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
2011年,黑河市愛輝區正式啟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區委、區政府投資239萬元,新建了占地面積2226平方米、建筑面積1096平方米的西崗子中心幼兒園,并按照《黑龍江省鄉鎮中心幼兒園辦園基本標準》投資48萬元為幼兒園配備了所需玩教具。2012年,西崗子中心幼兒園正式開園。
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幼教專家的科學引領下,西崗子中心幼兒園全體教職工克服新園所、新園長、新教師的困難,齊心協力、開拓創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幼兒園的發展建設上,使幼兒園的保教工作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和贊譽。我園先后獲得市級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先進集體、市級學前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我園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利用地緣優勢,寓教于樂,借鑒“快樂游戲”活動課程的做法,愿與大家進行分享:
一、基本情況
西崗子中心幼兒園坐落在西崗子鎮,隸屬西崗子中心學校。幼兒園現有教職工26人,設一正兩副3名園長和1名教學主任,其中本科學歷5人,專科學歷12人,中專學歷9人,市、區、鎮級先進個人共12人;設有大、中、小共五個班級,在園幼兒122人,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2014年,我園被黑河市愛輝區教育局確定為“能輻射、引導周邊農村幼兒園的農村重點園”。同年9月,在愛輝區農村學前教育現場會上,我園展示的游戲活動得到了市、區教育局領導及幼教專家的一致好評。
二、主要工作
1.領導重視,齊抓共管,有效促進鄉鎮幼兒園發展
愛輝區委、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鄉鎮幼兒園的發展,每年都到我園調研,兩年中為我園配齊了教師,解決了教師編制問題,從師資上為幼兒園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區教育局領導多次深入幼兒園指導工作,不斷提升我園的辦園理念和管理辦法;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經常送課到園,對教師成長進行專業引領。政府、行政、業務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為幼兒園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在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區長親臨幼兒園現場辦公,為我園投資20多萬元,鋪設了綠地,修繕了大門,新建了沙水池,并購置了鉆爬網、秋千等戶外游戲設備。各級領導對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視使教職工的工作熱情高漲,有效促進了我園的發展。目前,全體教職員工正以創先爭優的精神準備迎接市級一類幼兒園的評審。
2.堅定理念,開拓創新,建構農村幼兒成長樂園
辦園理念是幼兒園管理結構的核心,有什么樣的理念就能辦出什么樣的幼兒園。我園以“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為辦園理念,從戶外活動入手,為孩子打造成長的樂園。戶外活動由男教師專職負責,男教師的自信、勇敢和豁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實踐中,我園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活動,即“養成教育+潛能開發+快樂運動”。在取得小小成績后,我們陷入深思: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想發展想改變,但現實卻讓我們困惑:沒有城里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和專業的師資力量,鄉鎮幼兒園應該怎樣發展?帶著困惑我們和愛輝區教師進修學校主抓學前教育的孫校長進行了探討和交流。與此同時,在全省《指南》培訓會上,華東師范大學李季湄、華愛華教授多次提到的浙江安吉游戲教學進入了我們的視線。2014年6月,在浙江安吉召開的幼兒游戲活動系列觀摩研討會為我們提供了一次深入學習和了解“兒童游戲”的機會。在安吉這個江南小鎮,我看到了引起多位學前教育專家關注的兒童游戲活動。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虞永平這樣評價安吉游戲:“安吉幼兒游戲教育對教學環境、主體、方式進行了重大革新,顛覆了中國傳統幼兒教育形式,其生態式教育,極其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具有普適性和有效性,在全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這樣的幼教目標與國際幼教倡導的先進理念不謀而合。”安吉游戲讓我們茅塞頓開,為我們打開了新的辦園思路。興奮和激動之余,我們心存疑慮:地域不同,環境條件不同,他們的經驗適合我們嗎?經過反復的思考,我們覺得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理念和方向是正確的,只需要我們努力探索方法和途徑,于是我們在以前“快樂運動”的基礎上,大膽制定了“快樂游戲”活動方案,并于2014年7月正式實施。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脫胎換骨”式的改變,為了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選擇了無畏前行。
