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邦
摘 要:17世紀至18世紀的西方啟蒙運動與發生在20世紀的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對歐洲和中國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本文通過二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各自所反映的時代主題以及對后世產生了的影響進行梳理,作出比較。
關鍵詞:西方啟蒙運動;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比較
1 啟蒙的涵義
“啟蒙”從字面上理解,“蒙”為朦朦朧朧、懵懂之意,“啟”為開啟,因此啟蒙為開啟蒙昧的意思。西方哲學大師康德曾對啟蒙做出經典解釋即“啟蒙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給自己的不成熟狀態。”啟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是思想領域內的不斷轉變的過程,是人們在精神狀態方面和思維方式層面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 中西啟蒙運動的發展脈絡
我們常說的西方啟蒙運動是指17世紀至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為反對封建專制統治以及打破天主教會對人們思想束縛的斗爭,漸進演變成為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西方的思想啟蒙在宗教、哲學、政治學、文學、美學、教育等多個領域對封建勢力與天主教會進行了猛烈的批判,極大的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西方的啟蒙運動從廣泛上來講還可以認為是從14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到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近四個世紀的發展。在啟蒙運動中一批先進的思想家首先對天主教會展開了猛烈的抨擊,破除人民對宗教的迷信,這些思想家對未來社會的藍圖進行描繪與展望,為西方社會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障礙,這場持續一個世紀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作了理論上的準備。
中國的啟蒙在嚴格意義上來說是開端于19世紀末的“百日維新”運動,往前追述的話較早體現出思想啟蒙特點的是封建士大夫們為鞏固自身統治需要而推行的洋務運動。士大夫們以西方民主思想為主提出很多在當時來說具有自強意識的口號積極傳播和學習西方的文化思想和制度。其后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將清王朝最后一個皇帝趕下臺,推翻了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制,但這次革命半路夭折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雖然這次革命從形式上終結了封建帝制,但是一些封建殘余思想仍未被清除國民的思想沒有得到解放,辛亥革命的理想未能實現。歷史的腳步沒有停歇,隨著時代的發展“五四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他完成了辛亥革命遺留的思想啟蒙任務。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提倡政治民主,反對封建特權;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領域中的延續和發展,是先進的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落后的封建階級舊文化的一次激烈的思想交鋒。“五四”新文化運動不僅動搖了封建階級的統治基礎使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而且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3 中西啟蒙運動的相同之處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人們思想的解放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所以主流思想認
為在近現代史上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思想啟蒙運動。它與歐洲18世紀啟蒙運動有著很深的淵源,二者都對各自所處社會的封建文化進行激進批判,這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對理性精神的崇尚和革命導向作用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一致的。
西方的啟蒙運動劍鋒直指世界史上的黑暗時期即“黑暗的中世紀”,由于這一時期敵視客觀世界和禁錮人們思想的宗教神學占統治地位,對人們實行精神蒙昧,歐洲啟蒙思想家將其視為思想領域的毒瘤,所以對愚昧的宗教神學進行猛烈的批判;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批判的也是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封建宗法制度,封建余毒殘害殘害人們的思想,所有中國的先進分子對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批判。中西方啟蒙思想家批判的都是封建的愚昧無知。
歐洲啟蒙思想家崇尚理性追求理性,他們把理性作為衡量一切、判斷一切的標準,他們反對等級觀念,呼吁人的自由平等,主張消滅專制王權和貴族特權。歐洲啟蒙運動高舉理性旗幟,人們對理性的思考引起了人們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和自然科學的發展。科學使人們逐漸認識宇宙的真理了解世界的發展,打破了上帝對的迷信,人們以科學的視野建立了近代文明的源頭。“五四”新文化運動以民主與科學為口號,實質上也是對理性與自由的渴求。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意識到反對封建宗法專制必須讓人自身具有獨立意識,所以新文化運動提倡人的自覺性發展。“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是對追尋近代文化理性的最好證明。打破一切封建束縛推倒一切圣賢偶像,反對愚昧無知用科學的眼光重新審視中華民族的發展。
歐洲啟蒙運動為摧毀封建制度、確立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啟蒙思想家所宣傳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思想,對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和19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五四”啟蒙運動不僅是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同時又是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革命運動,進一步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人們的愛國意識加強。同時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
4 中西啟蒙運動的差異
