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 侯雁慧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化、交際多模態化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英語教師認識到多模態的重要性,并將多模態教學方式應用于教學中。大學英語課堂不再局限于單一模態的語言教學,而是應用多種模態,包括音頻、視頻、PPT、互聯網、模擬實驗室等,給予學生多樣化的課堂學習氛圍,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探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關鍵詞: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課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174-03
引言
國際語言學界從20 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了對多模態話語研究的熱潮,國內研究起步較晚,直到2003 年才出現介紹多模態話語的論文。國內最早研究多模態與外語教學關系的是顧曰國教授,他( 2007) 區分了多媒體學習和多模態學習兩個概念。朱永生( 2008) 以國外多元讀寫研究為例探討了多模態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認為我們急需改變傳統辦學理念,以“建構主義”取代傳統的“訓導主義”。王■( 2010) 分析了多媒體環境下英語寫作多模態模式的構建;謝競賢、董劍橋( 2010) 論證了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多模態互動模式的構建和效果。但這些研究以主觀性較強的理論研究為主,實證研究不多。隨著多元文化的相互滲透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傳統習慣中認為是副語言的圖像、顏色和動作等符號在現代社會交流中已不再處于輔助位置,而是與語言符號一起共同參與意義構建。多模態語篇語式復雜多樣,涉及諸如圖像、聲音、色彩、排版和構圖等多種表達意義的方式,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還為師生互動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奠定了基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下的課堂教學基于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國際化背景,教師以多模態方式向學生呈現教學意圖。
一、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
多模態話語分析從皮爾斯等人的符號學中吸取了媒介、對象、解釋三位一體等理念,但其主要理論基礎還是Holliday創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Holliday 1978, 1985/1994; Holliday & Math Essen 2004)。具體地說,多模態話語分析從系統功能語言學那里接受了語言是社會符號和意識潛勢的觀點,認為語言以外的其他符號系統也是意義的源泉;接受了系統理論,認為多模態話語本身也具有系統性;接受了純理功能假說,認為多模態話語與只包含語言符號的話語一樣,也具有多功能性,即同時具有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接受了語域理論,認為語境因素和多模態話語的意義解讀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由此可見,多模態話語分析深受系統功能語言學和符號學的影響。
二、多模態英語課堂教學研究的意義
為了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共同參與語言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多元讀寫能力,多模態的教學理論主張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多種教學方式、多種教學內容和多種教學環境來參與教學。多模態教學方法是通過多種模態、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溝通和交際的。多種模態的教學方式擁有著單一模態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大學生多元讀寫能力和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程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1.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化、交際多模態化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媒體,而且很多都已應用到教學中。如網上提交作業、網絡授課、PPT展示、模擬談判、外文歌曲大賽等等。人們用于交際的手段不再局限于單一模態進行,由面對面的語言交際逐漸轉化為應用網絡、電話、聊天工具、PPT、音響等。這樣不僅打破傳統教學方式近距離的限制,還讓人們學會了應用現代的多媒體,同時又加大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外語課堂上PPT的普遍使用,就是通過語言、文字、音頻、圖片、聲音等多種方式和多種模態的社會符號進行交際的。因此,使用多模態的教學方式是文化多元化、交際多模態化和信息技術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2.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上,教師意在將課堂建立成視覺的、聽覺的、書面的、口頭的、模擬的和動態的相互交叉的符號空間。而有些教師現代教育意識薄弱,教學手段單一,方法陳舊,教學水平需要提高。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逐步進入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時代,有些教師對網絡技術缺乏,有恐懼心理。我們可以算一下,如果一個英語教師教一個班級30人的課,一個專業至少2個班,能立足在大學校園里的教授大都教過無數屆的學生,可見,如果方法沒有改變甚至是低質量的教學,教授的學生及學生以后的學生,可能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要加強大學教師對多模態教學的掌握。多模態的運用不僅豐富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學手段,應用了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還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它是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效果,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3.樹立和培養大學生多模態讀寫意識和能力的需要
當今,全球區域一體化、多元化、技術化,需要引導學生樹立多元識讀意識,培養學生多元讀寫能力。大學英語課堂要進行多模態教學,在課堂上或者課下,提供和創造更多的條件讓學生體驗和學習多模態交際的方法,使學生能在多模態環境下創造性地學習和工作,培養學生多元化的讀寫能力,從而適應急劇的社會變化,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
