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化
生物學習是一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知識創新和探究能力的過程。新課標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遺傳學部分既是生物的重點,也是其教學難點,是高考必考習題之一。因此,探索生物遺傳學教學策略既可以提高學生成績,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一、引導學生選擇,調動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自然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此,調動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是進行生物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出色完成生物教學的基礎。由教育心理學可知,教師的引導作用是教學的主導,教師只有深入學生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利用情境創設法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才能發揮學生特長。生物比較抽象,這對教學效果造成不良影響。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引進初中較容易的生物知識,調動學生的表現欲望,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還能為引進新的教學內容起到鋪墊作用。因此,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為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
例如,在講授“遺傳和染色體”時,可提問初中生物與此有關的知識,這樣,初中生物好的學生就提起興趣,向周圍的同學講述,積極回答老師提問,增強其自信心。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更能使學生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在講授DNA結構時,會涉及化學中的物質結構和物理中力學部分知識。由此,可通過邀請化學或物理知識基礎扎實的同學向大家講授相應部分的原理。在講授“遺傳的兩個基本規律”時,會用到概率統計知識,此時要在上課前提醒同學們預習相應部分知識。在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時,可邀請同學積極參與進來,在手工制作的過程中討論DNA構造,從而調動其對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引進多媒體教學,運用探究式模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應用先進的科技,引進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通過利用多媒體中的幻燈片、圖片等使學生對生物構造有直觀的認識,實現教學的現代化和智能化。先進的教學方式總能提高工作效率,教師花費較少的心血就可以將知識輕松傳授給學生,并使其記憶深刻。同時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轉為探究式教學模式。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能引起學生興趣,總是被動的接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缺乏思考,不利于形成系統的知識系統。而探究式的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用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解決,提高其思考能力的教學模式。生物教師應采用合適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展開一步步教學。使枯燥的生物知識變得活靈活現,與生活息息相關。
例如,在講授遺傳和變異時,根據大綱內容將教材內容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不僅有文字,還有圖片和聲音等。課前做好課件,可以減去上課邊講課邊書寫板書的辛苦,避免在書寫板書的過程中講錯知識。同時學生也可緊跟老師思路,在課堂上對生物內容進行記憶。通過模型和掛圖展示生物物質的微觀結構以及抽象的生理過程。在講授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時可利用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生動形象的向同學展示,提高教學效率。教師以參與者身份引導學生在探究的基礎上進行集體討論,使學生主動探究DNA相關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理論聯系實際,做好生物實驗
生物知識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并應用于實踐中,故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講授生物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并引導學生認真做實驗,注意挖掘與生活聯系密切的生物知識,喚起學生探究渴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生物實驗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一定要認真指導學生做生物實驗,以培養其探究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從而調動其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新課標要求生物教學要加大實驗操作的比例,由此可知生物實驗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生物教學中的實驗教學內容還較為缺乏,因此,生物教師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生物實驗能力。首先向學生講授生物實驗的步驟和應該注意的事項,使其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做遺傳學部分實驗。
例如,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在花盆中種植黃色玉米,等其長大后,引導學生觀察玉米穗,通過討論利用遺傳學知識解釋其發生的現象,鞏固其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講授基因的分離定律時,可通過利用多媒體展示舌兩側能否上卷的圖片,然后布置調查問卷作業,讓學生調查其父母的舌兩側能否上卷,分析其為顯性或隱性。通過分析周邊人的一些生物現狀而達到靈活運用生物知識的目的。也可以讓同學根據患白化病推斷其膚色正常的父母基因,并分析此對夫婦再生下白化病孩子的概率,從而針對法律禁止近親結婚進行解釋。通過設計環環相扣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隨著生物學科重要性的提高,生物遺傳學教學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通過結合學生特點激發其探究能力,通過將遺傳學部分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生物課堂充滿活力,最終提高學生學習生物遺傳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高專丹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