3.追尋幼教真諦,積極打造鄉鎮優質幼兒園
做真游戲,把游戲還給孩子。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困擾幼教工作者多年的難題。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借鑒安吉游戲的成功經驗,秉持做真教育的勇氣和決心,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真游戲還給孩子。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游戲有真假之分嗎?答案是肯定的。真假游戲的區別主要是看孩子是否完全自主參與,是否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構想游戲情節,是否愿意參加。可見,真游戲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為直接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游戲過程,即教師根據幼兒特點投放所需的游戲材料后,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建構游戲。我園的游戲沒有進區規則和人數限制,孩子是游戲的主人,是游戲的創造者。一個小球可以看成美麗的鮮花,一塊木塊可以想成夾心餅干……孩子的想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順應孩子的天性,任其自由發揮才是真游戲。自由發揮是指幼兒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中重復模仿和體驗,再現現實生活的過程,模仿和體驗的過程包含了孩子的情感和情緒,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心理得到愉悅和滿足,而且也以自己的方式學到了生活技能,構建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實踐證明,游戲是幼兒最基本、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幼兒每一次探索都是成長,每一次游戲都有超乎想象的價值,一旦錯過了這個特殊的階段就無法再復制。認識到了這一點,也就了解了幼兒教育的真諦。
(1)變弱勢為強勢,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平臺
要轉變理念,先要改變教師的做法。“快樂游戲”啟動后,我們開發了符合農村特點的游戲活動,豐富了游戲材料,并對教師提出“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的要求。開始時很多教師不理解這樣的要求,不相信孩子自己玩就能發掘潛能、增長智慧,于是,我們引導教師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嗎?誰才是游戲的主人?帶著這些問題,我和教師一起玩游戲,讓他們體會當“孩子”玩游戲時的感覺,體驗教師“管”與“不管”的差別。游戲結束后,我和教師交流游戲感受,教師表明玩游戲時被人打斷、被人控制時內心會覺得很不快樂。教師理解了讓幼兒自主游戲的意義,于是學會了放手,學會了不干預。由此可見,只有在教師體驗和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引領,才是教師真正需要的。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游戲的安全問題,這讓教師擔憂。我認為,相信孩子,孩子自己會有安全的意識。我們應讓孩子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學習保護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快樂游戲”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教師發現: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很強,遇到問題會自己解決,而且解決得很好。教師不能因為怕孩子擁擠就替孩子分配游戲人數,因為遇到擁擠問題,孩子可以學會解決游戲時人多的問題;教師也不能因為孩子游戲時發生爭搶而不讓他們在一起玩,因為遇到爭搶現象,孩子可以學習怎樣處理沖突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又采取了跟進式教研,要求教師講述孩子游戲時的故事,然后整理成案例。剛開始有些教師不太愿意做這些事,但他們在反復講故事的過程中,漸漸明白了講故事是為了更好地觀察孩子,讓教師知道游戲是不用教的,孩子是最好的玩家。
(2)變劣勢為優勢,創建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環境
