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霞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能持久的實際,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使學生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會主動學習,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可以指導學生掌握下列方法:
一、巧借注釋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底的人閱讀時也需要借助注解,讓學生養成認真閱讀注解的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只要認真閱讀課文下面淺顯而詳盡的注解,就能自己解決生字、難詞,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為順暢朗讀鋪平道路。養成讀注釋的習慣,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二、工具書不可少
勤查工具書,尤其是學會使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讀懂全文。學生在預習新課時,除了看課文的注釋外,遇到疑難問題還應自己查工具書,這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此外,對于特別難理解的字、詞、句或義項過多的詞,教師可以列舉出來,讓學生討論、鑒別、分析、比較,這樣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就掌握并積累了學習方法。
三、反復誦讀是關鍵,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讀懂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話說:“熟讀百遍,其意自見。”每教一篇文言文,都可以把教師泛讀或聽錄音、學生仿讀、背誦競賽等多種誦讀方式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增強語感,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說話能力,變得善學。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學生學會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學生文言文學習水平的提高,僅靠一學期課文中幾篇文言文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學習,逐步擴展到課外的文言文閱讀。只有重視新舊知識、課內外知識的聯系,并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勇于質疑、議疑、解疑,幫助他們由淺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識,才能讓學生在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課堂上變得樂學、善學、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