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課題選擇沈陽歷史文化街區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利用當前存在的大量不同形式的資料對沈陽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解,從而得出當前形勢下,沈陽歷史文化街區存在的發展弊端,并尋求出解決這一弊端的方案。由此作為繼續分析的基礎,尋求出最為可能進行實際應用的方案,使得在城市得以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發展。
關鍵詞:沈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
本課題主要對沈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進行研究,根據《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并將其與沈陽的旅游產業聯系起來,使沈陽在保護文化街區的同時,發展旅游行業,促使更多人了解文化街區的歷史,一起為保護這一區域做出貢獻。由歷史文化中心的保護引出旅游行業,由旅游行業的發展促進歷史街區的保護,兩者相輔相成,如此這一方案切合實際。
一、歷史文化街區概述
在歷史文化名城中,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無理由的保護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對其進行保護是為了使古人遺留下來的文化底蘊得以繼續發揚光大。
在1986年,由國務院給出對于歷史文化街區的定義,其是指具有良好的文化古跡遺址或者當地的特色可以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特點,這樣的地區可以稱之為歷史文化街區。
在2008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概念進一步定義,其是指經由省、市或者直轄市直接公布具有良好文化遺留、豐富的歷史文物,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文化風貌,并且具有相當大面積的地方可以稱之為歷史文化街區。
二、沈陽歷史文化街區的區域定位
2009年,沈陽市新頒布了有關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新條例,題為《沈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是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制定的條例,該條例指出要對沈陽存在的歷史文化街區進行特殊保護,使其不受到任何程度的毀壞。
沈陽歷史文化街區的區域定位:
在沈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街區包括方城、慈恩寺、鐵西工人村等。
方城所包括的區域為東、西、南、北順城街之內的部分。
慈恩寺所包括的區域為富教巷和般若寺巷、龍鳳寺巷、東至大佛寺巷和慈恩寺東巷、大南街之內的部分。
鐵西工人村歷史文化街區所包括的為肇工街、南十一西路、重工街、南十西路之內的部分。
三、沈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旅游開發現狀
1.沈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及旅游開發的現狀
(1)政府對沈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及旅游開發給予高度重視
沈陽市政府對于重現歷史文化街區加大力度,目標使沈陽各處的文化街區重現往日的光彩。
(2)沈陽政府對歷史文化街區及旅游開發重點監視
多年來沈陽市政府對于歷史文化街區進行重點保護和相應的維護,對于涉及歷史文化區域的旅游開發進行重點監督,力求不破壞歷史文化區域的一草一木。
2.沈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旅游開發中出現的問題
(1)歷史文化發掘不足,整體環境質量嚴重惡化
對歷史文化街區文化的發掘不足,造成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沒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使歷史文化街區原有的人文情趣、凝聚力、商業氛圍減弱。
(2)街區內基礎設施缺乏,形象混亂
隨著人口的膨脹和整體經濟能力的提高,狹窄擁擠的街巷、水電設施的不完善、衛生設備的缺乏、公共空間的不足等等成為了沈陽歷史文化街區中最為普遍的現實問題。
(3)歷史文化街區宣傳不足,影響力小,維護資金不足
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宣傳及維護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持,但是政府缺乏專項資金對其進行宣傳和維護,宣傳力的不足導致其影響力度不足。
四、沈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旅游開發的主要對策
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要將它市民的生活切實的聯系起來。在保護文化街區的歷史風貌、文化底蘊的同時,要注重服務于市民生活的發展。因此,為了適應城市功能和社會需要,保持和恢復街區的活力,應該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發掘街區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的文化街區具有不同的特色,其受當地的風土民情的影響程度很大。對于沈陽的文化街區的發掘工作應根據當地的文化進行推測,使更多的文化街區特點發掘出,更能突出其特點。
2.政府給予支持建立完善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程序
對于沈陽文化街區的保護,要萬眾一心,共同保護這一歷史古跡。同時政府要給與更多的關注,必要時要制定出相關的法律來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保護,使保護歷史文化街區這一工作得以更快更好的施行。
3.注重歷史文化街區旅游產品的開發
對于那些曾存在的歷史文化,需要運用不同手段來作出適當的渲染,并以物質的形態展現于沈陽歷史文化街區中,這樣才有利于人們對歷史文化的深思,也有利于對歷史環境的再創造。
通過對沈陽歷史文化街區的調查研究發現,對歷史文化街區文化的發掘不足,造成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沒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對歷史文化街區破壞嚴重,隨著城市產業結構的變遷及功能結構的調整,使歷史文化街區原有的人文情趣、凝聚力、商業氛圍減弱。本課題在這個基礎上對產生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尋求到最穩妥的方案對文化街區進行保護,使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這一事件,不再是無人過問、無人多問的尷尬局面,使得歷史文化街區得以繼續延續。
參考文獻:
[1]楊利.三論自助游的發展趨勢[N].中國旅游報,2012-10-28.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等.國際文化遺產保護文件選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68-177.
[3]王文化.旅游規劃與開發[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23-177.
作者簡介:劉小玉(1991- ),女,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研究方向: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