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嵐
摘 要:會計人員依法行事,遵守基本的職業道德和會計的行為準則,已經為社會各界贊譽和崇尚。如今,經濟快速發展,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會計管理的工作也越來越受重視。因此,會計信息也被決策者、投資人等看重,同時它的真實性也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進行發展規劃的有力依據。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會計造假出現在會計工作的方方面面。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造、肆意篡改賬目,已經成為了社會普遍的現象。其假賬形成的原因有:會計人員本身的職業道德頗低,企業管理者為了謀求一時發展,指使會計人員做假賬,會計監督人員工作弱化,沒有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該文首先對會計人員做假賬的原因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最后對會計人員做假賬的行為所采取的措施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會計人員 假賬 內部控制 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b)-0193-02
(1)究其假賬成風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種。
單位負責人授意,不得以而為之現如今企業的會計人員和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層屬于從屬關系,換句話說,企事業的管理層人員對會計人員有完全的領導權。介于這種關系,會計人員在從事具體的會計工作的過程中,即使自身道德修養很高,業務技能很精湛,但是迫于上級領導的壓力,一些會計工作不能公平公正的完成。企事業單位領導層的道德水準對會計人員的影響很大,當其為了企事業的某種利益迫使會計人員做出一些不真實的會計數據,最終導致會計人員失去了職業道德素養,從而在會計的工作中做假賬。
(2)上級管理部門管理上的錯位。
由于地方政府過度重視政績,忽略實際情況,盲目地規定經濟的增長指標。或者國有企業的扭虧任務及其他的任務,使一些企業為了按時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被迫編造虛假、不實的會計報表。
(3)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
在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社會上的各種不良風氣使得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有所下降。會計人員的工作與金錢密不可分,所以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動歪心思,面對金錢和物質的誘惑,他們利欲熏心,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占據了上風,會計人員面對此種誘惑,往往背棄職業道德操守,做出不真實的會計數據和會計信息。同時為了個人的一己私欲,利用職務之便,偽造和篡改會計數據和會計資料,更有甚者公款私用,最終走向了不歸路。
(4)會計人員知識匱乏、法律意識淡漠。
由于會計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一些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知識不夠嫻熟,沒有學習新會計法的知識,自身的會計水平又有偏差,所以在工作過程中不能根據新會計法規制度依法辦事。與此同時,這些會計人員沒有繼續學習的意識,自身也不懂法,更談不上守法,所以他們在會計工作時不能按規章制度辦事。
(5)法律監督機制不完備,會計規范體系不完善。
企業在進行各項經濟業務的同時,往往會出現不按規章制度辦事,忽視法律存在的情況,最終淡薄了企業的法律觀念,對企業的自我約束能力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在具體的經濟業務中,當財務與企業的法律法規產生碰撞時,企業往往會為了利益的最大化,忽視法律法規,對違法違紀的行為不予追究,任其發展。而且由于財政監督、稅務監督、審計監督和會計監督的標準并不統一,各個部門在管理的問題上又各自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就造成了各方面的監督不能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缺乏整體有效的監督作用。內部審計是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代表著國家的利益。通過企業在經濟上的控制和監督,確保國家的財政法規能夠貫徹執行。企業單位的領導迫于壓力,不得不設立內部的審計部門。所以,這種內部的審計機構,通常不被企業所接納,從根本上不能起到監督的作用。
造假的多種原因引起的,所以對造假的綜合處理,也應該采取多種對策。
1 以法治假,規范性防范
法律制假,是最有效的辦法,新《會計法》的頒布,為防假和制假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1)對于會計的監督,新《會計法》明確規定了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內容:①記賬人員與業務、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②單位事項的決策和執行做到相互監督、相互制約。③明確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④明確內部審計的方法和程序。
(2)追究造假負責人的責任。新《會計法》第四條做出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該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法律規定了單位的負責人是會計工作真實性、完整性的首要負責人,強調了負責人的職責。因此,這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性,即單位的負責人是會計工作的責任主體。在工作中,單位的負責人認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對會計的工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樣就促使單位的相關負責人重新審視對會計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保證會計工作的真實性、完整性。更減少了強令、指使和授意會計人員、會計機構做假賬。