根據北方冬季長夏季短的氣候特點,我園將游戲拓展到室內。室內建有幼兒體能訓練室、快樂探究室、寶寶創意空間、貝貝建構樂園、西西小鎮5個活動區域,將室內、戶外各活動區的管理權交給了孩子。戶外游戲開始時,鼓勵孩子自己把玩具從活動室搬出來,整齊地放到各個活動區域;活動結束后,再將玩具按原樣放回室內。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愛上了勞動,還鍛煉了孩子謙讓、合作的能力。
大多數家長看到教師每天讓孩子玩,擔心孩子什么也學不到。意識到這點后,我們相繼開展了多種家園共育活動:一是開展游戲觀摩活動,讓家長親眼目睹孩子在自主游戲活動中所表現的快樂情緒和專注力;二是召開家長會,讓家長看孩子的成長照片,通過孩子的變化,向家長說明游戲活動對培養孩子能力的重要性;三是開展游戲體驗活動,先讓家長體驗孩子的游戲過程,然后教師再與其交流游戲感受;四是開展家長半日活動,邀請家長來班級參與幼兒園的活動,讓家長通過觀察自己孩子的各種表現,信任我園的教育方法。家園共育活動讓家長理解了幼兒園開展的“快樂游戲”活動,家長開始主動支持幼兒園開展的各項活動。
(3)變反思為經驗,奠定幼兒園可持續的發展基礎
經過不斷實踐、反思和提升,我們的教育環境自由了,我們的探索環境拓展了,我們的游戲活動水到渠成地展開了。在實踐中收獲的經驗,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首先,明確為幼兒游戲提供豐富材料的重要性。以前我們在班級、公共區域投放了很多游戲材料,但是這些材料都是成品和半成品,屬于高結構玩具,不利于孩子的探索行為。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收集了一些原材料,作為孩子游戲的主要材料,還利用廢舊物品改造了很多低結構玩具,讓孩子自己選擇游戲的內容和需要的材料。游戲材料豐富,孩子自主、多重選擇的機會增多,才能主動自然地游戲,否則孩子依然只是在執行教師的游戲計劃而已。
其次,明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轉變教師的理念,要有培訓學習作支撐;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要有教研作保障。我們樹立“學習培訓就是最大福利”這一理念,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機會。我園采用園本培訓、“請進來、走出去”多種學習方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請教研員分層次、分階段地引領教師自主學習。根據我園的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階梯式教師成長計劃,我們把教師自主發展分為四個階梯,即合格教師、成熟教師、骨干教師、研究型教師(園里專家型),采用分點式教研法循序漸進地幫助教師自我提升,引導教師改變教育策略和方法。在自主游戲中,要求教師觀察孩子的游戲狀況,看看他們是怎樣玩游戲和運用材料的;在矛盾和沖突面前,孩子又是如何解決的。教師在觀察后,了解了班級每一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再根據幼兒的差異創設游戲活動環境。只有放手讓孩子去玩,我們才會發現那些來自游戲中可貴的發展契機,讓孩子真正享受寬松的游戲氛圍和游戲帶來的快樂。
再次,明確改變評價方法的重要性。過去,孩子游戲后就進入一日生活的下一環節。后經專家指導,我們增加了幼兒游戲分享環節。游戲結束后,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談話,梳理游戲過程和其中的收獲。最初,當我們問孩子:“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戲?在玩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特別的事?”有很多孩子回答不出來。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刻意去記憶自己游戲的過程,沒有用心去回想。即使回想,敘述的也只是一些不完整的片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園教師開始用手機記錄孩子的游戲活動過程,當孩子看到自己游戲活動的照片或視頻時,游戲中的記憶被喚醒。孩子在表述游戲中的事件時,提高了生動性和完整性。無論孩子表現如何,這樣的梳理和提升對幼兒行為習慣、語言表達、推動游戲水平的發展等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由此,教師也得到重要經驗: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而教師只需要給他們提供適宜的成長環境,讓孩子自己探究得到相關的經驗。
最后,我要談的是我們的團隊。上級部門為我園組建了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班子成員團結協作,培養了愛崗敬業的教師團隊。在幼兒園,全體教職工各司其職,精誠合作,為幼兒園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園教師的家都在城里,有的教師孩子小,不能在學校住宿,他們每天上班早來晚走,沒有一句怨言。
理念決定方向,方向決定成敗。如今的西崗子中心幼兒園已經把游戲還給孩子,把童年還給孩子。我們的游戲活動需要探索的地方還很多,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加入到研究隊伍。讓我們為了孩子能擁有快樂的童年而不懈努力,讓我們在真游戲和真教育的幼教人生中,和孩子一起譜寫更加美好的生命篇章!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