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銀
一、形式多樣,體現趣味性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的語文作業形式不能呆板,內容不能枯燥,教師要尋求作業創新,要形式多樣、多元化的作業。
1、查一查。在學習課文之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這樣,課文的許多疑難問題在課前得到了解決,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樣也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獲取信息的本領。
2、畫一畫。學完課文內容后,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畫下來。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一課時,讓學生畫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以看、聽、摸、想象等多種感官感受知識的存在,進行學問的探討,完成生動活潑的、精彩紛呈的作業。
3、摘一摘。如學習《孤獨之旅》、《出師表》等文章時,可鼓勵學生們閱讀與其相關名著《草房子》、《三國演義》,并把其中的重要段落摘錄下來;學習描寫春天的古詩時,請學生搜集并摘抄自己喜歡的描寫和贊頌春天的優秀詩篇到“讀書筆記”上。這樣既能積累豐富的知識,不斷增加學生的文化內涵,而且又使學生興味盎然。
4、展一展。在班上開辟一個“佳作展覽”欄目,主要展覽學生課外作業中的書畫、練筆等作品。可以一周班一次,或是每兩周一次,也可以根據作業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然后由學生自己張貼出來,展示個性,體驗成功,感受不足,師生共同欣賞、評析。通過比較,評選出若干名“書法家”、“小畫家”和“小作家”。這樣,學生面對自己的作業在展覽中亮相,都會認真對待。
5、演一演。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課本劇的演出,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教完《皇帝的新裝》等課文之后,引導學生自由選擇表演伙伴,組織表演小組,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再加合理想象,最后由學生評出最佳創意、最佳演員、最佳合作、最佳編劇等獎項,盡量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分層作業,尊重學生差異性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和不同的起點上得到最優發展,教師就必須采取作業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習題,品嘗屬于他們自己的“果子”。
1、作業量分層。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減輕他們的課業負擔,是必要的。每課的基礎性練習,必不可少,以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適量、適當的作業和練習要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
2、作業難度分層。針對學生語文能力有差異的客觀事實,我們重視找準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他們確定相應的目標,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
3、完成作業時間分層。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完成作業時間上分層要求,能有效保障后進生“吃得了”的問題。
三、關注生活,顯示作業的實踐性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習語文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師通過作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顯示作業的實踐性。
1、“口語表達型”作業
學生在家,可謂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為此可有目的地讓學生進行口語練習。如在學《范進中舉》后,我就讓學生回去給家長講講范進中舉的故事,向別人講述故事的過程,是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過程,也是對文本進行在創作的過程。如在學習議論文單元的同時,我要求學生回去規勸父母改正陋習,并講清為什么要他們改正,或是通過交流與父母探討他們自己種種要求的原因和目的,或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愿望,并極力想辦法讓愿望實現。學生在家人面前“顯示本領”,往往態度十分認真,而家長直接聽孩子“演講”,又隨時對孩子加以點撥,這種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雙向互動,填補了教師不在時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觀察積累型”作業
觀察是積累的前提,學生往往會對生活的所見所聞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可結合語文教學布置一些觀察類的作業。如教學完《看云識天氣》后我布置學生自己觀察云彩的變化,判別天氣變化的情況;布置學生觀察家長忙農活干家務的情景,要求學生寫《致父親(母親、爺爺、奶奶)》類的文章;有時我還會讓學生去商店、集市作專題觀察。當然這類作業教師需要進行觀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觀察要有順序、有重點、抓特點、多聯想,同時要完成一定數量的觀察日記。
3、“搜集整理型”作業
這類作業的布置可因人而異,一方面可根據學生愛好的不同,引導他們搜集郵票、圖片等。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貼在專門的作業本上,并根據畫面的內容寫一些作品簡介,還可以讓學生對搜集的內容進行分類,如“迷人的風光”、“古老的建筑”、“別致的民居”、“偉人的風采”、“輝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可進行“語言知識”的搜集。可讓學生從書報雜志、廣播電視以及網絡中去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趣味常識;還可到群眾中搜集諺語俗語,至理名言等。
總之,在老師的多措并舉下,語文作業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形式變得多種多樣的,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導學生關注了生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再也不會談語文作業而“色變”,輕輕松松的愛上了語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