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融雪+張京品

2014 年9 月12 日至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山東調研,其間在西藏中學與西藏班學生共唱藏族歌曲
自1985年中國16省市的西藏初中班同時開學以來,內地西藏班已走過了30年。
“這30年,累計為西藏培養輸送中專以上急需人才3萬余人,95%以上的學生學成之后回到西藏工作?!苯逃棵褡褰逃矩撠熑烁嬖V《瞭望東方周刊》。
為誰培養?培養誰?培養什么?
辦學伊始,教育部和原國家計委聯合發布通知稱:“在內地舉辦西藏初中班和西藏中學,主要目的是為西藏培養急需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畢業后回西藏參加各項建設。”
而為了保證農牧民子女到內地求學,西藏班招生堅持向農牧區、邊境縣、高寒高海拔地區、區內人口較少民族傾斜。
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馬升昌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西藏班初中班的招生中,農牧民子女比例超過70%,在高中班這個比例也在50%以上?!?/p>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負責人說,辦好內地西藏班,被視作一項關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政治任務。
如今,全國21個省市137個內地西藏班和內地中職班的在校生數量已達1.81萬人。而3萬畢業生亦已遍布西藏各行各業。
西藏班不僅改變了學子們個人的命運,更深刻影響了西藏。
3萬學子歸藏
從拉薩飛往西安的飛機上,14歲的次旦卓嘎在本刊記者的采訪本上寫下她的學校名稱——西安浐灞中學。這所學校落成于2012年秋天,是陜西省的重點援藏項目。
次旦的父親是個藏飾商人,在拉薩繁華的八廓街上有自己的店鋪。父親以好學的次旦為榮:“早就計劃好了,女兒將一路求學,再回家鄉。”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如今,西藏每年有1620名初中生考入內地求學,全國137個內地西藏班的在校生數量為1.81萬人。內地西藏班學子學成后歸藏的比例高達95%。
北京西藏中學畢業生多吉羅布,回藏后從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科研所的助理工程師做起,已成為西藏天路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多吉羅布研究并突破了青藏公路多年凍土地區路基路面關鍵技術,深知“知識的力量”。他和江西省合作,定向培養自治區的高考落榜生,并與西安長安大學共建博士后培養基地,促進產學研結合。
北京西藏中學的校友次平,也從當年日喀則拉孜縣扎西崗鄉宇拓村的放羊娃,成為西藏自治區人大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
點亮更多燈火
啟蒙如點燈,照亮的不只是自己的路。
21年前考入湖南岳陽一中的格桑德吉,是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牧民的女兒,她從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內地西藏班畢業后,已回到家鄉15載。
在林芝墨脫縣幫辛鄉小學,格桑德吉每天往返于泥石流滑坡的山路,把上百個孩子送出大山。當地孩子的入學率從70%提高到95%。
“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這是她被評為“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時的頒獎詞。
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歸藏學子選擇做商人、作家或從事金融業。
益西旦增自北京西藏中學畢業后,先是考上廈門大學英語系,后又赴美國堪薩斯大學深造,現在在西藏大學教英語,帶著學生做藏漢英語言及文化對比研究。
仁增西繞2007年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在家鄉開了一個藏式奶酪加工廠,西藏幾乎所有西餐廳的奶酪都由他供應。
38歲的他信心十足:“我要把藏式奶酪推銷給世界各地的消費者。”
全國支援西藏教育
馬升昌告訴本刊記者:“內地西藏班是中國民族教育史上的一個創舉,也是新時期中國民族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之一。內地西藏班畢業生已成為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骨干力量?!?/p>
而在1951年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一所近代意義上的學校,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

位于北京市北四環東路的西藏中學,是為幫助西藏地區提高文化教育水平而于1987 年創辦的。圖為1992 年10 月25 日西藏中學預科班的學生在語言教室上英語課
中央黨??茖W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岳亮對《瞭》說:“內地為西藏辦學,可追溯至清光緒年間的京師滿蒙文高等學堂,但其間幾經興廢,直至1984年才形成了長期穩定的人才培養模式?!?/p>
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會議作出了全國各地支援西藏教育的決定。中共中央印發22號文件,決定在內地創建西藏學校、開辦西藏班。
這年底,教育部、原國家計委發出的通知對西藏學生如此規劃:“初中階段學習4年后,20%左右擇優升高中繼續學習3年,畢業后擇優送入大學院校深造,多數初中畢業后上中等專業學校(含技校和職業高中)學習3年,畢業后回西藏參加各項建設。”
“1985年,全國16省市的西藏初中班同時開學。根據自愿報名、擇優錄取等原則,1300名學生被選送到內地學習?!苯逃棵褡褰逃矩撠熑私榻B說。
1989年,首屆內地西藏班初中生畢業,862人進入中等技術專業學校,300名學生進入高中學習。
1992年,首批300名高中畢業生升入內地高校就讀,首屆中專、中師班畢業生返回西藏。
回憶辦學之初,林周縣教體局副局長巴桑朗杰說:“有個別家長舍不得把孩子送到內地去學習。但隨著孩子們學成歸來,在老百姓中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家長送孩子到內地上學的積極性一年比一年高?!?/p>
益西旦增認為,內地西藏班的重要作用是,給其他家庭成員送去啟蒙,讓周圍的人知道教育的力量,讓人們知道如何通過教育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讓家長相信教育投資是值得的。
至今,內地西藏班初中班已擴大到1620人;高中班則擴大到3000人;2010年開始舉辦的中職班,年招生規模3000人。最初辦學的16個省市也擴大到21個。
江勇西繞的算賬難題
江勇西繞在湖北沙市第六中學的數學教師萬愛華,多年后回憶說,總難忘他臉憋得通紅算賬的一幕:“他在計算每名藏族學生入校4年要花費國家多少錢呢!”
