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蓮++石小祥

摘 要:在泵站樞紐工程建設過程中,一般都是注重水利工程的施工進度、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對泵站樞紐工程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不夠重視。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水利工程的和諧性、生態性、可持續發展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將生態景觀和水利工程進行融合就成為了當前設計水利樞紐工程規劃設計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在進行現代化的泵站樞紐規劃設計時,要對城市文化、河道景觀、城市空間等進行綜合考慮。基于此,該文對泵站樞紐工程景觀的規劃與設計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泵站樞紐 景觀規劃 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V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6(c)-0095-02
1 案例介紹
某泵站的主要建設功能是改良水質、截流防洪,在新時代的水利規劃、建設的要求下,需要對建筑的生態功能、景觀功能等進行全面考慮,并將自然景觀融入到工程建設過程中,實現景觀和工程的融合,提升泵站樞紐工程的品味和檔次。所以,在對泵站樞紐工程的景觀進行規劃時,要按照工程的基本情況,從時空和視覺上做好環境和工程的協調性,實現生態保護、防洪截流、景觀文化的建設目標。
2 景觀工程規劃
2.1 景觀工程規劃包括的內容
站區的縱向主軸線是進出水渠,橫向軸線是泵站的廠房,主體建筑包括進水閘門、泵站廠房、公路,結合泵站附屬建筑物的特征,景觀環境的總體框架結構要和建筑平臺、單體建筑物實現有機結合,使其風格基本相同,使整個站區整體環境和諧、統一。此外,還要確保站區的整體色彩錯落有致,讓站區變得具有節奏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2.2 景觀環境規劃的主要目標
(1)實現工程環境的景觀化特點。在工程建設之初,在滿足使用功能的情況下,要充分的注重建筑工程的生態性和景觀性,讓工程和景觀成為統一的整體,實現工程和景觀的一體化,通過景觀建設將工程的檔次進行有效的提高。
(2)景觀環境的文化底蘊。經過對整體工程的景觀化建設,使景觀環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3)景觀環境的有效性。在景觀環境設計的時候,要采取開放的策略,對于管理進行不斷的更新,讓普通群眾也參與其中,使景觀環境歷久彌新。
(4)讓景觀環境具有較強的生活內涵,使其具有明顯生活意義。
(5)實現景觀環境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使其真正的實現整體化。在建設的時候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慮,即投入、運營、維修和二次開發,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工程得到不斷的美化,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使其真正的達到國家級的標準要求。
2.3 站區總圖規劃
劃分功能區域、實現豎向設計、合理設計道路體系、科學規劃林木工程、有效設計電氣和供水體系等是站區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1]。在保證站區安全防洪和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依托站區的功能劃分標準,對站區實現統一的規劃,做到互為依托,統一管理,使站區富有生命力。詳見圖1所示。
2.3.1 劃分功能區域
在站區平臺的東南方向設置生產區域,該區域主要包括庫房、辦公區和變電設備等等;站區平臺的西南方向設置生活區,該區域包括職工宿舍、餐廳、供水設施和健身房等等,規劃要一次完成,采取分期施工的策略,充分考慮發展的實際需求;景區包括綠化和景觀建設,使生產建設和生活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種植綠色植被,使站區的空氣清新、降低噪音的等級。
2.3.2 平面布置和豎向規劃
該站區的總體長度為500m,寬為450m,在站區進行總體規劃的時候,一定要將自然空間合理利用好,給景區長遠發展留有充足的空間,推廣的生態理念“常改常新”。在站區現有的土方工程建設基礎之上開展景觀設置,規劃和設計的時候,采取景園組合與劃分相結合的理念,主調為站區的進出水渠和建筑物,基調為站區平臺,配調為景園區、生產區和生活區,這樣可以為站區的長遠發展埋下堅實的根基。
2.3.3 布置站區道路
進出主道路設置在出水渠的東面,使其和泵站的廠房、進水閘門、生活區域以及生產車間實現直通;進出副道路設置在出水渠的西面,這樣可以實現道路交通的特殊要求。
2.3.4 景園配景建筑
景區的觀賞點和配套建筑主要包括亭臺、樓閣、山水等等,根據景觀的實際需求和工程的資金投入情況進行施工建設。從景觀的建設空間考慮,在景區北面建設時,一定要注意美感,保證工程的經濟性和實用性,為景區今后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先決條件。
2.3.5 規劃建筑物景觀功能
在充分考慮貫流泵機組安裝要求的情況下,廠房建設一定要注意生產管理和辦公旅游之間的協調性和獨特性,該泵站所處地區的上游和下游是比較寬闊的湖面,所以將廠房的形狀建設成巨型航船的樣子,這樣廠房的造型和四周的環境結合成統一的整體,工程和景觀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實現最佳的效果。
