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韓立君
摘 要:文章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第一部分特別注意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思想波動,第二方面特別關注少數民族大學生自信不足和心里脆弱,第三方面尤其重視少數民族大學生漢語水平和宗教影響。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263-02
近年來,我國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總體上說,他們思想積極向上、擁護黨的領導、維護民族團結、有社會責任感,成為民族融合的重要紐帶。但是,由于國際環境復雜多樣,分裂組織活動猖獗以及心理生活的差異,這項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許多方面不可避免地有自身的特殊性,我們只有把握這些特殊性,才能更有效地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特別注意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思想波動
民族意識是一個民族形成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對本民族的一種內在維護。但是,由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交通不發達、信息閉塞、文化生活落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意識過強,這對其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他們非常關注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傳統,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對其他民族的學生鄙視厭煩,不愿意與其他民族的同學交往。對其他民族的先進思想文化成果不能認同,這就為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
“同一個民族的成員在一起時,所顯露的是個體意識,而當與其他民族在一起時,更多顯露的則是民族意識。”[1]212所以當其他同學對少數民族同學生活中的一些特征習慣進行評論甚至貶低時,就會觸犯他們的民族情緒。他們大多性格粗獷豪爽、自制能力差、思想波動大、盲目沖動,容易被不法分子分裂組織利用,在學校形成小團體,在面對矛盾沖突時,解決的方法一般比較簡單粗暴。為此,在對他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我們要對此特別注意。
(一)尊重少數民族大學生
積極了解少數民族的獨特文化,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理解他們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尊,正確看待他們的宗教信仰和思維方式,正確處理民族情緒和民族矛盾,抱著一種平等、尊重的態度與他們進行溝通。同時我們應該在餐飲住宿等方面提供周到的服務,如設立回族餐廳,允許裝飾宿舍等等。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環境,消減孤獨感無助感,用熱情打動他們,這樣才能減輕他們的民族敏感性和民族情緒,為開展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前提準備。
(二)挖掘少數民族大學生本民族的教育資源
我們要有意識地挖掘并使用少數民族教育資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容易被體會被接受。了解他們的民族歷史、革命傳統、經典文獻、遠古傳說、弘揚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引導他們自覺地認同和傳承,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榮譽感。注意把這些資源賦予時代性,拓寬思想教育的內容,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覺悟。
(三)發揮少數民族大學生自我教育功能
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多性格豪爽,能歌善舞,在體育文藝活動中要增加一些民族特色項目,這些活動更具有親和力,更貼近他們的文化心理和生活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認識主流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政治修養。在參加文藝和體育等實踐中,在傳承少數民族文化中,自覺地促進民族團結,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特別關注少數民族大學生自信心不足和心理脆弱的問題
少數民族大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經濟原因。他們由于生活窘迫不能融入集體,在同學中沉默孤僻,造成心里失衡敏感,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會讓他們自尊心受傷。其次是知識落后。民族地區經濟不發達,對教育重視不夠,教育設施和教育資源落后,很多少數民族大學生知識水平落后,這無疑也損害了他們的自信心。再次是就業壓力大。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困難,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更是困難重重,戶口偏見、民族偏見等問題更加重了他們的自卑心理。
少數民族大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理和現實中的各種困難形成了嚴重的沖突。再加之其正處于青年時期,思想和心理還不夠成熟,看待問題容易片面偏激,許多少數民族大學生心里脆弱,接受不了打擊和刺激,精神壓力大,生活封閉,對于一些社會不公平現象極其敏感,對生活消極絕望,長期如此勢必心理扭曲失衡,面對挫折有時會采取一些極端的處理辦法。為此,我們在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其自信心。
(一)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實際問題
昂貴的學費和城市的高消費,讓他們感覺到身心俱疲,生活上我們要給予幫助和關心,培養其自強精神,要對貧困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及時疏導,緩解其心理壓力,尊重貧困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人格。由于教育落后,語言不通等原因,少數民族大學生成績落后,老師要充分理解,找出原因,耐心輔導,消除偏見給予少數民族大學生人文關懷。及時地給予他們就業指導和就業規劃,幫助其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理念,培養自己多方面才能和市場適應能力,正確地認識就業形勢,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
