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波 周歡 劉海紅
【摘 要】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以我國城鎮化建設為背景,從職業教育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智力支持的角度論述職業教育對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推動與穩定作用。
【關鍵詞】城鎮化;職業教育;農村勞動力
1 中國城鎮化的現狀
中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8月17日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報告顯示,十六大以來我國人口總量低速平穩增長,人口生育繼續穩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改善,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狀況保持穩定。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達51.27%,但城鎮化率只是名義上較高,被統計為城鎮人口的人群中,有大約2億多農民工[1]。
2 職業教育對城鎮化的促進作用
2.1 發展職業教育是城鎮化推進的保障
城鎮化過程的實質是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人口與其他經濟要素由鄉村向城鎮的轉移,而作為城鎮化主要特征之一的人口轉移又會受到轉移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重要影響。城市轉移的預期收入與農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成正相關關系,農民受教育越高,其向城市轉移的預期收入也就越高,因此遷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于一直以來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缺乏相關配套設施,相關學校的教育水平、資源有限,老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再加上教育問題也不為大多數農民重視,這都使得廣大農民受教育程度低下,文化層次不高,從而影響到廣大農民工進入城鎮后的穩定就業,從而導致農民工群體就業的巨大的流動性,而這給我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帶來的將是巨大的負面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改革的深入展開,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就業機會,但是同時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國廣大的職業教育普遍具有知識門檻低、實踐性強、就業針對性強、時間短等特點。這些特點,如果政府能夠充分加以利用,合理正確引導,通過職業教育為廣大農民工群體提供相關受教育機會,進而提高他們的勞動素質、崗位技能、知識儲備,增強他們的就業自信心,就能夠減少農民工在城鄉間的流動,提高他們對崗位的貢獻度、忠誠度,提高他們的收入待遇,從而也為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保障。
2.2 發展職業教育是優化產業結構的基礎
周期性波動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的過程,在我國經濟處于下行階段的時候,通過政府引導,讓廣大農民工中的一部分接受職業教育,可以減少市場中待就業人員的人數,從當讓職業教育充當勞動力蓄水池。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因為產業結構調整對就業市場的巨大壓力,而且能夠利用職業教育對農民工的教育培訓作用,提高他們的勞動力素質,為經濟的復蘇做好人力儲備。另外,職業教育對優化產業結構也是行之有效。根據英國經濟學克拉克對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關系的相關研究,有如下結論:因為就業收入區別和投資回報區別在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中普遍存在,使得國家就業人口在三次產業中的分布結構會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而發生變化,從處于同一時期而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的經濟情況看,人均國民收入較低的國家,第一次產業勞動力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大,而第二次產業、第三次產業勞動力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反之,人均國民收入水平較高的國家,其勞動力在第一次產業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而第二次產業、第三次產業中勞動力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大。即農民工就業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逐漸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2]。但第二、三產業大多都屬于技術含量高的部門與服務部門,這點與第一產業擁有巨大不同,從而對從業人員的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2010年我國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平均接受教育的累計時間分別為七年多、十年多和十一年多,而金融行業中就業人員是所有行業中接受教育時間最長的,多達十四余年。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得知,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的受教育年限明顯高于第一產業,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產業結構必然迎來逐步調整。為了滿足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通過職業教育提高廣大農民工的素質,為產業升級夯實基礎,能為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充實保障。
2.3 職業教育與城鎮化的相互推進
城鎮化的過程通常包括量的提高與質的提升這兩方面的內容。而衡量城鎮化建設好壞的基本要素也恰恰是量的提高與質的提升,兩者缺一不可。如果說城鎮化水平量的提高是第二產業推動城鎮化建設的主要體現,那么第三產業對城鎮化的影響則更凸顯在其質的提升上面[3]。英國經濟學家克拉克對世界各國的經濟與產業相關統計數據進行大量的調研和分析的之后得出如下結論:隨著一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的相對比重在第一產業中將逐漸下降,在第二產業中逐漸上升;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勞動力的比重在第三產業也趨于上升,從而推動產業結構的漸次升級。因此,我國資本密集化程度加大后,隨著科技進步,第二產業中的就業空間和容納能力逐漸有限。研究表明,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是最高的,同樣的資金投入到第三產業所創造的就業空間是第二產業的三到四倍。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地轉移到第三產業中。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就應該在滿足第一、二產業對職業技術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有步驟、分重點地把有限的財力、物力、人力,投入到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中去,使其盡力為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配置輸入足夠的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
3 總結
職業化教育與中國城鎮化能夠形成良好的互動,通過城鎮化來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通過職業教育來科學合理的進行城鎮化。
【參考文獻】
[1]楊海燕.城市化進程中職業教育發展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6.
[2]趙玉娟.基于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D].蘇州大學,2010.
[3]杜睿云.論職業教育與中國城鎮化建設的互動關系[J].經濟論壇,2010.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