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動畫電影產業迅速發展,但創新性不足、質量低下,內容低幼仍然是阻礙我國動畫電影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從內容角度這一現狀和其原因,并針對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國動畫電影;好萊塢;競爭力;創新性;低幼;合家歡
1 我國動畫電影產業現狀
1.1 發展速度快,勢頭良好
近年來我國動畫電影市場呈現出迅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無論在數量、質量還是票房上有著長足的進步。據統計,僅2014年就有32部國產動畫電影進入影院,累計票房超過11億元,增幅達67%,遠遠超過其他類型電影的增幅。動畫電影持續升溫吸引了諸如中影股份、上影集團、萬達影業、華誼兄弟、光線影業等一大批龍頭企業的資本。動畫電影作為文化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斷向我們展示著它的價值。
1.2 與國外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盡管國產動畫電影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與國外成熟的動畫電影產業相比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單從內地動畫電影的票房上就可見一斑,如2014年以2.47億拿下國產動畫電影年度票房冠軍的《熊出沒之奪寶奇兵》,與同年4.06億票房的夢工廠動畫電影《馴龍高手2》仍相去甚遠,更無法與以6.17億票房長居內地動畫電影票房榜首的《功夫熊貓2》同日而語。且國產動畫電影基本上只投向國內市場,走出國門之后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即便有《大圣歸來》這樣口碑票房雙佳的誠意之作,但拋開特例從整個產業上來看,我國動畫電影的整體質量仍舊低下且水平參差不齊,以下來分析我國動畫電影產業的現狀和成因。
2 我國動畫電影產業的缺失的表現和原因
2.1 內容創新性不足,同質化嚴重
創新性不足一直是阻礙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短板,這在動畫電影產業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對已有的動畫形象、畫風、故事、形式、題材等各個方面的抄襲和模仿屢見不鮮,就連頗受好評的《魁拔》也可明顯地看出日本動畫的影子。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動漫產業的發展,建立動漫產業園、對動畫創作者進行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動畫產品總時長迅速增長,但是真正高質量的動畫卻仍很罕見,這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干擾了動畫產業的正常運行。可見,國家的單方面扶持并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動畫產業走出困境。
我國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積淀的,扎根優秀的傳統文化一定可以有大量的創作來源。如《功夫熊貓》、《花木蘭》均是取材于我國傳統文化。國外創作者尚可吸收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為何對于自己的優秀文化視而不見?究其原因,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來料加工”的傳統:
我國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多年來一直作為發達國家的“來料加工國”。諸如動畫這種勞動密集型的文化創意產業更是需要大量優質的廉價勞動力。在我國每年生產的動畫片中,50%以上是為如皮克斯、派拉蒙等他國公司做的“來料加工”品。“來料加工”具有收入穩定、風險性小、周期短等優勢,這導致本土原創動畫、特別是精品動畫極度缺乏,這對于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無疑是雪上加霜。
(2)資金不足:
目前我國的動畫創作機構多為小微企業,動畫電影產業機制未完善,動畫生產各環節專業性較低、資源分散、優勢無法互補,融資極其困難。在這樣畸形的產業機制下投資者對于風險的評估更高,導致資金流向的惡性循環。
(3)人才素質低,培養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動畫專業,但大多數都缺乏先進的硬件配置和高素質的教師資源。在培養學生時僅重技藝、忽視創意和推廣等重要環節,因此很多學生只能淪為“動畫工人”而不是真正的創作者。
(4)缺乏漫畫產業支撐:
日本動畫之所以發達,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有漫畫產業的雄厚基礎,大量優質的漫畫產品和忠實的粉絲群體,為動畫產業提供了內容來源和票房保障,如《柯南》、《火影忍者》等,同理還有美國的“漫威電影”。而在這方面我國是缺失的,《十萬個冷笑話》則是國內率先嘗試這一模式的成功案例,從網絡漫畫開始,到網絡動畫片,再到院線電影,并結合眾籌模式,以有保障的內容和話題、粉絲效應為前期的創作和后期推廣節省了大量資金。但單個案例的成功顯然是不能支撐整個產業的。
2.2 題材內容年齡定位分化嚴重,不能做到“合家歡”模式
(1)低幼和非低幼分化:
目前國內動畫電影對于受眾的定位基本圍繞6-10歲的兒童,營銷策略以家長陪伴無法獨立觀影的孩子為主,如《喜羊羊與灰太狼》、《賽爾號》系列對于成年人是缺乏吸引力和號召力的,動畫電影內容低幼化體現在幾個方面。而國人對于動畫的固有觀念也是以兒童為受眾的,這對于成熟的動畫產業來說是不可取的。
國內一些動畫人已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努力從低幼化中解脫出來,如《魁拔》則定位在14歲以上,并得益于良好的口碑得以較高的票房,再如《秦時明月》大電影則明顯脫離了低幼水平,故事涉及史實、傳說、諸子百家等內容。這些動畫電影的確吸引了大量青年人觀看,但是又失去了大量的幼齡的兒童和家長觀眾。
(2)觀看習慣影響:
