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榮華
現在,給學生減負已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實際上,給教師減負,也是刻不容緩的,只有給教師真正減負了,給學生減負才能落到實處。時下有一句話這樣來評論教師:“起得比雞還早,睡得比狗還晚,干得比驢還多,吃得比豬還差。”這話自然是夸張了,但當今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實在并非危言聳聽。
“罪”之一,社會輿論之壓力。隨著近年來關于教育、校長、教師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地被披露出來,社會上對教師的觀感每況愈下,什么“校長開房”“教師禽獸”的言論時有耳聞。實際上,任何行業都有害群之馬,這些狗茍蠅營之輩在整個教師隊伍中只是極少數的一撮,絕大多數的教師是敬業愛崗的,是有較好師德修養的。社會對教育關注度越來越高,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好事,它需要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而不能把壓力簡單地轉移到教師身上。現在,“校園春游”成常態,不敢懲罰學生,不敢批評學生,不敢組織學生外出活動,教師幾乎成了完全的“弱勢群體”,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這是一個真正重視教育、尊重教育的社會應該具有的現象嗎?《今日早報》2015年3月31日報道:杭州一個四年級的小女孩,因未交作業被家長領回家,結果從7樓跳下身亡。報道稱,該生的老師在聽到這一消息之后,當場暈倒。出了這樣的事,教師究竟該負多大責任呢?這就是當今教師要面對的現狀,只要出了事,教師和學校都難逃責問。因為無論如何,社會輿論都是不會同情教師的。
“罪”之二,學校管理之壓力。有人說,當教師的很輕松,每天就上幾節課,時間一大把,還有寒暑假。一聽這話,就知是不熟悉教育不熟悉學校的人說的。有這樣一個段子:一個老師倒在一堆打印好的文件中,同事猛撲上去,拼命搖醒,“同志,你醒醒啊”。他虛弱地微睜雙目,顫抖的右手努力去撿散落的紙張,吃力地擠出,“這,這是我的班主任工作總結、學科教學總結、教研組總結、結對總結、課題小結、個人年度小結、個人三年規劃、個別化學習觀察記錄、各科成績匯總、個案追蹤、家訪記錄、安全工作總結、消毒登記匯總、學生評估手冊、學籍卡登記、德育滲透材料、培優扶差總結、課外活動總結、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教學論文、學習材料、業務學習材料、聽課記錄……請,請一定代我轉交組織”。說完又陷入了昏迷。同事含淚晃著他的身子:“同志,同志,你醒醒,醒醒,組織還、還、還有要求,還、還、還得要一份電子版的!”這個段子生動地寫出了學校里各種評比檢查泛濫、各種總結報告漫天飛的情景,難怪有教師發出了“還能不能安靜地讀書、教學”的呼聲。學校推進制度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這是好事,但也是有副作用的,教師因此做了很多或重復性的,或額外的,或低價值甚至沒有意義的勞動。這能讓教師沒有壓力嗎?
“罪”之三,教學研究之壓力。眾所周知,當今是信息社會、大數據時代,教育界以前就流傳著“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樣的名言,現在,這句話已經變成了“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長流水”。“長流水”,就是無限的水,就是不枯竭的水,這讓教師的學習壓力怎能不陡然提高。再者,教師要面對“公開課”“推門課”“優質課”“交流課”“家長開放課”“網上研討課”等各種名目的聽課、研課、磨課活動,這些也都是不輕松的,甚至可以說是折磨人的。比如,某某某為講一節優質課,瘦了十斤,這都是很平常的例子。越是正規的學校,越是市區的學校,越是重點的或知名度高的學校,在這方面的壓力就會越大。
“罪”之四,教育技術之壓力。某老師曾這樣吐槽,“這個學期,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任務,我要學習制作微課,還得參加信息技術遠程培訓、教育云空間建設比賽、電子白板使用培訓……微課、云空間、慕課、翻轉課堂一直充斥在大腦,有時做夢都在想這事”。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用之于教學,改革傳統教學手段,轉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這當然是好事。然而,轉變的過程是痛苦的,因為,技術不會一步到位,設備不會一步到位,軟件和系統不會一步到位,教學過程最優化也不會一步到位。我們沒有辦法按一個按鈕或者喊一下口號,一切就倏然而成了。特別是中老年教師,在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更大,壓力自然也就更大。
“罪”之五,升學統考之壓力。不知從何時起,學校的學科很自然地分成了統考學科和非統考學科,這么一分,馬上就有了主科、副科的區別,語數英理化生的教師要面對區域評比和升學考試,一切都是真刀真槍的,自然“壓力山大”。現在,有些地方的小學還要面對“小升初”考試的壓力,更不要說中考、高考了。就是中考,除了傳統的統考學科,現在音樂要考,美術要考,體育要考,信息技術也要考,縱然分數比例小點,但也要算是統考學科了。理化生還得考實驗操作。這不都是壓力?
“罪”之六,職稱評聘之壓力。職稱評聘其實更不需要多說,以前是評不上聘不上,現在好了,評聘分開,職稱評上了,然而問題更嚴峻了。崗位、編制完全綁定,教師又不交流,很多教師都面對著有資格無崗位的情況。評上了固然是好,然而聘不上,還不是一樣?聘不上,就意味著只能以低一級的身份承擔同樣的教學任務。收入沒有提高,待遇沒有提升,干著能不憋屈?
“罪”之七,績效考核之壓力。績效考核開始以后,大家都很高興,以為幸福時光完全降臨了。然而,實際情況是,績效可以考核,獎金并無多發。大多數學校要從教師現有的工資中扣除一部分,然后再根據工作實績,多維量化考評,最后再進行發放。這就意味著,必然會有一部分教師,原有工資的一部分拿不回來,而是進了別人的腰包,這別人,還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事。因此,多拿了的教師也沒法理直氣壯,少拿的更是牢騷滿腹。這樣的績效考核,要么只少扣那么一丁點,略為意思意思,要么就造成教師之間的矛盾沖突,其后果也不容樂觀。
如此種種,教師怎能不壓力重重、心神疲累?一句話,為學生減負,先從給教師減負做起吧!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