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許帆婷 宗 鋼
以工程技術創新打造新的效益點
——訪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科技管理部主任丁士東
□ 本刊記者 許帆婷 宗 鋼
低油價賦予工程技術兩方面的任務,一是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開發效果,實現增效;二是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 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科技管理部主任丁士東。
低油價對全球石油行業來說是嚴冬,也給石油工程技術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科技管理部主任丁士東,他表示要加大科技自主創新力度,在降本和增效兩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工程技術進步的作用。
記者:您怎樣理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義?
丁士東:創新驅動發展是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的國家戰略,把科技創新的戰略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我國當前科技事業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我認為,不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在企業層面,創新都是十分重要的。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只能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必須走集約發展、高科技含量發展、高附加值發展的道路。假如沒有創新,就不可能實現內涵發展。推動科技進步、堅持創新驅動已成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記者:您認為直屬研究院在中國石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方面應該起什么樣的作用?
丁士東:中國石化的直屬研究院,既是總部的參謀部、技術支持部,也是技術研發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研究院要發揮好支撐和引領作用。支撐就是支撐當前,既為集團公司決策提供支持,又要支撐生產,切實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重大技術難題,保障油氣勘探開發順利推進。引領就是引領未來,研究院要引領技術發展方向,也必須有更多的原始創新。目前來看,盡管中國石化已經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二,但在引領未來方面與國外領先企業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以石油工程技術為例,現在國內原始創新很少,許多技術都是國外已經到了現場應用階段,我們才開始研發。這也是我國在科研創新上普遍面臨的問題。對工程院來說,既是股份公司的工程技術研究院,也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和石油工程公司的工程技術研究院;既有為勘探開發提供工程技術保障的職能,也有促進工程技術自身進步的職能。作為股份公司的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我們需要做油氣勘探開發方案的設計和優選、技術的引進和應用,打造油氣勘探開發核心技術,為油氣勘探開發提供技術保障。作為集團公司和工程公司的工程技術研究院,我們要發揮引領作用,自主創新研發,形成特色和品牌技術,獲得市場認可,努力提高技術服務的附加值,提升工程技術競爭力。
記者:目前低油價和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給石油工程技術領域帶來什么樣的新挑戰?
丁士東:低油價給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板塊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以往上游企業是盈利大戶,今年則不得不面臨虧損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油田企業對工程技術的創新有非常迫切的需求。
低油價和嚴峻的經營形勢,使得油田板塊投資大幅減少,必然會帶來工程板塊業務量的大幅縮水。國內外也出現油服公司與油公司“抱團取暖”新的合作模式。這也反映了目前油公司和石油工程技術公司面臨的困難局面。
低油價對工程院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是油氣勘探開發對工程技術依賴性更強了,工程院有了發揮更大作用的機會,同時,中國石化黨組也十分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盡管上游投資減少了,但對研究還是非常重視,研究經費并沒有減少,這也給工程院創造了良好的技術創新外部條件。
最大的挑戰是目前的工程技術還難以完全滿足油氣勘探開發對工程技術的需求。近幾年來,我們加大了新技術和載體研發力度。但是,新的技術和載體在現場試驗階段有一定風險,也需要一定的投入,在目前嚴峻的生產經營局面下,油田企業可能會減小這方面的支持力度,現場試驗井位的落實和成果轉化難度也加大了。
記者:工程院將如何應對低油價的挑戰?
丁士東:低油價賦予了工程技術兩方面的任務,一是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開發效果,實現增效;二是通過技術進步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我認為,從無到有是一種創新,把現有技術通過集成形成實用的配套技術,也是一種創新。頁巖氣的開發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類對頁巖氣的認識已經有很多年了,隨著工程技術的進步,通過水平井加分段壓裂技術將頁巖氣經濟有效地開采出來了。工程技術的進步,使原來認為不可開發的、不具備經濟價值的資源得到了開發利用。這個道理也適用于低油價的情況,更好的工程技術也可以使原先不具備經濟開發價值的儲量被有效動用,在低油價下獲得有效益開發。
工程院在降本增效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比如在頁巖氣的鉆井液方面,我們在現有的油基鉆井液基礎上,研制了低油水比的鉆井液。下一步,我們在涪陵、彭水等打算做水基鉆井液,進一步降低成本。同時,我們在涪陵頁巖氣工藝技術研究方面,與江漢油田分公司、工程公司等合作,圍繞如何提高鉆速、縮短鉆井周期不斷進行鉆井方案優化,集成配套形成實用的技術體系,原本鉆一口井需要近100天,現逐步減少到80天甚至60天,最短的只有43天。涪陵頁巖氣鉆一口水平井鉆完井和壓裂的成本從最早的接近1億元降低到目前的6000萬~7000萬元。
自主工程技術的進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同時,也打破了經濟上的壟斷。我們在元壩打超深水平井,請國外公司來進行服務,報價接近2000萬元。后來工程院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依靠自主技術用500多萬元的價格完成了一口井的施工,國外公司被迫進行了降價。在鄂爾多斯,水平井分段壓裂工具多極滑套等高端工具原本都是國外獨家產品,價格由他們說了算,一旦國產化以后價格就降到原來的一半甚至更低。這樣的例子在整個頁巖氣開發、低滲透油氣開發等過程中非常多。這也是工程技術發展實現降本增效的一個方面。
另外,工程院為應對低油價的現狀,積極研制開發一些低成本、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比如前一段時間,針對地熱開采,研制了一些實用的技術和配套的簡易工具,也研制了一些低成本的處理劑,目前正在現場使用。
記者:研究院要完成從支撐型向引領型的轉變,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丁士東:首先要加大基礎項目研究力度。以前是國外做什么我們做什么,或者現場需要什么我們做什么。但現在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基礎研究決定著研發的后勁。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難以帶動技術上的突破。
其次是要做好前瞻性研究,需要有戰略眼光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并且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技術發展的趨勢,提出有重大影響力、甚至是革命性的前瞻技術和研究方向。
一方面,我們要建立專家研究團隊,完善基礎前瞻類項目人員激勵考核辦法,加大對新項目、基礎研究項目的激勵力度,實行寬容失敗的考核機制,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中國石化海外研發中心,加強基礎前瞻性技術人才的引進和技術合作,快速提升某些技術領域的水平。
由于現在科研體制和考核機制等方面的現實原因,大家做基礎前瞻研究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我認為應當鼓勵研究人員耐得住寂寞,形成寬容失敗的氛圍,為科研人員從事基礎和前瞻性研究提供條件。
工程院最近也在做相關的探索。近年來,我們設立了“院長創新基金”項目,鼓勵35歲以下年輕人申報。這些項目是允許失敗的,經過一年的研究,覺得沒有研究價值和前途的項目可以選擇放棄和終止,取得進展并有發展前途的項目可以延續,如果具備正式立項條件可以轉化為攻關項目。
再次,要調動科研隊伍的積極性。人是創新的主體,要解決好人的問題。目前工程院也在試點實施項目長負責制,打破以往的體制機制,把項目從研究所獨立出來,在用人、財務、考核等方面賦予項目長更大的權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