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圖 汪聲君
在平凡崗位上閃光
□ 文 / 圖 汪聲君
從一線到安全再到工藝,三個完全不同的工作屬地和領域,丁川的每次轉換都顯得很自然,可是誰都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

□ 丁川正在查看透平轉速。
丁川說,自己就是有點傻,一根筋,不知道轉彎。
但正因為他的傻,2014年安慶石化勞動模范這個光環就落到他的頭上,盡管等的時間有點長——24年的光陰,他卻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踏實。
那些允許被揮霍的年代叫做青春。對46歲已到不惑之年的丁川來說,人生就是一張單程車票,一切不會從頭來過。
當拿到這個榮譽時,丁川很平靜,知道勞模在企業中該擔當什么樣的角色,這一刻,把感恩之情埋在心里。
其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一直都是那么的平靜。平靜地對待工作,平靜地對待榮譽。
1990年從安徽化工學校畢業后,他就一頭扎進了安慶石化,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學工藝、學理論、跑現場、“三查四定”找隱患,直到投產運行,每一步他都走得很堅定,按他的話說,就是傻,只知道學、只知道干、只知道堅持。
從操作工、副操、主操、班長再到技師班長,他整整用了18年的時間。這18年的一線生涯,是他的蟄伏期,為他積累了大量的生產經驗。
2009年2月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那天對他來說,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他通過競聘走上了公用工程部動力、排水安全管理崗位,這為他的人生履歷寫上了重要的一筆。
2010年,他再次調動,來到公用工程部熱工作業區從事工藝管理。此時他已經通過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考試。
北京廣圖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玉芳,在會上介紹《基于BIM技術的智慧建筑運維研究》,黃玉芳說:由于運維期BIM 相關的數據和技術標準均不完善,需要繼續研究數據存儲標準和應用框架的實現,并訴求于進一步的工具整合。
從一線到安全再到工藝,三個完全不同的工作屬地和領域,丁川的每次轉換都顯得很自然。可是誰都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多長時間熟悉人,多長時間熟悉工作流程,多長時間熟悉工藝……他給自己暗暗下了硬指標。因為他知道人生沒有彩排的機會,每時每刻都是現場直播。

□ 丁川就生產疑難問題與崗位人員進行交流。
一個月的時間,他將熱工各套裝置以及錯綜復雜的氮氣管網都裝進了腦子里。這些管線四通八達,不僅分布整個煉油區域的各個角落,還有各個罐區,總長一萬多米,一般人沒幾個月是熟悉不了的。
沒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利用時間的。同事看到的是,白天他都泡在裝置現場,看工藝、摸設備、熟悉人和事。
“時間是擠出來的。我必須要盡快熟悉,這是我的工作。”丁川的神情輕描淡寫,韌勁里透著點傻勁。
除此之外,他還得抽出時間通過網絡學習較為復雜的CAD等畫圖軟件。接手工藝的頭兩年,他每天吃完晚飯就急急忙忙趕到辦公室,畫工藝流程圖,做技術資料和技術臺賬的準備……不到10點鐘,他辦公室的燈是不會熄的。
那段時間,愛女正在準備高考。一直習慣了父親照管自己的女兒覺得他變了,總是風雨無阻來接自己的父親現在經常看不到人影了。一次輔導課結束,過了半個小時,丁川都沒出現,同學的家長急了,直接把他的女兒送回了家。漸漸地,女兒習慣了放學后自己搭公交車回家了。
丁川有“三高”,這“三高”就是他工作的制勝法寶。
每天一到辦公室,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LIMS系統和生產實時監控系統,瀏覽四套煉油循環水及水處理的分析數據,然后根據數據異常情況安排當天的工作。
“有一次,電磁過濾器反洗,擦洗的風壓始終起不來,我們在現場反復查找,都沒找到,打電話向他匯報,他馬上就問我們,是不是壓縮風線上的總閥開度過小?一檢查,還真是。”水處理主操吳曉芹語氣里透著滿滿的佩服。
跑現場的頻次高。同事都知道,要想找到丁川,下班的點堵在他辦公室門口,準能逮到他。因為每天只有這個點,他才會從現場急匆匆地回來。而平時要找他,只能挨個崗位打電話或是打他的手機。同事說:“一開始,我們挺煩他的,整天看到他在現場轉悠,可現在只要一看到他,就覺得心里有底了。”