1991年,江勇西繞以西藏昌都市江達縣第二名的成績考上湖北沙市第六中學藏族班,成為該縣第一個走進內地中學西藏班的孩子。他很快發現,西藏班的學生入學后的衣食住行,包括看病等各項費用都由國家供給。
而這道算賬難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長毛力提·滿蘇爾最近也有計算。
2015年8月18日召開的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后,毛力提·滿蘇爾接受新華網和中國政府網采訪稱,“(西藏教育)‘三包政策逐年提標擴面,覆蓋學前、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所有農牧民子女,每年投入經費達14.9億元,惠及52.6萬學生。”
“三包政策”始于1985年。為加快發展教育事業,西藏自治區對義務教育階段農牧民子女實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的政策,享受范圍確定為家庭住址距學校2公里以外的小學住校生、3公里以外的初中住校生。
就內地西藏班而言,全國支援的力度則另有一本賬。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負責人向本刊記者介紹:“除中央財政安排1.8億元一次性基建和圖書儀器設備補助經費外,辦班省市地方財政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馬升昌說:“各省市地方財政單列專項經費,專項解決西藏班學生學習、生活和醫療等所需費用,補貼標準均超過8000元?!?/p>
以北京西藏中學為例,生均補助達34000元。北京西藏中學黨委書記張梅向《瞭望東方周刊》解釋說,“這個數字包括辦公經費等?!?/p>
“西藏班、校的教師,除藏語文和生活管理教師由西藏派出外,其他全部由當地擇優配備。教職工工資和教學經費等全部由辦學省市支付?!彼f。
向農牧民、人口較少民族傾斜
盡管西藏普通高中在校生達到5.57萬人,區內高校在校生達到3.36萬人, 但無論如何,能到內地讀書的都是“高原最優秀的駿馬”。
當首屆內地西藏班初中生畢業時,13歲的其美次仁剛好考入北京西藏中學。
“我們芒康縣縣委書記給我父親獻了哈達,因為我成為芒康縣徐中鄉3000多戶人家里第一個到北京讀書的孩子。”現在已是拉薩市當雄縣長的其美次仁,向本刊記者回憶起26年前的“光榮時刻”。
就西藏班教育體系調整而言,從穩定初中班招生,到開啟高中、中專招生、一類高中插班就讀試點,再到高中、中職擴招;就學制調整而言,從最初的初中4年(含預科)、高中3年或中專3年,到改在高中設置預科,再到2014年重啟初中預科試驗……30年來,內地西藏班一直在變化中求突破。
“312萬多西藏人口中,內地西藏班畢業生只占約1%,但他們很多都是所在行業的中堅力量?!泵褡褰逃矩撠熑讼虮究浾弑硎尽?/p>
“內地西藏班的錄取率僅為報考總數的10%?!瘪R升昌說,“政府為了保證農牧民子女到內地求學,堅持西藏班招生向農牧區、邊境縣、高寒高海拔地區、區內人口較少民族傾斜?!?/p>
以2015年內地西藏班招生規定為例,初中班招生名額的70%用于招收農牧民子女。區內人口較少民族考生,如門巴族、珞巴族、夏爾巴人、僜人,在同類招生錄取控制線基礎上降低20分錄取。同等條件下,適當照顧長期在縣及縣以下工作的進藏干部職工子女。
高中班(校)為區內初中應屆畢業生投放的招生計劃中,農牧民子女占50%、區內人口少數民族城鎮居民子女占40%、進藏干部職工子女占10%。
預錄取學生名單向社會張榜公示不少于7天,享受特殊政策錄取的考生單獨張榜公示。設立和公布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拉薩晚報》報道說,2008年,西藏查獲12名違規違紀考生,全部被取消錄取資格。
培養“五個認同”
“內地西藏班辦學工作積累的寶貴經驗之一是,政治合格是根本要求?!?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負責人介紹說,“西藏班引導學生打牢‘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思想意識,確保立場堅定、政治可靠?!?/p>
岳亮對此解讀:“內地西藏班是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紐帶,加強這些教育必不可少。”
民族教育司負責人說,教育部每年都會同西藏教育廳,組織專家、優秀畢業生、優秀貧困學生家長組成巡回宣講組,到內地各辦班學校巡回宣講,“主要講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內地人民的支援,講自己的成長經歷,鼓勵孩子們做一個有理想、有擔當、知感恩、有現代意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的西藏人?!?/p>
據介紹,西藏教育廳還核撥???,在內地西藏初、高中學校建立了以新舊西藏對比為核心內容的德育室。
而各辦班學校亦通過與當地學生一起上公共課、開展課外活動、民漢學生結對子、“我在內地有個家”等活動,促進各民族學生共學共融,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不過,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內地西藏班學生的學習基礎、語言能力參差不齊。
民族教育司負責人的建議是:其一,辦班省市財政要按照規定,逐步提高內地西藏班的生均經費補助標準,建立與物價水平相聯動的增長機制;其二,提高教師和管理人員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