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龍
當前,合作學習作為一種主流的學習方式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但我們也應注意到在合作學習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很多合作學習浮在表面、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放羊式”合作:學生隨意組合,任務不明確,合作缺乏秩序,學生彼此不會合作,難以形成合作的意識、能力。2.“拉郎配”合作:前后桌開展合作是一種常見的方法。由于班級的座位通常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座位,這就可能導致小組之間懸殊較大,造成小組成員喪失信心或產生抵觸心理,彼此之間不愿意合作,遇到矛盾沖突更不能建設性地合作。3.“快餐式”合作:只討論教師布置的話題,小組成員沒有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探究、交流。這種非常態的合作學習僅限部分內容的合作,學生之間彼此溝通較少。4.“跑龍套”合作:很多教師上公開課的時候,會根據公開課“劇本”的需要,把全班同學臨時湊成若干小組。這種臨時混搭的合作學習沒有固定的團隊,小組成員間缺乏了解,難以形成默契,無法形成實質上的合作學習。
這些合作學習的怪現象,實際上是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意義缺乏認識,對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缺乏指導造成的。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上述現象,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
一、培養樂于合作的團隊
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這句話意思是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當前小學課堂合作學習存在的一些亂象與班生規模普遍偏大、學生座位相對固定有直接的關系,合作小組難以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里保持某種相對固定的位置關系,導致合作學習難以常態化地進行,學生無法獲得由合作學習所帶來的互助、分享、共贏等體驗,難以形成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因此,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培育出樂于合作的團隊是一項現實的前提。
合作學習的獨特性在于需要固定的幾個人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形成有一定意義的合作關系和團隊精神。因此,教師要著眼學生的發展,在某個周期(如一個學期)內,在期初安排座位時就要綜合考慮“異質分組”“高矮性別”等因素,分出班級的學習小組,并由學生自己命名,選出一名學生擔任組長,制定小組的奮斗目標,約定彼此共同遵守的規則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只有團隊水平提高了,才能在組與組的競爭中獲勝。在組內開展先進幫助后進的互助學習,形成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的合作共贏精神,在師生的認識層面為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奠定思想基礎。合作小組成員由于目標一致且合作時間較長,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和共同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慢慢地形成默契和友情,并在團結協作、合作交流中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體諒他人,形成樂于合作的團隊。
二、培養善于合作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于學生十分重要。一個樂于合作學習的團隊一定具備善于合作學習的習慣,這是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影響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很多,歸結起來主要有協作、交流、守紀三大習慣,這成為決定合作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
首先是協作的習慣,包括分工與合作兩方面。合作學習小組是一個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和學習任務的團隊。在這個團隊中,如何處理好組長與組員的關系,明確各自在活動中承擔的職責和任務,處理好彼此之間的互助和合作等,這些都是開展合作學習中每節課都必須面對的。教師要注重把這些事情作為一種習慣來培養,在每一天、每一節課、每一個具體的學習活動中讓小組同學在合作中發現矛盾、消除矛盾,在磨合中形成團隊,慢慢地養成協作的習慣。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一課,有一位教師是這樣處理的:先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猜一猜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再讓小組合作驗證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最后進行全班匯報交流,歸納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其中一個小組合作的效果最好。因為,這個小組的組長領到學習任務單后,并不是要求每個成員都做同樣的事,而是進行適當的分工:一個負責用直尺“量一量”,一個負責用三角尺“比一比”,一個動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紙“折一折”,一個負責將驗證結果經大家共同確認無疑后在相應的特點后面用畫“√”的方式記錄。在操作活動中,一位學生長方形的對邊量出來不一樣,其他三位同學幫他查找原因,發現這是量對邊時0刻度線沒對準長邊的端點造成。這樣的小組合作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彼此協作的習慣。
其次是交流的習慣,包括傾聽與表達兩方面。課堂上的交流既有師生互動,又有生生互動;既有組內交流,又有組際交流。但不管是什么對象的信息交流,傾聽與表達是雙向交流的一種重要的能力。因此,合作學習活動中,交流是開展深度合作學習的重要一環。如上例,盡管有相應的任務分工,但由于操作結果需要演示給小組同學看過后,經確認無誤才能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某一項特點。其中有一位學生用三角尺在長方形紙上比較了四次,得出結論是“長方形有四個直角”。另一位學生把長方形紙先上下對折,再左右對折后說:“這樣做只比一次就夠了。”其他三位同學都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贊”。又一位學生受此啟發說:“把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對折再對折,也可以一次驗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濃厚的合作氛圍,熱烈的互動交流,小組成員彼此互相啟發,引發頭腦風暴,為全班的匯報交流準備了豐富的探究成果。
第三是守紀的習慣,包括規則與秩序兩方面。合作學習小組是一個小團隊。這個小團隊,盡管人數不多,但合作學習時間長,合作活動頻繁,成員間個性并非完全互補。在這種情況下,小組成員間的意見相左、爭論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培養小組成員自我約束、接受提醒的態度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大家主動、愉快地合作,在小組成立之初,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小組活動進行約定。例如,組長是固定的,還是輪流的?學習任務應當如何分配比較公平?怎樣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甚至,學具的準備和收拾等方面也都要形成一個共同的約定,并互相遵守、監督,養成自我約束的意識和習慣,保障合作學習才能按照一定的秩序順利進行。
三、謀求利于合作的機制
小組成員要保持合作學習的熱情,謀求建立一套能促進合作的激勵機制非常重要。個體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是他人或小組無法替代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自己的見解和與他人討論,或在自己疑惑時請人釋疑,或在他人不解時幫人解疑。合作學習并非排斥競爭性學習。合作學習后往往是進行全班交流,這時候會出現有些小組任務完成得比較好,有些一般,有些較差。為了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各個小組間開展良性競爭是個很好的策略。這樣既培養了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又培養了良性競爭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小學階段的合作學習激勵機制采用組內合作和組際競爭平行進行較為合適。從而在課堂上謀求一種先獨立學習,再組內合作,后組際競爭的機制,促進了團隊的合作、互助,營造積極、上進的學習氛圍,有效地保障了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