低幼和非低幼定位的分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觀看習慣的影響的:國產動畫源于電視,電視的受眾群在不同的時段區分明確,“合家歡”時段僅指晚飯后的黃金時段。放學后晚飯前是兒童獨自觀看電視的時段,因而諸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這種低幼的電視動畫就成為了兒童們自發選擇的對象。這種分化在電視這種分時段分觀眾群的模式上是可行的,但在對于大熒幕這種更需要“合家歡”模式的觀看模式則是不可行的,。奧斯卡動畫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波里維·多尼科維奇·波爾多曾經說過:“動畫不僅僅是兒童的專利,動漫沒有年齡限制,從3歲到83歲的人群,都應該是動畫的受眾。” 成熟的動畫電影是如《功夫熊貓、》《冰雪奇緣》、《瘋狂原始人》這種可讓成年人和兒童在同一時間里各取所需的老少皆宜的動畫。
2.3 質量技術低下,持續開發性差
技術的進步使得劇作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可以推動內容的發展。如皮克斯出品的《怪物公司》中怪物真實感十足的“毛發” 和小女孩衣服的“動感”,是通過他們專門開發的計算機軟件“Fizt”實現的。國內動畫電影《昆塔·盒子總動員》自主研發了“KMOKE”9軸全自動逐幀拍攝設備,是國內運用云計算制作的立體動畫影片的新嘗試。但是這樣的例子在國內只是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動畫電影制作極其粗糙,有的甚至連銀幕水準都達不到。動畫形象乏味、動作設計呆板,不適宜做出動畫衍生品,因此,很多動畫電影只能單純靠票房來回收成本,很多時候都入不敷出,造成更大的惡性循環。
美國動畫電影成功的另一個因素是其產品系列模式,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積累粉絲觀眾,在前期就能保證一定的票房,可以降低風險。而在制作中,無需重新設計動畫形象和一些動畫場景,時間和金錢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如《馬達加斯加》、《冰河世紀》、《怪物史萊克》、《玩具總動員》系列都是成功的范例。我國也在嘗試這種模式,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魁拔》、《賽爾號》系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這種模式對于本來質量就不高、IP價值不明顯的動畫來說,它的持續反而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并且觀眾也漸漸不會買賬。
此外,對于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盜版猖獗,也是動畫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大問題,正版廠商賺不到錢,不愿再繼續投資,形成惡性循環。
3 競爭力不足的解決辦法
3.1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關鍵問題,所有缺失的根源在于從業者自身素質的問題,應加強對于高校動畫人才的培養。吸取國外優秀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融入到業界的工作中去,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此外,加強創新性思維的訓練,發揮學生自身的專長和想象力,才是重人重才的做法。
3.2 改變政策支持模式和加速分級政策制定
動漫產業園的利用率低下,資金利用不見成效,原因在于部分企業利用國家扶持的漏洞騙取資金卻并沒有用于創作動畫產品。應加強監管并且改變扶持模式,調動真正優秀的從業者的積極性。此外,加快影視分級制度,使得動畫產業可以朝著一個適合國情和市場的方向健康發展。
3.3 融資模式的創新
目前,動畫產業的融資模式越來越豐富,已經不是之前僅僅靠投資的方式,天使投資、風投、眾籌等模式都在是小型動畫企業可以利用的方式。企業應利用自身的優勢,不斷創新,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模式,使資金朝著最大化利用的方向流轉。
3.4 加快產業化進程,吸取外國經驗形成良性發展模式
盡管競爭激烈,我們仍可以從模仿中吸取經驗,探求自身風格。更要加緊產業化的進程,企業管理者和員工都應該有高瞻遠矚的意識,不斷促使自身的創新和進步。
3.5 利用優秀的民族文化,形成品牌意識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我們在學習國外優秀模式的同時,更應該立足本體,從本土文化中思考中國動畫的道路,20世紀60年代以來借鑒水墨畫、剪紙、木偶、皮影等本土藝術曾產生過大量的優秀動畫片。當下我們更應該在吸取優秀文化傳得同時,聯系當下的生活,豐富動畫產品的題材和獨創性。
3.6 利用優厚市場,推進國際合作模式
我國有著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通過近年來動畫電影票房的不斷攀升,不難發現我國人民對于動畫電影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動畫電影在國內的市場是不可估量的,要提高國際競爭力就首先要把國內的市場做大做強,開發出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潛在容量,不斷提高自身的水準,為國產動畫電影的未來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黃群飛,翁旸.“中國特色”的兒童片市場——關于國產動畫電影市場發展狀況[J].當代電影,2013(06):13-16.
[2]盤劍.國產動畫的創意缺失與解決之道[J].東岳論叢,2014(01):49-54.
[3]彭紅霞.國產動畫電影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影視制作,2014(02):84-88.
[4]賀宏福.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呈現的認識[J].電影文學,2014(03):53-54.
[5]張斌寧.中國動畫電影元年要來了[N].光明日報,2014-02-24(014).
[6]何麗娜.中國動畫現狀與前景之我見[J].時代漫游,2014(01):102-103.
[7]江南.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分析[J].今傳媒,2014(01):114-115.
[8]靖亮.中國動漫產業鏈現狀淺析[J].大眾文藝,2013(22):280-281.
[9]朱玉卿.大動畫新生態——2014年我國動畫電影發展概述[J]中國電影市場,2015(06):037-039.
作者簡介
尤茜(1991—),女,河南省許昌市人,中國傳媒大學,職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