三、新媒體時代的英語教學
1.教師的多模態教學
教師多模態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特定環境下,通過多模態多模態去獲取、傳遞和接收信息。教師通過對模態的選擇和應用來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手段、環境等,學生利用感官來獲取、認知和傳遞信息。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利用多種模態的教學手段,如PPT、模擬實驗室、網絡、圖像、文字等手段構成的多模態教學環境,給學生創造了多模態認知和感知的條件。現如今,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聽覺和視覺為主、觸覺和嗅覺等其他模態為輔。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選擇所需模態。教師多模態教學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幾個方面:(1)教師使用多模態的教學工具。教師要學會利用多種教學媒體,如網絡、語音教室、模擬談判室、錄像、攝影等。教學工具的多模態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使所講授的知識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2)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模態,如網絡、口頭、PPT、黑板板書、視頻、實物等。以《商務英語談判》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大家去商務談判模擬實驗室,采用分成小組、組織模擬談判的方法進行模擬談判。同學們自己查找案例,草擬談判對話,以書面呈現傳閱給班級同學,經互相修改,最后以模擬談判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這不僅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同時又應用了課堂教學的實用性;(3)教學內容的多模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如模擬談判、寫作比賽、朗誦、聽錄音、看視頻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培養學生多元識讀的能力。以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課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作者以演講的形式呈現,或分小組表演經典話劇等;(4)教學環境的多模態。教師要利用現有的環境和創造的環境,如聲音、天氣、教室裝飾、個人著裝、站姿、空間等。在課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程選擇相關的服飾,著裝得體,站姿優雅。一方面,對教師而言,多模態話語分析為教師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對學生而言,對他們多模態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2.培養學生多模態學習的能力
多模態學習是指學生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通過網絡、口頭、聲音、動作等方式去接收、分析、理解、傳遞各類信息的能力。學生多模態學習主要是由教師多模態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兩個環節構成的。
(1)突破了傳統單一模態學習的局限性。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多模態來獲取、分析信息并在課堂上分析和交流,教授學生迅速地領悟非語言信息的能力,運用非語言信息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比起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只集中于黑板、粉筆、課本,學習者只能通過文字這一種單一模態去獲取信息,未免有局限性,這并不能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而多模態的學習手段不僅可以獲得傳統教學中所涉及的信息,還可以有對圖像、聲音、繪畫等多模態符號系統的分析,這拓寬了傳統學習方式的范圍,更能使學生學會用多模態的手段獲取信息。
(2)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語篇理解。現代語篇中包含很多多模態符號,這些符號能夠生動有效地傳遞信息,同時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形成互動的效果。學生能夠認知各種圖片、文字、動作等如何構建成整體的意義;通過模擬談判、師生問答、實驗操作、分組討論、角色互換等多種多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充分體驗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模態信息的共同表達,培養學生自主處理多模態信息的能力。分析語篇的時候,采用不同模態是為了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分析,構建出完整的語篇信息,更便于理解文章的整體意義。
學生自主學習主要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方法,通過視、聽和觸覺與網絡資源來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制訂自己的多模態學習計劃,例如:20分鐘聽英語音頻做聽寫、1個小時做閱讀、一個小時練習口語等,使學習內容多模態,更能在規定時間內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了解資源獲取的渠道,學會利用各種渠道獲取信息并解決問題。多模態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語言還能夠了解多模態學習的具體意義,并利用這些多模態符號來展現其更深的意義。
3.教學評估的多模態
教學評估是指學校根據一定的教學標準和目標,對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檢測,并評價其所實現的價值和優缺點并就其改進。多模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更需要具體而完善的綜合教學評估體系來幫助評估教師的教學質量,對學生有一定的教學反饋,從而推動教學發展。