每天煉油循環水水質是否正常、有沒有串入其他工藝介質,他只要在集水池上走一道,就能心中有數。崗位上的人說,他如果沒有額外交代,那就說明水質控制很好。每天只要他在現場走這么一圈,壓力、溫度、液位等等指標如果有異常,他一下子就能指出,而且當即就會提出調整方案讓崗位人員落實。他說,干工藝就是要事無巨細。正是因為這個“細”,帶來了安全生產的“穩”。
和職工交流頻率高。為了找到最佳的工作狀態,丁川不厭其煩地和崗位上的人探討,力求把精細化工作做得更細。像催化脫硫脫硝蒸汽如何能盡量多地回收利用,如何提高水處理的乏汽回收,如何提高煉油循環水的余氯合格率,如何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透平轉速減少蒸汽消耗等等,都在不斷地探討摸索中找到了精細調整的制衡點。
正因為他愛和職工交流,崗位上的人,無論誰看到他,都不把他當外人,生產有事或緊急情況下,他們都會說“丁工,麻煩你……”
年初煉油部分裝置停工檢修時,空壓站干燥器也正在進行余熱改造,碰到運行的離心機組跳停,當時煉油2系列還在繼續生產,崗位上的人正在緊急處理,丁川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腳還沒站穩。
“丁工,快快快,幫忙將去1系列的非凈化風閥關小,把壓力泄一下。”
丁川二話沒說,當即拎起扳手直奔現場,直到生產平穩。同事說,這種情況經常碰到,每次丁工都很給力。
同事都說,丁川工作真是蠻拼的。
2013年至2014年他完成了煉油熱工工藝技術規程、煉油熱工崗位操作法、煉油熱工循環水裝置工藝技術規程、煉油熱工循環水裝置工藝技術規程以及精細操作法共計12萬字的編寫工作。
174個溫度、壓力、液位、流量控制點的位號、技術參數,86臺機泵、容器的規格、冷換設備、塔、池的規格、型號等技術參數,丁川一個點一個點地去確認,大機組的連鎖值他更是堅持一個一個去和設備、儀表對接。
2012年2月安慶石化全面停工檢修期間,給熱工氮氣站的檢修時間只有兩天,不僅要完成新增流量計的安裝、部分氮氣管線及20多只閥門的更換,還要分別對1號、2號氮氣球罐進行內防腐,還要保證中、低壓氮氣的正常供應。
時間緊,任務重,怎么辦?丁川那兩天干脆就泡在了氮氣站,督促崗位人員進行調整配合:關化肥來新、老氮氣線閥門,關去各裝置中、低壓氮氣閥門,關進罐氮氣閥門,加盲板,置換,測氧含量……
沿途流程、閥門的開啟是否正確,生產用的氮氣球罐盲板是否拆除閥門是否關閉,尤其是防腐處理的球罐,檢修加裝的盲板是否到位,閥門是否關死,都是丁川所操心的。
2月的天氣異常陰冷,很多職工在現場都生病掛水了。可是那天晚上,丁川卻頂著刺骨的寒風、陰冷的細雨,摸著黑、打著電筒,邊哈著氣邊對整個流程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第二天凌晨5點,丁川再次摸著黑、打著電筒,哈著氣對整個流程進行了二次確認后才放心。
“那個丁工啊,真夠雷人的,常常‘靈感閃現’,對施工細節進行調整,害得我們經常返工。”這是施工單位對他的評價。2012年熱工凝結水回收擴能改造時,丁川就因為逼著施工單位的人將圖紙上的凈化風由管網直接引入改從脫水罐接入調節閥而成了名人。
工作閑暇,丁川為能撿到“金子”,經常在現場一待就是大半天。一開始,同事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后來發現只要他在現場一蹲點,過不了多久,就會蹦出來一個節能降耗的改造項目。時間久了,只要看見這種情形,他們私底下就戲稱,“丁工又在現場找‘金子’了”。
就在凝結水回收裝置擴能改造期間,丁川75歲的老母親生病了,很嚴重,幾乎不能走路。
沒走上管理崗位之前,丁川會經常陪母親旅游、說話、散步,帶妻子女兒和她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自從走上管理崗位之后,他便再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陪伴在母親身邊。如今母親生病,他卻已經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一直守著她直到康復,盡管母親總是說:“你干你的工作,我沒事。”可是丁川知道老母親是希望在病榻前能看到自己的。每天忙完之后,無論多晚,他都會趕往醫院。有時候,他去的時候母親已經進入了夢鄉。看著母親斑白的雙,丁川心里總會不自覺冒出一股酸楚,一股愧疚。
強者不是沒有眼淚,只是可以含著眼淚向前奔跑。
這就是丁川,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骨子里卻始終透著堅定、樸實。
(作者單位:安慶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