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
【摘 要】傳統教育模式中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中心,科任教師只管課程學習,班級管理難到位。啟動合作育人模式后,科任教師參與到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中,有效的實現了師生互動,全方位的服務了學生的需求,推動了各項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合作育人;班主任;科任教師
傳統教育模式中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中心,而任課教師的責任是教好這門課程的內容,充其量就是管好上課的紀律。作為一名課任教師,我通常也只做到這樣,想想原因無非是覺得有事情可以告訴班主任讓他去處理,把班主任當成是她們的“保姆”,而且想著自己每次都上很多班級的課程,那么多的學生靠我的力量忙不過來。而去年擔任14高護5班新生的醫學生物學課程時被告知要進行合作育人,本能的反應是有壓力了,而且還要花費很多的精力,關鍵是有用嗎?一個學期結束后,我感覺自己從一個客人慢慢的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基礎后學生對課程的掌握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下面對合作育人進行回顧。
第一次合作育人項目的開展是在班級的班會上,班主任安排了合作育人科任教師和全班同學的一次見面會,一共有四位科任教師參與了此次活動,每位老師上臺介紹了自己的情況、所教授的課程和對合作育人的理解。風格不同的自我介紹給同學們留下了該老師的性格特點,當時就有老師不僅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還留了QQ號碼,增加了溝通的渠道。通過老師對于合作育人的解釋我覺得學生的理解深入了,有了一種所謂的實驗班的獨特感,相信她們的心里產生了一種壓力的同時也有了一種期盼,期盼著在這陌生的環境中有更多老師給予她們關懷和人生的指導。班會開完后班主任將班級同學劃分了四個大組,科任教師每人帶一組,共計13人,作為重點關注的對象。我們也像班主任一樣詳細了解了她們的基本信息,愛好特長,學習基礎和特殊需要關注的地方,增進了了解,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學習方面,首先班主任展開了一次學習方法指導的班會,如何學好一門課程呢?各位老師從不同的出發點傳授她們的經驗。我先介紹了該門課程的特點,之后我更強調的是學習的態度。我問了一個問題:“如果這門考試期末考試不及格就畢不了業,你會不會非常努力的看書一定讓自己過關?”很多同學點了點頭,如果沒有壓力或者總寄希望于補考,那么你的態度就有問題,上課就會想著玩手機或者開小差,只有你想學那些方法才會有用。其次我告訴大家要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論是我們的職業院校還是大學都有課上的不好的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難道就不過關了嗎,或者當時聽懂了課后也會出現遺忘,怎么辦呢?其實每個同學都可以自己去學習的,自己看書理解或者網絡資源那么豐富可以下載視頻等學習資料。其實在職業院校考試并不是很難,考試的內容老師在課上都會強調,所以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并不是不會學習而是不學習,是一個態度的問題,如果剛入學就沒有養成好習慣,那么積累下來到專業課時真是聽不懂了。在實際的教學起初我發現他們班的學習氣氛并不是太活躍,對于老師的問題也經常是沉默,我就開始鼓勵大家,并且會以實驗班的帶頭作用來激勵她們,課后也經常給予她們學習輔導和溝通,漸漸的課堂活了起來,在他們班級上課變成了很愉悅的事情,同學們包括男生都聚精會神的聽講,互動很好,變成平行班級中我愛上課的班級了。但是在期中考試的時候成績出現了比較大的分差,經過交流我發現課堂聽懂了課后不進行鞏固是根本原因,經過抽背,增加復習鞏固,最后班級的成績名列前茅,但是個別同學經過輔導后改變不大,后來與其他老師溝通發現這個孩子很奇怪,內容沒掌握老師給她機會去補救,別的同學求之不得,她卻不領情。我也試圖和她溝通但是效果不理想,我覺得是心理上有障礙。我想這種合作育人模式一定要是長期的,而且需要專門的心理指導老師也加入團體中,給予一些針對性幫助。
合作育人的效果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科任教師在同學們的各類校園活動、個人生活、人際溝通、人生規劃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例如語文老師利用其專業特長指導詩歌朗誦和演講,解剖老師參加他們的軍訓和廣播操比賽,化學老師關注了她們的心理健康,我參與了她們的12.9大合唱排練,排練時她們身著白衣天使的服裝,唱著校歌,全班齊心,聲音洪亮,我在旁邊陪著,聽著,感受著班級的力量,她們這時候已經把我當做了一個很好的朋友,對我的信任感加強了。有了科任老師的參與,她們各類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而且覺得有那么多老師陪著她們非常的有動力和自豪感。學生主動加了我的QQ,關于未來的職業發展、女生的小心事也會來傾訴,有些同學后來干脆不叫老師改叫姐姐了,我想說我很喜歡這個稱呼。到現在我的課程早就結束了,還有一些同學經常在QQ和校園里和我互動,我在付出更多努力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的友誼和快樂。
我們科任教師和班主任通過溝通、合作彼此的關系也親近了。合作育人使大家都意識到只有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力量,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關心才可以讓她們得到全面的發展。對于一個班級來說,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應該是一個團隊,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體!
【參考文獻】
[1]傅玉峰,張紅彥,蔣青桃,張曉蕾.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合作育人研究回顧[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
[2]孫娜.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角色定位[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3(07).
[3]李占杰.育人合力的形成需要科任教師的積極參與[J].教育教學論壇,2012(26).
[4]張廣偉.關于班主任與學科教師的互助合作的思考[J].都市家教,2011(09).
[5]陳保明.科任教師也要具備班主任的“心”[J].班主任之友,2007(07).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