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平 段慧蘭


摘 要:本文通過基于會計職業分析的理實一體化高職會計課程改革,闡釋了基于職業分析的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實施以及過程評價體系,為高職會計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分析;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通過對職業崗位群的人才需求調研分析,構建了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主線,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引領,涵蓋國家職業標準,融理論知識與實訓知識為一體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及實施體系。雖然目前高職會計課程體系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仍存在著課程設置脫離實際需求、教學內容陳舊、職業性不強、實踐性不明顯等問題,直接導致高職教育脫離企業生產實際,所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行業需求。因此,文章以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改革為例,進行了基于職業分析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改革探究。
一、基于職業分析理實一體化高職會計課程體系的構建
在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前期,深入企業對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就業崗位、人才需求等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做了信息總結及綜合分析。調研采用問卷調查、會議參與、畢業生跟蹤調查等形式,實地考察23家企業,回收有效畢業生問卷462份,畢業生所在企業問卷318份,就課程設置與現行崗位能力的適用性、用人單位會計崗位的實際需求、畢業生從事會計工作的知識能力要求等進行了調查。
通過調查,認識到了行業企業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文章主要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主線,遵循理論知識、實習實訓、生產服務相融合的原則,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基本思路如下圖所示。
圖 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基本思路
根據應用型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目標,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會計基本核算、會計實務處理、成本核算與分析、稅務核算與申報、財務報告編制與分析會計軟件操作等專業核心能力。結合社會會計工作崗位應具備的素質及能力,考慮國家會計職業資格所要求的知識及技能,首先確定實訓教學內容,再根據技能訓練項目確定理論教學內容,最后通過典型工作任務來體現一體化課程體系中理論知識與實訓技能兼顧、融合,以工作任務為引領構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從職業需求分析理實教學內容確定,都緊扣會計工作崗位實際需求,并考慮了國家相關會計職業標準要求,強化了基本技能的培養,但又不失以往理論知識的鞏固,可以說,根本性的解決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用脫節的問題,也徹底變革了傳統理論與實踐教學偏失的課程體系。同時確立了課程目標的基本要素為職業適應能力及應變能力的培養,形成“基本素質—職業能力—崗位技能”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體系,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個人擇業、就業及個人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于職業分析的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實施
基于職業分析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的設置需配以“一體化”教學模式,“一體化”即集“教師專業知識講授、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學生實踐能力訓練與職業資格證書考取”于一體的教學模式。
1.理論教學中嵌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根據會計工作實際來確定理論教學內容,而實踐環節則需根據實踐能力訓練目標來構建。同時,理論教學需充分考慮相關證書科目的考試要求。以《出納業務操作》課程為例,每個具體項目按照“崗位分析—項目目標—工作內容—任務實施”的思路,使學生了解工作任務詳細內容,并明確工作任務完成所具備的知識及能力,在整個任務的參與及完成過程中去學習知識及技能。
2.同步進行項目化教學與離散型實訓。為了實現高職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需將“教、學、做”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學促長、邊教邊做、邊學邊做。采用分散式的實訓形式替代以往集中式的實訓形式,即將實訓融入日常教學中,實踐能力訓練在理論教學完成后立即開展,提高理論與實踐教學這兩個環節之間的銜接性。另外,在證書課程全部項目及實訓結束后,可安排二周左右的考前集中輔導。
三、基于職業分析的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實施過程評價體系
基于理實合一體化的課程評價體系應充分反映教與學的參與過程,體現動態性、過程性特征,在動態評價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及技能學習水平及成果固然重要,但應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如學習態度、學習計劃、協作能力等,這樣才能檢驗出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樹立學生的學習觀念,進而成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教學評價應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涵蓋工作任務的整個完成過程,這樣才能體現出評價體系的動態性及完整性。每項任務的完成可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任務的組織、分配、開展及評價。任務完成后的總測評包括三個部分:過程評價(35%)+職業感知活動評價(35%)+測試成績(30%)。課程成績取所有任務考核成績的平均值,可有一次重修機會,若重修還不過,則該課程考核不合格。
過程評價及職業感知活動評價有三個評價主體構成,以體現評價體系的多元化,除了傳統的教師評價外,增加學生自評和小組長評價兩個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則更為細化和量化,涉及工作任務完成所需的知識、技能及素質,并且針對每一個量化的評價指標有較為具體的評價依據,以保證評價過程的公平、公正和客觀。任務測試的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及技能訓練兩個組成部分,是教學做完成后的一個較為客觀的測試。
以理實一體化課程“出納業務操作”為例,課程考核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項目處理的結果作為每個小組績效考核為依據。過程考核要求按小組或獨立完成16個子任務的方法與流程,以每次學習任務為單位,對每次情境學習過程與結果并結合實訓報告評定成績。平時的項目過程考評占60分,課程結束后的結果考核占40分。總計為100分,結果考核通常為閉卷考試。各子任務分數權重見表1,考核評價表見表2。
表1 各子任務分數權重
其中合作得分由子任務財務經理(小組組長評定);考核成績計算方法:
“出納業務操作”教學做一體化課程設置了入門項目、主導項目、自主項目,核算比例為30%、40%、30%,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比例為30%理論+70%實踐。最終評定一個最佳小組聘用為公司財務人員,評定一個優秀見習經理,成績合格者聘為出納員,成績不合格辭退。
四、改革效果
目前,“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已在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得到了實踐和探索,并取得了可觀的效果。
1.“理實一體化”改革提高了教師教學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支持和認可。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可發掘和探究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點,有機結合教師的理論及實踐教學能力,并相互促長。同時,“理實一體化”教學減少了教師的教學工作總量,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受到了教師的普遍支持和認可,教師在教學中能效得到了更大的發揮。
2.“理實一體化”改革增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專業實踐能力訓練效果。由于“理實一體化”的開展,增加了“實戰”機會,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手腦結合的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整個課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提高。“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能推進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及實踐技能訓練,與傳統教學相比,較為明顯的改善了實踐訓練效果,特別是在實習過程中,得到了實習單位的廣泛好評。
3.“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提高了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增強學生學習成就感。“理實一體化”教學更注重實用和實效,強調理論知識的應用實踐,學生為了檢驗自己對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更傾向于積極的取得各種國家認可的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證書,不僅提高了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還鞏固了知識應用技巧及能力,并獲得了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更為主動的去學習會計專業相關知識及技能。
4.“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提升了高職會計技能競賽的榮譽。通過一體化教學改革,實現了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增加了會計專業教學實踐部分的幽香,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職業素養,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多次在省級競賽獲獎。
參考文獻:
[1]孫志剛.“教、學、做”一體化課程的研究與設計[J].教育與職業,2012,(14).
[2]周志紅,史新浩.高職會計專業理實教學的邏輯搭配與模式重構[J].教育與職業,2012,(20).
[3]趙冬梅.基于職業分析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2,(11).
[4]邵麗,史新浩.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