由于中國和歐洲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歷史文化傳承存在有很大差別,所以在很多方面“五四”新文化運動和西方啟蒙運動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首先,中西方啟蒙運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存在很大差異。我們知道,西方啟蒙運動是歐洲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的一批文人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天主教會思想束縛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西方啟蒙運動以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和打破天主教會對世俗的鎮壓為目標,它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理想宣揚人的解放,追求人的自由、平等。西方啟蒙運動所追求的目標是然而中國的啟蒙運動是在列強瓜分中國,中國衰亡的背景下進行的,它以“救亡圖存”為目標在思想領域進行啟蒙的。與西方的人文主義啟蒙的從容進行相比,中國的啟蒙可以說是一種落后民族在尋求富強之道的同時不得不進行的啟蒙。從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他們都是以各種方式挽救危機以求達到“救亡圖存”的目的,因此“救亡”就成了貫穿中國式啟蒙的一條主線。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中國在列強侵入神州大地的危機境遇進行的,新文化運動中以“民主和科學”為口號開始對中國舊的封建思想文化進行批判,在宣傳民主思想、批判封建禮教的同時又動員和組織民眾捍衛主權使五四運動演變成為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中國啟蒙運動所追求的目標是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獨立。
其次,中西方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和旗幟不同。啟蒙追求的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它崇尚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西方的啟蒙是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結成較為廣泛的統一戰線要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宗教神學,啟蒙思想家在哲學層面否定基督教的教義,深刻批判經院哲學貶低理性的態度宣揚理性的價值。然而中國的啟蒙反對的是封建禮教,使人們打破封建思想的枷鎖以達到開民智的目的;所以中國的啟蒙思想家所批判的是儒家禮教中落后的家族宗法制度及其陋習。正如舒衡哲所說: “18世紀歐洲啟蒙學者渴求從宗教的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則為著改造自己身上的奴性而斗爭,這種奴性源于家庭權威而不是神權專制。”
西方啟蒙運動打出的鮮明旗幟是“人權”,西方啟蒙思想家注重的是人的發展,非常重視人在自然與科學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力量。“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大旗是“民主”與“科學”,在這場運動中,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面對西方思想文化的強烈沖擊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對中國幾千年傳統禮教進行猛烈批判和揭露以解放人們的思想。
最后,中西方啟蒙運動對后世的影響不同。歐洲啟蒙運動是遵循著歷史的軌跡而發展的,啟蒙運動中所闡述自由、人權、平等、獨立等號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所堅持的政治口號,有力的推動了資產階級推翻封建專制的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進程,使其最終贏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不可否認歐洲經歷了一個封建愚昧的中世紀黑暗時代,但經過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的洗禮以及17-18世紀的廣泛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深入的啟蒙運動,最終使歐洲徹底打破了繁瑣的宗教教義的束縛,徹底結束了封建專制的統治;平等、自由等觀念深入人心進入現代民主文明,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步入了現代社會。而中國的五四啟蒙最大的意義不是在思想領域內的貢獻而是促進了中國政治力量的發展,給中國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動力源泉。五四運動的后期,由于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李大釗扛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這時社會上出現了社會主義思潮,這為后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五四運動”在史學界被看作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它被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同時“五四”運動的發展也壯大了工人階級的隊伍,中國革命的面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此煥然一新。
5 小結
通過本文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歐洲的啟蒙運動與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既有相同點也有差異性,但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啟蒙運動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啟蒙思想家力求改變現狀打破封建專制,宗教神學的束縛而發展人自身的主動性啟蒙。然而中國的啟蒙是在外侮不斷、列強侵略的情況下反對封建禮教為打破愚昧無知對人們的侵蝕而進行的被動性啟蒙。歷史已成往事,對于當前我國的發展來說,我們要主動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不息。
參考文獻
[1]朱玉湘.五四啟蒙運動初探[J].煙臺大學學報,1997(2):77一81.
[2]李德堯.五四思想啟蒙運動的歷史精神及其走向[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3): 80一81.
[3]舒衡哲.中國的啟蒙運動(中譯本)[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4]王檜林.五四運動與中國文化建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
[5]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6]劉正強.論五四思想啟蒙運動與傳統文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1): 21一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