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諾
摘要:21世紀的《曲式與作品分析》理論課教學,對高校老師提出了更高的學術期待與能力要求。將20世紀新音樂在內的一切既往音樂分析理論成果納入教學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是當前形勢下課程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現實挑戰。內容的更新、形式的突破、手段的變換,以及教師人格魅力的導引、情感的多層滲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曲式與作品分析》“一基三階”綜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包括教學內容的完善、教學程序的調整、教學方式的改革等多方面。
關鍵詞:“一基三階” 作品分析 教學模式
《曲式與作品分析》是作曲技術理論傳統四大件基礎課程之一,是音樂類各專業方向的專業基礎必修課,我校先后開設有錄音藝術《曲式與作品分析A》、音樂編輯《曲式與作品分析B》、音樂表演《曲式與作品分析C》、音樂設計與制作《曲式與作品分析D》。課程一般開設于第三學年的兩個學期,主要講授音樂作品中具有普遍意義的曲式結構原則和分析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音樂語言、表現手法及結構布局進行分析和鑒賞的能力,為音樂表演和音樂創編打下必備的理論基礎。
就傳統曲式課程的學習內容而言,音樂類高校《曲式與作品分析》理論課程教學,主要涉及的都是19世紀以前——這個時期主要跨越了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時期在內大約三百年的歷史——西方調性時期的音樂作品范型及構成規律。經過了一百多年的音樂實踐與探索,創作的繁榮促進了理論的拓延,20世紀的成果已經凸顯其重大的開拓意義與創新價值,但課堂教學卻未能及時吸納這部分的新知識。
就傳統曲式課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而言,多年以來我院一直延續“五線譜+黑板+鋼琴+課件”的音樂學院傳統。按照傳統的知識框架和講授方法,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無法將最實用、最前沿的學科知識介紹給學生。學生反映學習過程沉悶辛苦,學習體驗欠佳。
“一基三階”綜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包括教學內容的完善、教學程序的調整、教學方式的改革等多方面。
一、教學內容的完善
“一基三階”綜合教學是一種把經典的曲式原理、宏觀的結構眼光、多樣的分析方法以及盡可能廣泛的音樂現象作為教學內容,按主次分階段地納入教學,而最終綜合完成的一種系統性教學方案。
“一基”,是指從歐洲的曲式理論體系中選擇那些特別具有經典性和原理性的內容,作為整個綜合教學賴以進行的基本條件和參照性基礎。“一基”的內容是《曲式與作品分析C》目前及以往浙江傳媒學院該課程教學大綱所列內容的全部。
“三階”,著重關注高度個性化的作品、20世紀新音樂作品以及從文化背景、美學觀念到音樂形態都屬于我國特有的傳統與民間的音樂作品,是課程教改內容創新的主體部分。
階段一:融合演進與邊緣化的曲式
階段二:中國傳統音樂結構概論
階段三:20世紀新音樂作品的技法與曲式
二、教學程序的調整
在68個總學時的教學計劃內,先開設“一基”內容,計劃安排48學時。用70%的授課時間,講授西方傳統曲式學的核心內容,以奠定基礎。接著開設“三階”內容,計劃安排15學時,占25%的授課時間。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饋意見,計劃安排5個機動學時,用5%的授課時間靈活處理教改實施過程中的突發情況或考慮不周之處。另外,運用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保證教學內容的拓展能與原體系良好對接,使教學進程更合理順暢。
(一)單元比例式。在課程的后段開設專題性的單元,集中講授所選擇的拓展性內容。
(二)對應比照式。參照“一基”部分的“基本知識點”,對比講授20世紀新音樂在“相應知識點”方面的發展、變化和創新情況。
(三)漸變追蹤式。針對每個知識點,追蹤它們“發生-發展-定性-演化”的漸變過程,在無形中顯示出它們自身的簡要發展史。
三、教學方式的改革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運用講授、演示、討論、實驗、練習等傳統教學方法外,還將運用現代教學方法,關注“教法”與“學法”之間的相互影響。教師主動地把自己作為一個開放系統,注意教育思想、觀念及知識的更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學生自身對知識的需要。在教育過程中細心地捕捉學生輸出的微小反饋信息,隨時調整講課的速度、方式及內容深度。讓每位學生及時了解教師對自己的反饋評價,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檔案給予客觀嚴格的關注與評估。保持網絡平臺自主學習與課堂學習雙軌制評價體系,以聲樂、器樂不同專業方向為依托建立學習小組。成績評定的方式中,加大對學生平時學風、良好學習習慣的關注與給分比重。以學生個體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知識儲備的提升為給分的主要評判依據,建立每位學生的學習檔案。改變以往理論課程2:2:6的給分比例,并調整為平時、期中、期末5:2:3的成績判定標準。
新興的作曲技術很容易引起作曲專業學生的關注,而新興的演唱、演奏方法則不易被音樂表演專業的師生所接納。當今,國際交流日益擴大和頻繁,不少重大國際聲樂、器樂比賽都指定要演唱、演奏新音樂曲目或中國傳統音樂曲目。課題組秉承“以生為本”、“能力為重”的改革理念,對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大幅精減與拓展更新,建立起了新的教學模式,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制定新的教學評價體系,力求使課程適應新的課程教學需求與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通過教改,使音樂表演專業學生與時俱進,不但加強他們對高校專業理論課程學習的認同感,也使理論學習成果能真正促進專業素養的提升與演唱、演奏水平的提高。
基金項目:
本文為浙江傳媒學院校級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試驗區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201B1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