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瑞
【關鍵詞】 職業教育;盲生;心理障礙;表現;原因;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6—0033—01
視障學生因為視力殘疾導致心理存在一些障礙,這嚴重阻礙了盲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通過探索,筆者逐漸認識到開展職業教育活動能夠有效地改善盲生的心理狀況,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生活態度,進而對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盲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及原因
1. 過分自尊又自卑,性格偏執、多疑。盲童由于視力缺陷,對外界環境了解少,信息缺乏,認識思考問題片面極端。另一方面,個別盲生不能正視自己的視殘事實,害怕別人的歧視和嘲笑。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
2. 自私,缺乏獨立意識和競爭意識。由于自身缺陷,盲生從小就受到周圍人的關心幫助,然而過分的幫助和愛護使得部分盲生滋生惰性,嚴重依賴家人和社會,甚至將別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懶惰自私,不思進取。
3. 怯懦、退縮,情緒浮躁易沖動。盲生的自我效能感很低,無法確信自身的價值,常常會覺得自己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受威脅的。這種心態會引起消極的心理體驗,導致情緒暴躁沖動,常常需要用發怒或者叛逆來平衡內心的不快感。
4. 對未來過分擔憂,缺乏自信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的豐富,他們本該憧憬美好的未來,現實卻令他們對前途更加焦慮擔心,常處于精神緊張多慮的狀態。有的盲生甚至覺得生活無望,目標渺茫,精神倦怠。
二、開展職業教育活動對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 開展職業教育,可以使盲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讓他們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促其實現自身價值。盲人因其觸覺靈敏,注意力集中,使得按摩成為他們最適宜從事的職業之一,從事這一職業能幫助他們實現自身價值。特教學校開設盲人按摩課程,不但使學生掌握了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消除了部分盲生自卑無用的心理,使他們在為病人解除病痛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增強了他們自立于社會的自信心,實現了自身價值,也為社會做出了奉獻。
2. 開展職業教育,可以消除社會偏見,為盲生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對視障人士存在這樣一些偏見:認為視障人士獨立生活能力尚不夠好,更不要說為社會作出貢獻,個別人員還會歧視或者疏遠盲人。發生這種偏見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對視障人士不夠了解和肯定。其實大部分視障人士也很上進,很有獨立意識,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正常人做得更出色。因此,職業教育的開展,消除了部分社會偏見,肯定了盲生的社會價值,還建立了他們與社會溝通的橋梁,鼓舞了盲生的信心,促使他們樹立人生目標,努力實現人生價值,以便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3. 開展職業教育,為盲生創造了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盲生由于自身缺陷,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幾乎都是封閉或半封閉的管理,這就使得他們的交往在時間、空間、對象上都形成了極大的局限性。盲生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他們渴望進入更加廣泛的社會交際領域,渴望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肯定。為此,我校成立了盲人藝術團,組織有演唱表演特長的盲生到社區義務表演,組織有按摩特長的學生義務為孤寡老人免費按摩,組織盲人手編織產品展銷等等職業教育活動。通過開展職業教育,在教給盲生一技之長的同時,也為他們創設了一個開放的人際交往環境。這樣一來就在學校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拓寬了盲生的交往圈,讓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自身素質,使他們提前適應社會,為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開展職業課程,培養了盲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開展職業教育,不僅豐富了盲生的知識,使其掌握了專業理論知識和各項技能專長,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自立、自強、自信、合作的良好品質。對視覺缺陷的他們來說,學習任何一門課程都不容易。就拿按摩這一職業課來說,要想成為符合市場要求的、合格的按摩人才,就要不斷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我修養,不斷完善按摩知識和技能。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艱苦的學習過程,然而更是一個讓盲生自我鍛煉的良好機會,可以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自立、自強、自信的品質。
5. 開展職業教育,可以增強家長的自信心,為盲生創造更加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對盲生家長來說,最擔憂的是孩子如何自立于社會。因此,他們選擇特殊教育學校時首先考慮學校能否給孩子傳授技能。為此,我們每年定期邀請學生家長來學校觀看孩子的職業技能大賽和職業模擬表演,讓家長確確實實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學到了技能,增長了見識,讓他們能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和孩子一起面對未來。與此同時,盲生也感受到了來自家庭的支持和溫暖,進而增強了他們克服困難的自信心。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