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華
讓學生學會學習,探索行之有效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一直是教育界同仁們努力追求的目標。近幾年比較成功且影響較大者,有山東杜郎口中學的“預習一展示一反饋”高效課堂模式;山東壽光臺頭一中的“六學”高效課堂模式等。我們學校也在這方面下大力氣不斷探索,摸索出了“團隊競賽,小組合作”的高效課堂模式,并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模式介紹
“團隊競賽,小組合作”模式,就是把全班同學平均分成兩個對等的團隊,每個團隊都有白己的名字和競爭口號。再把每個團隊分成對等的小組,每組大致4人,優、中、差學生結合,每個團隊成員在對方團隊里都有一個對等的競爭對手。兩個團隊各選出一名隊長,負責記錄、匯總本團隊每天的得分和扣分情況(第二天早上公布成績)。這樣,全班學生都能及時了解自己在團隊中的表現,以便及時調整狀態,保持優勢,彌補不足,縮小差距。這種模式意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也便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及發展性評價。
二、模式運用
“團隊競賽,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課堂上很實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為了本團隊的榮譽,學生大膽發言,交流解惑,當仁不讓。教師在課堂上則采用鼓勵學生毛遂自薦、抽簽、隨機點名指定、團隊互查、搶答等多種策略,讓兩個團隊在課堂上激烈PK。筆者在這里介紹該模式的幾種常用策略。
一是抽簽法。就是把兩個團隊隊員名字的標簽分別貼在鉛筆上,放在兩個不同的圓筒里,教師上課時可以隨意抽簽,由被抽到的學生來回答問題。在教學中,如何讓被抽到的學生基本上都能正確回答出問題呢?可以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把被抽到的學生的名字(可由教師單獨操作)更換成另一個成績相對應的學生的名字。這樣做,既不會讓課堂出現冷場,也不會打擊差生參與答題的積極性。
二是兩個團隊互查。教師出示題日后,已經弄懂了或者掌握了的學生可舉手示意,舉手多的團隊爭得更多答題機會,或者直接得分。背誦相關內容時,大家都站著背誦,背過了才能坐下,由坐下的人多的團隊得分。為了防止“假懂”的舉手者,教師可進行抽測。在抽測過程中,如果發現有不講誠信的學生,則扣其所在團隊的分數。這種檢查可以讓對方團隊的學生來做,目的是增加反饋的廣泛性、針對性,同時調動團隊成員參與的積極性。
三是由隊長找自己或對方團隊的隊員來回答問題。教師的問題出示后,通過隊長點出對方團隊的某隊員來回答。但教師在這個環節出示的問題,必須是比較簡單的,并且要定出規則,如學習最困難的學生一周被點到的次數要有所限制;而隊長找自己團隊的隊員回答的問題,則要有一定的難度。如此區別對待,是為了更好地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前者關注學閑生,后者關注學優生)。
四是搶答。搶答的機會一般是照顧學習優秀的學生,所以出示問題的時候一般要有一定難度;當然有的時候,比較容易的問題也可以拿出來搶答,目的是盡量給學的習困難的學生機會,讓他們也覺得自己有爭先的能力。問題出示后,分為以下幾種情況:①不用舉手,站起來就回答問題;②由教師指定誰回答問題;③從舉手多的團隊中挑選答題人。
五是懸賞回答。針對某一難題,由教師賦一個高分,讓學生搶答。目的是營造課堂競賽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此舉在課堂上的積極效果是相當明顯的。
六是由教師出示一組題目,讓甲、乙團隊的隊長任選一個,交給對方團隊來解答,接著,對方團隊的隊長,在自己團隊里找隊員來解答。當然,也可以由教師把一組題目按照難度分出等級,由相應水平的學生來解答,分值一樣。目的是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
此外,教師也可嘗試采用別的辦法,利用學生的爭強好勝心理,調動其答題的積極性。
其實,這種團隊競賽也適用于平行班級間的競爭。每個班級都可以在同年級的其他班級中挑選一個競爭對手,然后下挑戰書,應戰班級則寫出應戰書。兩個班級既可以在學科知識檢測方面PK,也可以在班級管理等各個方面展開競賽。
三、運用效果
合作是為了更有力地競爭,在競爭中實現更好的合作。這種學習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強化學生自主管理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團隊競賽,小組合作”模式易于激發團隊成員的榮譽感。學生為了給本團隊爭得榮譽,都會竭盡全力地把自己的學習成績(分數)提高到最佳層次。
記得上個學期初,學完課外古詩后,下課前,我向傘班學生宣布:“現在十首課外古詩已經全部學完,給人家一周的時問復習鞏同,下周這節語文課時,我們進行古詩背誦比賽,希望兩個團隊的同學積極準備,屆時有上佳表現,為本團隊爭光。”接到任務后,在接下來的一周里,兩個團隊的學生都在認真準備。
到了PK的日期。兩個團隊的學牛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比賽開始后,兩隊的同學輪番登場,互不相讓,使盡渾身解數,都想在比賽中拔得頭籌。兩隊的比分也咬得很緊。最讓我驚喜的是,那幾個平時背誦很吃力的同學,竟然流利地背誦出了自己抽到的古詩,其獲得加分后的喜悅也自然流露在笑臉上,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第二,“團隊競賽,小組合作”的方法,在班級管理中也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它便于學生自主管理、自我約束,有利于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既然處于叛逆期的學生不愿讓別人管,那就讓他們自己管自己。我們同樣將班級分成兩個團隊,由團隊按班規“照章辦事”。如果隊員違反班規(如無故遲到、打架斗毆、作業不認真或上交不及時),就要給本團隊扣除相應的分數。如果因為個人的過錯而影響了團隊的成績,本團隊的成員就該對其說“不”了。
同時,學生自主管理也提高了其自我約束力。比如,我班的小A經常因小事和同學翻臉、掄拳頭,他所在的團隊沒少為而被扣分。于是,隊長主動與他結成幫扶對子,竭力幫助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幫助,小A的變化很大,自我約束能力大火提高了。
學生自主管理實行一段時間后,班級出現了嶄新變化。自習課時亂哄哄的現象不見了,作業上交不及時的現象也越來越少了,同學間互幫互助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了。因為學生從每天的匯總記錄中,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表現,并及時揚長補短、極力爭先。
合作出真知,合作才能練出真本領;競爭求雙贏,競爭才能迸發出無窮的動力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改的模式有若干種,但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