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佩霞
課例研究
WHH模式在報刊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初探
于佩霞
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輸入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運用WHH模式對英語報刊這一課程資源進行有效地開發利用,有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這也是初中英語課堂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著不可小覷的積極作用。
WHH模式;報刊閱讀教學;運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絡信息等,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教育部2012)。”
閱讀是一個主動的、創造性的、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楊連瑞1995),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而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也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一直以來,閱讀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英語課本進行,可利用的資源比較貧乏,這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筆者運用WHH模式,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嘗試了英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WHH模式是基于美國心理學家馬杰(R.Marger)的教學目標設計理念所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他所設計的教學目標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
1.Where to go?學生要去哪里?(制訂教學目標)
2.How to go there?學生如何去那里?(如何實現教學目標)
3.How to know if students have got there?怎么判斷學生已經到達那里?(教學目標在教學實施中體現得如何)
下面以《雙語學習報·讀寫周刊》4級第27期(總第1559期)中Mom’s call為例,談談筆者如何運用WHH模式進行報刊閱讀課的教學。
(一)Where to go?制訂報刊閱讀的整體設計思路及教學目標
所選內容為4級閱讀材料,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
【設計思路】
這篇短文通過母親的一個叫醒電話引出了兩則感人的表達舔犢之情的故事。故事的兩個主人公Tommy和年輕司機是當今社會青少年的代表,而他們的父母則是大多數父母形象的縮影。故事情節貼近生活,是一篇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的好材料。本節課的課型為閱讀教學(處理為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思路圍繞話題和閱讀技能兩方面展開:
1.話題的拓展與延伸:激活學生已有的“與人相處”的相關信息,啟發學生總結出“We should get on wellwith our parents.”“We should be grateful to our parents.”“We should love our parents.”“WE should begrateful to allaround usand enjoy life.”等,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2.技能的訓練與發展:訓練學生利用Skimm ing尋找歸納短文或段落大意和利用Scanning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訓練學生預測內容、預測故事情節、猜測詞義、推理判斷及理解文章結構的能力。
【教學目標】
根據八年級學生語言基礎、認識水平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從知識與技能、策略、情感態度三個維度來設置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通過閱讀本節課的短文,使基礎薄弱的學生理解單詞couple和fault,短語ring off和give sb.a reminder,初步掌握利用Scanning查找文章有用信息(細節)的能力;使大多數學生能理解短文的內容,能利用Skimming總結文章大意、預測文章內容、預測故事情節、猜測詞義的能力;50%左右的學生能根據文章推斷出作者的意圖并熟悉文章結構,能簡單續寫或仿寫故事;40%左右的學生能把文章改編成小劇本進行表演;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小組話題討論,感受英語學習氛圍,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合作,激發興趣和拓展思維,分享學習成果,形成“We should be grateful to allaround us and enjoy life.”的觀點,并號召更多的人學會感恩,善待一切。
(二)How to go there?課堂活動緊扣報刊閱讀的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目標而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可以引領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在Mom’s call這節報刊閱讀課中,筆者在課前播放鄰里、朋友、家人等和睦相處的flash,配上輕柔的音樂,讓學生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以下是課堂實錄:
Step 1:Pre-reading
1.Lead-in
“Whatdo you think of the people in the flash?”“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neighbours /friends/parents...?”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和經驗導入話題,讓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的語言。
2.Prediction
“Look at the titleMom’s call.Can you guesswhat the passage isabout?”讓學生根據標題猜測短文大意,答案無對錯之分,旨在培養學生猜測閱讀內容能力和發散性思維。
Step 2:While-reading
1.Skimming
閱讀短文,從所給的三個選項中找出能表達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在學生閱讀前,筆者給出了兩個提示:
Tip 1:When you read,first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article.
Tip 2:When you read,try to catch the topic sentence.
訓練學生獲取文章大意的能力。
2.Scanning
閱讀短文,判斷句子正誤。此部分訓練學生的細節觀察能力。
3.Careful reading
此環節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閱讀一至三段,回答問題。筆者所設計的問題都是南通市中考中常見的開發題題型,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筆者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要求學生和學習伙伴一起根據短文第三段內容編對話并表演。第二部分,閱讀四至五段,猜測某一生詞的詞義,旨在訓練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筆者要求學生找出第四段中的生詞并與學習伙伴進行pairwork,一個學生說出動詞,另一個學生表演這個動詞,使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體驗語言,這體現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學中做,做中學”。此外,筆者還給予了學生猜詞技巧的指導。第三部分,閱讀第八段,采用推理題選擇最佳答案。推理題可以訓練學生判斷作者意圖的能力。筆者讓學生討論“Whatw illhappen next?”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為續寫故事做好鋪墊。
4.Conclusion
讓學生總結以上三個部分的內容大意,訓練學生解析文章結構的能力和歸納段落大意的能力。
5.Summary
總結閱讀解題技巧,理解文章結構。
Step 3:Post-reading
1.Group work
以小組為單位編寫短劇并表演,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語言。
2.Discussion
How should wegetonwith others?Tommy and hismother now geton wellwith each other and they love each other too.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We teenagers should be grateful to our parents and we should be grateful to all around us.Let’s enjoy ourlife and behappy every day.
通過學生各抒己見和教師總結,課堂情感教育得以升華。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和享受生活。
Step 4:Homework
筆者設計了四個梯度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完成,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成就感,讓能力強的學生有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機會。
另外,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如圖1),展示了文章結構與中心思想,便于學生對文章結構的理解和復述改寫文章。

圖1:板書設計
(三)“How to know the studentsare there?”評價總結教學成果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筆者設計了自我評價表(如表1),旨在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策略、情感態度三個維度的達成情況,而評價內容有助于喚醒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

表1:Assessment
本節課很好地體現了馬杰教學目標設計理念,通過學生自評和小組評價,學生不僅積累了單詞與短語,還掌握了閱讀技巧,并懂得了與人相處的道理。
在今后的報刊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盡量創設真實的情境,營造學習的氛圍,將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欣賞與分析相結合、閱讀技能訓練與閱讀策略的指導相結合、語言知識訓練與語言技能訓練相結合,根據報刊閱讀材料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入多維度、多角度的閱讀空間和探究空間,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戴軍熔2007)。
引用文獻
戴軍熔.2007.新課標下的高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1):3-7.
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楊連瑞.1995.英語教育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作者信息:226361,江蘇南通,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平潮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