3 設計景觀工程
3.1 設計建筑物景觀
半地下式是主廠房的主要形式,地上僅有一層主廠房;地面以上四層是副廠房。站區建設的外部形狀為航船型,外墻面斜向上起翹延伸的部位和廠房斜向的墻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虛實對比效果,構圖中心為豎立起的樓梯間,這樣的設計理念比較具有現代美感,站區布局以集中式為主,廠房的屋面在設計的時候,采取后退或者是層層退臺的形式,部分主廠房的屋面使用的是采光式或者是種植式,這樣就會使站區的景觀空間得到較好的拓展。臨近湖面的墻體采取水平圓弧窗的設計理念,這樣就會和垂直的樓梯間形成較好的呼應,共同構成建筑物的標志,使建筑物的體量感和湖面的壓迫感得到較好的緩解,這樣湖水、白云和藍天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建筑物別具一格,成為了湖中美麗的風景線[2]。使用海燕展翅的造型來設計進水閘清污機軌道,在進水閘泵站兩側設計植物造型帶,這樣就會有栩栩如生的生動效果,在高于橋面一米的地方按照一字型鎖定六扇檢修閘門,這樣既體現了進水閘自身的特點,又和兩邊的綠色植被遙相呼應,使閘區變得別具風情。
3.2 設計站區景觀
3.2.1 設計理念
(1)充分體現人文理念,將人放在主體位置,營造舒適、便利的環境;(2)將自然環境保護放在主導位置,以綠色環保為主,將綠視率提升到最大值;(3)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將水資源充分的利用好,建設舒適宜人的生態休閑環境;(4)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3]。
3.2.2 設計景觀
依據該地區的特征和泵站建筑物的性能,該站區的規劃結構為“兩湖、三區”,“兩湖”主要是包括出水渠兩邊的水景空間;“三區”主要是包括綠化區、生活區和生產區。這樣的結構設計可以使進廠形式更加的多樣化,給游客更多的觀光選擇,滿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詳見圖2所示。
廠房地處觀景區域的核心位置,在站區東部,廠房的中心位置設計主題雕塑,它代表著壩區景區,該雕塑高6m,植被布局使用的環抱的模式,這具有深刻的意義,代表著團隊精神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在站區南側生產區域安置變電站,整體布局采取分區域規劃的要求,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配電噪音和電輻射問題,以人為本,將站區的觀賞性和功能性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使用防塵和降噪效果良好的龍柏或雪松作為隔離和遮擋,使各物種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生態水景區包括東、西兩個主要部分,不規則生態駁岸是自然水景區的主要內容,設計硬化親水平臺,湖光和植被交相輝映,給人以舒適自然的感受,水景區在壩區公路區域范圍之內,主要的綠色植被是綠喬木,這樣就會將廠區和四周的環境有效的隔離開,可以降低污染和噪音,給人提供舒適的環境[4]。在站區的南側是生活區,建筑物被樹木所掩蓋,人們生活在綠色環境中,給人以宜人的感覺,空氣中的含氧量和濕度都非常的適宜,道路交通貫穿整個站區,交通非常便利,會給游人行走的過程中帶來愉悅的心情。外圍道路和站區圍墻之間加設綠化帶,綠化帶的寬度為2m,主要用于種植行道樹。
3.2.3 設計親水性
(1)河岸位于泵站兩側落差較大的地方設計成為兩層坡道,在坡道上修建臺階,使其和島上游的步道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樣游人在選擇駐足點的時候,可以依據水位的漲落來選擇最佳的臺階落腳,使游人更好的觀賞湖面的美麗風光。
(2)設計3m寬的親水平臺在兩層坡道的中間,在平臺上可以安放休息桌椅,以方便游人的觀賞和休息。
(3)鋪設坡道的時候,使用空心植草磚來進行鋪設,這樣就改變了過去塊石或者是水泥路面的生硬感,空心植草磚比較具有立體效果,不但具有較強的安全性,還會使綠化面積增加,使河道的立面美感得到較好的展現。
3.2.4 設計休閑性
管理區總占地面積為20000 m2,綠化面積可以達到8000 m2,設有三個休閑度假景點。
(1)閑庭信步。將主路和樓內相連接,道路的寬度為5m,這樣既可以方便過往,還有利于游人休息,同時在中間位置移植雪松,三個周邊種植花灌木,從而形成舒適自然的樹林草地生態環境。
(2)竹林小憩。沿著辦公樓向南側種植竹林,在竹林的下面種植麥冬,期間再點綴幾顆碧桃,顯然是一處世外桃源的人間仙境。
(3)曲徑通幽。在辦公樓東側的前庭區域總占地面積4000 m2,依據地形進行改造,推土注山并種植喬木和灌木,這樣就有身處山林的感覺,在林中鋪設一條青石路,小路彎曲延綿,似人間仙境。①景區內小島占地面積兩萬平方米,小島包括東、西兩個半島,為了體現休閑的效果采取自然式的布局辦法,期間鋪設游步道,在小路的兩側建設亭臺,供游人休息[5]。②在分隔空間的時候,使用微地形處理辦法和植物群落種植辦法,依據植物的不同特性營造不一樣的空間效果。③依據植物的不同特性,選取其具有代表性的象征含義,給園林創造貼切現實的意境,如松的堅韌、竹的謙遜等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該泵站樞紐景觀工程的設計和規劃達到了景觀建設的施工目標,建立了良好的框架基礎,使得樞紐工程的建設目標可以分批、分期的完成,在保證防洪截流、改良水質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同時,提高了泵站樞紐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