多模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建立一個多模態的評估體系。評估不能只從單一的方面來考驗,比如:語言文字,還要考慮到圖片、視頻、音頻、模擬教室、實驗操作、PPT和網絡等多種符號元素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和學生的反映情況。教學評估應從三方面著手:第一方面,對教師的評估可以采取教學領導聽課、教師間互相評估、學生評估的方式;評估內容采取多模態,例如多媒體使用情況、教師著裝、語言、教學方法等。第二方面,對學生的評估可以以學生的反饋為準。給學生自由的、合理的多模態評估會對教學起到強化的作用。第三方面,多模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更需要教師的自我評估。在教學中,支持教師通過教學錄像、錄音、學生評估來分析教學過程中多模態的應用情況是否合理。教師通過自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升更有利于提高多模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多模態話語分析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對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喬伊斯等人(2002)認為,教師不是使用一種或兩種教學模式(模態)來完成教學任務,而是利用多種教學模式(模態)來開發教師和學生的潛能。教師掌握和使用教學模式(模態)的能力越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幅度也就越大。(鐘志賢,2011)
在教學中選擇適當的多模態:一方面可以彌補單模態教學的不足。另一種模態可以彌補一種模態意義表達的不足,如語言表述不盡意可以添加肢體語言,圖畫中添加語境等。另一方面強化教學內容。用另一種模態突出部分意義,如口語加重音、書寫加黑體或下劃線、理論課用PPT畫面等。在此基礎上,可以吸引注意力。運用語言藝術、音響、圖片或動作等表達意義,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抒發情感。一種模態無法充分抒發應有的情感,運用另一種模態則可能表達人際意義,如用照片再現場景、用恰當的語調、語氣渲染氣氛等。最后,加深教學材料的理解。純文本往往不能完全說明比較抽象、概括、偏僻、難度特別大的事物、深奧的道理或者結論,而加入圖形、表格等可以起到幫助理解的作用。(張德祿,2009)
課堂教學中運用多模態話語可以改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多模態話語符號的整合會產生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合理的多模態共同使用,在意義構建中相互補充,最大化教學效果;二是不協調的多模態共同使用,對意義構建不具有積極作用,甚至會對意義傳遞具有抵消作用(張琳,2010)。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模態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組合。
五、結語
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多模態的應用為交際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方式,在教學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同模態之間的相互作用,更能明確地表達語意便于理解。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條件下,多模態話語理論為課堂教學模態的選擇奠定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教師可以根據課程需要選擇恰當的教學環境,獲取一定的多模態條件,采用多渠道授課方式來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學生也可以采用多模態的學習方法去學習知識與人交際。教師多模態教學、學生多模態學習和教學評估多模態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使師生獲得雙贏。
參考文獻:
[1]侯雁慧.多模態耦合下的商務話語設計[J]. 武漢商學院學報,2014(4):63-66.
[2]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82-86.
[3]李戰子.多模式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5):1-3
[4]鐘志賢.學習環境設計的理論基礎:心理學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1(6):30-38
[5]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4):15-20.
[6]Duncum, P. Visual culture isnt just visual: Multiliteracy, multimodality and meaning [J].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2004 (45) 3.
[7]Bartsch, R. A. & Cobern, K.M.Effectivenes of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in lectures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3 (41).
[8]張征.多模態PPT演示教學與學生學習態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外語,2013:(151):59-64.
[9]王梅.多模態與多元文化讀寫能力培養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2012(1): 66-70.
[10]黃建清.基于網絡的多模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J].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1(11):161-162.
[11]張琳.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中的多模態話語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7):202-204.
[12]楊蕾.新型教學模式在哪里——江西師范大學鐘志賢教授訪談[J].中國電化教育,2002(6).
A Stud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YU Ze,HOU Yanhui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52,China)
Abstract: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based technology and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a growing number of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ome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multimodality and apply this method in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a single language, but expanded to a variety of modes including pictures, audio, PPT, network and so on, which help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and gives the students diversed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classroom teaching;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