏡。傳統的用鋼針在F板上畫線來確定中心位置的方法,不僅破壞了工作表面,而且精度低、勞動強度高,故不采用。要精確地模擬測量點中心位置并非易事,支架夾在軌枕上,由于軌枕制作誤差及螺孔間隙等,會造成模擬測量點與設計測量點偏移,故需采取措施進行補償。另外,軌距無法直接測量,需通過測量F板外包尺寸來間接測量軌距。但由于斜面端部是圓角,角度有誤差、圓角有大小,故給測量帶來困難(圖2)。為了測量準確,必須設計專用量具來保證軌距的精度。

圖2 通過F板外包尺寸間接測量軌距
3)軌排放在線路梁上,要正確定位,必須進行X、Y、Z向的三維調整,傳統的螺桿、千斤頂等效率低且精度不高,而設計的三維調整裝置可以在某一點同時進行三維調整,避免了調整水平與高度時對已調好位置產生影響,尤其在有橫坡和縱坡處。調整裝置放在軌枕下面,受到高度(120 mm)的限制,故要求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軌排拼裝時2根F板縱向不能有錯位,否則要影響安裝和線形,使軌排間的間隙超差。測量對角線尺寸D1、D2(圖3),并與設計提供的理論對角線進行比較,使誤差控制在±1 mm,即能解決F板縱向錯位問題。測量點確定有以下2種方法。

圖3 軌排組裝精度示意
一是利用F板兩端螺孔,畫4孔中心線和F板中心線,其交點即為測量點。此方法要求2組孔間距L4誤差控制在±0.5 mm,孔到兩端面距離LY、LZ誤差控制在±2 mm,盡量將誤差放在伸縮縫(30±5)mm中;二是實測L3實,在F板上畫LY實及RY實直線,LY實=LY-[(L3實-L3)/2],LZ實=LZ-[(L3實-L3]/2]。這樣兼顧了兩端頭尺寸,使軌排間的間隙均勻。如果F板加工精度高則采用第1種方法,否則用第2種方法。
定位基準是用來確定F板在拼裝臺中的正確位置。定位基準的正確選擇是保證零部件組裝尺寸精度與位置精度的關鍵,定位就是限制工件的自由度,工件的6個自由度如果都限制了,工件就完全定位了[1-3]。
拼裝臺上用4個經校正后的小平臺與F板的底平面接觸后,即約束了3個自由度,剩下縱向1個剛性約束,橫向2個拉開一定距離的剛性約束,為了提高工件的剛度,須在適當位置增加輔助支撐。
夾緊過程中要保證工件定位基準不會受影響,并使裝置簡單、剛性好,可采用標準化的元件,縮短設計加工的周期。夾緊力不宜太大,以免使工件產生變形,從而影響工件原來的精度。夾緊方案為:用螺栓、螺母、壓板等壓緊F板的上表面(圖4),分別位于小平臺的上方,使定位與壓緊方向一致。在橫向也設置了4個壓緊裝置,與定位裝置處于同一直線上,通過具有一定剛度的三角架和螺桿壓在F板的側面。

圖4 拼裝臺上的工件夾緊方案
2根F板放在拼裝臺的8個小平臺上,小平臺分布在長10 m、寬2 m的平面內,其表面與F板底平面接觸,作為定位基準,故要求8個小平面之間的平面高度誤差小于0.5 mm,粗糙度小于0.012 mm。由于尺寸大,難以在機床上一次加工成型,而且不經濟。故采取小平臺的平面機加工,在其下面裝有由4個螺桿和螺母組成的可調節高度的裝置,用水平儀控制8個小平臺的平面高度誤差。縱向調整裝置用于對角線尺寸調整,兼作縱向定位裝置,在2根F板端部各裝2個,用螺桿、螺母調整(圖5)。橫向調整裝置用于軌距尺寸的調整,兼作橫向定位裝置,與F板的斜面接觸。

