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波
摘 要:圖書是人類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重要工具,是人類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所借以進步的重要手段。圖書館不僅是個人知識與社會知識聯系的中介,而且是個人知識與社會知識轉化的推進器,通過這所橋梁,我們個人的知識可以不斷積累、升華。
關鍵詞:圖書館;館員;文化
眾所周知,圖書就是以傳播知識為目的,而用文字或圖畫記錄在一定形式材料之上的著作物,而圖書館則不像大多數人印象中所認為的對圖書的集合就是圖書館。我國著名圖書館學家劉國鈞教授在《圖書館的要旨》中多次指出,“圖書館的意義不在于有多少名貴的圖書、多少宏量的圖書、多少宏偉的建筑,而在于圖書館員如何向讀者推薦圖書,讀者如何方便的利用圖書。圖書館不只是一所藏書的宿舍,而是自古就有的一種制度,是一種教育的利器、社會的動力”。
圖書館工作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的獲取、儲存、處理等技術都以計算機為支柱,這不是說作為圖書館硬件設施的建筑物就顯得不重要了。當然這決不是否認圖書館外在形式的存在,而是計算機技術的使用為我們導入了一條更為便捷的通道。此外,信息載體也不再是單一的圖書載體,不出現的電子圖書、電子出版物。這種以機讀形式出現的信息就是電子信息,它方便、快速、有效且容量大,促進了信息技術的大量傳播。同時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復制手段更加容易、高明。于是電子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應運而生。讀者可以利用網絡輕松地扣開這扇無邊界的大門。
信息通訊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的使用與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拓寬了讀者與圖書館的信息交流方式,但圖書館似乎還沒有發揮出其在社會生活中本應起到的作用。公眾對圖書館的淡漠,對圖書館的職能及其網絡信息數據庫的使用不了解,特別是那些大型數據庫,基本上是少數專家在使用,利用率低不能不說是對信息資源的一種浪費。這主要是由于圖書館的宣傳力度不夠,讀者根本不知道此信息的存在,沒有提供多少網絡服務。多數網絡圖書館還沒有網絡導航、讀者反饋、新書導讀和圖書評論等導向性的欄目。在時代迅速發展背景下,如果一個圖書館沒有多少讀者在閱覽利用那就必然要被讀者和社會拋棄,所以我們要強化社會圖書館意識,樹立圖書館形象。劉國鈞教授說過“圖書館斷然不能安坐著、默默著等待人來;而必先用種種方法引起社會中各人讀書的興趣……”。通過為圖書館輸入新概念、新感覺、新識別方法,使圖書館更加引人注意,爭取社會認同,樹立組織形象。這不僅包括硬件、館社、裝飾、設施,而且包括軟件工作人員的服務、言談、舉止、業務素質等。總之,圖書館坐等服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必須投入到時代發展的大潮中,將自身的價值體現在讀者對它的利用效率上來。
從三千多年前我國商代設立保管典冊的職官到封建藏書樓解體后一九一○年京師圖書館的成立,再到當今,我國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圖書館系統。圖書館事業之所以能夠獲得蓬勃發展,體現出它具有別的社會事業所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任何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都離不開對前人勞動成果的借鑒。可以說古代的文化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藏書樓、圖書館立下了汗馬功勞。其次,圖書館具有服務性。當今的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單憑個人的力量去涉及,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文獻是難以想象的。而只有圖書館能夠廣泛地搜集資料,科學地加工整理,及時提供給廣大讀者。圖書是人類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重要工具,是人類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所借以進步的重要手段。但隨著時代信息科技的進步,當代的圖書已不再僅僅是原有文本意義上的圖書了,而被賦予更多的含義。像大量的電子出版物與網絡信息,因此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已不再是簡單地對文本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保護。當代圖書館所提供給讀者的不僅有常規的有形借閱服務,還有大量的極具參考價值的網絡信息服務,這種信息的載體不再是書本、紙張,而是通過電子技術網絡傳播。這種信息傳播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且系統化、多媒體。如果這些大量的網絡信息沒有人或沒有多少人來使用的話,那就造成了巨額的浪費。我們知道信息只有在被利用和流通的過程中才會增值。所以,新型的網絡信息服務以及對這些數據庫信息的管理是圖書館發揮其功效所不能忽視的一方面。
參考文獻
1、吳稌年,論“新圖書館運動”的邏輯起點,圖書情報知識,2007.04
2、張曼玲、王洪濱,圖書館組織文化淺析,圖書館建設,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