(3)法律責任的承擔方面,新《會計法》對以下幾個方面做了規定。
①明確規定了對單位制假行為的相關處罰。
②為了便于量刑處罰,新《會計法》對會計核算管理中的十項違法違紀行為規定了相關處罰措施。并且特意將”未按照規定建立并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行為獨立作為一項內容,說明新《會計法》非常重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③新《會計法》對具體處罰的標準做出了明確規定。新《會計法》為了保證法律責任能夠有落到實處,不僅對違反《會計法》的相關領導和會計人員進行經濟上的處罰、行政上的處分和法律上刑事責任的承擔,而且還明確的規定了違法違紀行為具體的處罰標準。
2 抓原始憑證,從源頭上防止造假
所謂原始憑證,是指企業在進行經濟相關業務時,所填寫或所取得的憑證或憑條,此憑證是相關經濟業務開始或者完成的證明。如果企業在進行相關經濟活動時,制造非法的憑證或篡改憑證信息來源,以此來騙取使用者的使用,使用者不明真相,就會使用假的憑證進行相關數據的核算,最后會造成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的情況。因此,企業要從原始憑證上加以控制,才能防止造假行為的發生。
3 建立、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所謂內部的控制體系,是單位中各級的管理部門在內部環境產生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基礎上,采取各種具有相關控制能力的程序、措施和方法,并且做出制度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的規定,從而能夠形成一套嚴密并且有效的控制體系。它的具體內容包括:(1)組織機構控制。(2)職務分離控制。(3)授權批準控制。(4)人員素質控制。(5)信息質量控制。(6)財產安全控制。(7)業務程序控制。(8)目標控制。(9)執行控制。(10)憑證控制,也稱手續控制。(11)紀律控制。(12)內部審計控制。
4 健全、完善會計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會計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再結合該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從而制定的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制度,對該企業以外的任何企事業單位不起作用,這是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含義。企業要對會計管理制度進行年度的完善和健全,在年末要結合本年所發生的問題和事故進行總結和討論,將會計管理制度的每項內容進一步完善。
5 會計的監督的強化
所謂會計監督,指的是在工作中,對會計的各項工作進行系統全面的的檢查和監督,并對監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正,盡可能將錯誤率降到最低。同時會計監督的過程也是對會計的一些違法行為進行監察和控制,避免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與此同時也是確保會計核算工作能夠順利有序的完成。企業強化會計監督,不但對企業會計工作的有序進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也發揮了會計監督的基本職能,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切實加強會計的監督,才能使企業的發展邁上一個新的高度。
6 加強會計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1)防范會計制假行為,不僅對企業進行管理,對會計人員也要進行相關的教育,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工作。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不強,他們往往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做假賬壞賬,對直屬領導的話言聽計從,甚至幫助其出主意,對其違法行為沒有認識。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不高,對于知道的會計違法行為,聽之任之,不加以制止。所以企業中必須加強會計隊伍的建設,從各方面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自我修養水平和法律意識。
(2)企業在對其制度制定的同時,也要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進行規范,有制度來對其工作進行約束,同時要著重強調職業道德行為的重要性。以此來約束會計人員的工作行為,最終提高其道德素質。
(3)企業在用人方面,必須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人員才可以出任會計職務,同時要對其進行不定期的考核和測評,能者勝任,對出色者要加以獎勵,這樣才能更調動企業會計人員的積極性。
(4)企業應對會計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和教育,無論哪項工作的工作者都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企業培訓規定為一項制度,而不是可學可不學的選修課,幫使得會計人員從心理上主動接受,主動學習,正確認識會計工作的內容,避免“假賬”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小琪.重塑誠信,不做假賬[J].中國農業會計,2009(9):59.
[2]吳寶成,王立.不做假賬是對會計人員的最高要求[J].財務與會計,2004(12):62.
[3]閻達五.關于“不做假賬”的幾點感受[J].財務與會計,2001(8):10.
[4]王貴庭.加強會計監督的關鍵是保護不做假賬的會計人員[J].財政監察,20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