圖5 縱向調整裝置示意
測量點為軌枕中心線與F板中心線的交點,F板中心線可以通過其斜面引入,精度是可以保證的,軌枕中心線體現的是F板縱向端面到軌枕中心線的距離,所以在安裝軌枕時要通過測量定位后用高強度螺栓與F板擰緊。軌枕兩側面為支架的夾緊面。
三維可調支座用以支撐、調整軌排,放在軌枕下面,高度小于120 mm,一般為4~6個,由于軌排質量為5 000 kg左右,可采用螺桿、螺母進行調整,調整完畢后澆筑混凝土使軌排與軌道梁連接,拆除三維可調支座。三維可調支座能縱橫向移動,而且靈活、阻力小,通過擰動螺桿進行高度調整,其頂端要做成球面,以適應有斜坡的軌排。
拼裝臺外形尺寸為10.63 m×2.5 m×0.87 m,橫向用4根箱梁,縱向由槽鋼和鋼板組成格構式梁與橫向箱梁互相連接,橫向箱梁兩側上表面放8個小平臺并與其連接,小平臺表面經機加工,平臺面下設有Z向可調裝置,由螺桿、螺母等組成,在拼裝臺上有F板水平調整裝置及定位夾緊裝置,由三角架、螺釘、螺母等組成,通過調整使軌排的軌距和對角線滿足設計要求,用鎖緊裝置固定。橫向調整裝置為具有一定剛度的三角架、螺釘、螺母等,能調整F板的直線度和曲率半徑的超差,拼裝臺與地面牢固連接。拼裝臺剛度和強度較大,能校正F板的彎曲,適應各種尺寸和形狀的軌排的拼裝。F板放在小平臺上,通過壓板、螺桿、螺母將其壓緊。拼裝臺端部的2個小平臺做成類似機床上的十字拖板,可以縱向和橫向進行F板調整。
組成軌排的零件F板、軌枕、鋁板、支座及預埋鋼板和螺栓等在拼裝臺上完成裝配,并完成軌距的測量以及對角線的測量。軌排Z向剛度相對較小,容易產生變形,為了減少變形,F板擱置在8個小平臺上,每個平臺高度誤差小于0.5 mm,用水平儀調平。
專用量具的一端有2個相距230 mm的測點與F板斜面中間接觸,保證量具中心線與F板中心線垂直(如果是曲線F板即為法線方向)。另一端有一孔,孔中放圓柱形量規,量規前端為圓錐,頭部為球體,與F板斜面接觸,后端面有個1 mm臺階,測量時軌距尺寸變動會使量規左右移動,量具孔端面在量規臺階范圍內即為合格。量具桿下端有3個支撐點擱置在F板面上,使量具與被測件保持平行(圖6)。
使用該量具既保證了軌距尺寸符合要求,又能使每片軌排的軌距尺寸一致。不足的是F板斜面制作誤差會影響軌距的尺寸,由于斜面是機械加工面,誤差較小,對軌距尺寸的影響很小。量具使用頻率高,尺寸較大,所以質量要輕、使用要方便。同時由于被測件精度高,一旦返工,必然造成成本大幅提高,因此量具制作精度要高,使用時要按規范操作。

圖6 專用量具示意
棱鏡支架原理為:在左右旋螺桿上裝有2塊夾板,旋轉螺桿夾板夾住軌枕。在夾板中間有一長槽,槽的中心就是軌枕的中心,用一根細桿放在槽中。細桿頂端與F板斜面接觸,在細桿的測量點位置上鉆孔來固定棱鏡,這時棱鏡的水平位置與設計點重合高度提高了50 mm。安裝棱鏡支架時必須將細桿中心線與F板上畫線對齊。棱鏡支架夾在軌枕上,由于軌枕制作誤差及螺孔間隙等,會造成模擬測量點與設計測量點偏移,故需采取措施進行補償,通過提高兩端軌枕安裝精度,保證軌枕中心與設計的法線方向一致。
該支座不僅能進行三維調整,而且在頂部能適應0~6 mm的斜面接觸,高度為110 mm,適應了軌枕與梁的120 mm空間,用扳手擰動支座的螺栓能移動或頂升軌排,水平移動靠減磨板與鏡面不銹鋼之間滑動。三維可調支座有一個方框架,底面放減磨板,其上放活動柱,由四面螺桿頂推完成水平移動,活動柱中間有一個螺桿通過旋轉可以上下移動,從而實現了三維可調(圖7)。螺桿頂端是一個球面,可適應帶橫坡的軌排[4-6]。

圖7 三維可調支座示意
專用工裝設計應考慮其生產的數量、施工精度、施工難度、采用的設備及現有施工條件,并對工件的形狀和尺寸精度加以分析,從而找出更合理的方案,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工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經濟效益。以上設計的工裝在低速磁浮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工裝經過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對保證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工程按時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