(二)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自信心教育,正確引導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優點。多對他們進行鼓勵教育和賞識教育,對少數民族的進步要及時提出表揚,批評教育時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師要為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提供展示的機會,抓住閃光點使他們從中尋求前進的動力,對他們要多進行肯定評價和多角度評價,開發他們內在動力,克服他們的自卑心理。
(三)教育少數民族大學生正確地面對挫折
抓住適當機會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挫折教育、價值觀教育和生命觀教育。讓他們學會用平常心看待挫折、接受挫折、戰勝挫折。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心理素質,樹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勇敢地面對現實問題,對自己充滿信心,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學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正確地對待生命。采取各種形式對存在心里困惑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咨詢指導,及時疏導他們的苦悶心理,幫助他們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調控自己,提高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三、尤其重視少數民族大學生漢語水平和宗教影響問題
“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54個民族有自己的語言,二十多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字。”[1]173在自然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少數民族大學生使用自己的母語已經變成一種習慣。由于他們學習漢語時間短,邊疆地區漢語教師水平不高,沒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對漢語學習不夠重視,使得他們總體的漢語水平較低。對漢語傳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理解吸收困難,對于一些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認識不清,與同學交往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沖突。
“目前我國邊境地區33個少數民族大多信奉宗教,有些還是全民信教,其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往往影響兒童和青年受教育”[2]。在我國很多宗教思想和思維方式都與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習慣習俗融為一體。宗教作為一種“顛倒”的世界觀,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在根本上是對立的。宗教里的生命觀念、宿命論和禁忌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有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分不清邪教和宗教,對正當的宗教活動界定不清,容易被邪教組織和分裂組織所利用,誤入歧途釀成大錯。
(一)努力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漢語水平
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漢語水平首先要提高他們對學習漢語重要性的認識,學習漢語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擴大民族交流,學習不同的思維方式。其次要注意方法,少數民族的語言學習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語的干擾,而且不同的少數民族對漢語的掌握程度也不同,要根據不同少數民族的語言特點加強他們對漢語的學習。再次豐富語言學習的形式,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加強他們對漢語學習的興趣,開展一些少數民族演講大賽、朗讀比賽,聯誼活動等促進漢語的學習。
(二)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我國宗教政策的教育
通過課堂教學、課外交流、個別輔導等多種方式,把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滲透其中。讓他們了解宗教產生的歷史根源本質和發展規律,糾正對宗教的一些錯誤認識。學習我國有關于宗教的法律法規,弘揚宗教教義中的真、善、美、和諧等觀念,對于宗教的消極因素必須加強防范,正確地區分邪教和宗教,不為敵對勢力所利用。讓他們了解到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強迫其信仰馬克思主義,而是要求他們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把愛祖國同愛本民族結合起來。
(三)發揮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模范作用
在黨組織中,降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入黨門檻、成績等硬性規定可以特殊照顧,積極發展少數民族大學生優秀黨員,這樣既可以保證黨的事業在邊疆民族地區順利推進,為民族地區黨組織注入新的生命力,也可以使他們成為本民族同學和其他民族同學溝通的紐帶和橋梁。同時他們會把先進的理論和思想帶到少數民族同學中,影響感染其他同學,向黨組織靠攏,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有助于民族團結、國家的長治久安。
總之,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前提要素,是維護民族地區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少數民族大學生數量的增加,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備受關注,我們只有準確把握這項工作的特殊性。才能增強少數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筑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李靜.民族心理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王錫宏.中國邊境民族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0.
[3]梁金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問題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197-217.
[4]祁超,蘇曉剛.談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書育人,2008(9).
[5]彭劍勇.人文關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課題[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