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峰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笨梢?,作文教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小學生習作離不開豐富多彩的生活,只有生活充實了,習作之花才會異彩繽紛。本文中筆者就如何“引生活之源,澆習作之花”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捕捉生活,抓住靈感
奧秘無窮的大自然和五彩斑斕的社會生活,為學生習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墒?,當下有不少學生一提到作文便緊皺眉頭,冥思苦想仍無從下筆。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小學生年齡小,往往缺乏主動觀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真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獨特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定向觀察。班級教室外的花壇里種了一叢野菊花,一朵朵美麗的小花開得特別鮮艷。雖然學生天天與之相伴,但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學生便會熟視無睹。一天,我神秘地對學生說:“同學們,當百花凋謝、草木凋敗時,一種獨特的小花卻出現在我們身邊,大家趕快找找吧!”見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我趁機布置觀察作業:“請認真觀察和了解野菊花,用心感受野菊花,如果有新發現或新想法,請及時記錄下來,看看誰是咱們班的‘觀察之星‘想象之星。”此后,這一叢野菊花便成了孩子們最親密的伙伴,早上、傍晚或是課間,同學們都要去瞧一瞧、看一看,還要互相議論一番。有幾個學生甚至還查找了野菊花的生活習性、生命品質等方面的資料進行研究。兩周后,我特意安排了一節交流分享課,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觀察方法,告訴學生生活處處有精彩、生活處處有作文,并讓學生動筆寫觀察作文。因為有了豐富的感官印象,有了思想的碰撞,有了方法的指導,學生寫觀察作文便得心應手,如《可愛的野菊花》《野菊花給我的震憾》《野菊花,我想對你說》等等。
二、品味生活,豐富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解,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不少學生的習作內容千篇一律,語言蒼白無力,無病呻吟,缺乏真情實感。究其原因,是學生對生活缺乏感悟和體驗,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如同失去靈魂,缺乏靈性。那么,如何使學生在習作中做到“我手寫我心,我話表我情”呢?筆者認為,教師既要鼓勵學生通過閱讀汲取寫作的養分,又要引導學生與生活心貼心,形成個體獨特的情感體驗。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家庭實踐體驗活動,像“小鬼當家”“砍一次價”“讓媽媽(爸爸)感動一次”等;指導學生養一只小動物或種一盆花,感受養(種)植的喜怒哀樂;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并利用交流分享課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此外,還可以在作文指導課上再現生活情境,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或游戲,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受,這樣學生的習作就會充滿生活氣息,充滿童真和靈性。
三、采擷生活,揮灑芬芳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做成什么文章。”充實的生活、豐富的積累是寫作成功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捕捉靈感、在生活中豐富情感,還要指導學生不斷充實語言倉庫,提高語文素養。只有這樣,在習作時才能“厚積而薄發”。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準備幾個積累本,讓學生做勤勞的小蜜蜂,廣采百花釀成蜜。我讓學生為積累本起名字,有的取名“沙海拾貝”,有的取名“浪花朵朵”,有的取名“采蜜集”,有的取名“文學天空”……學生既可以把平時看到的好詞、好句、精彩片段隨手摘抄下來,又可以把報紙、雜志上自己感興趣的文字材料剪下來貼到本子上,還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心得寫下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我還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評比,看誰的摘抄本最有創意、最實用、詞句最優美,并給予獎勵,以此提高學生積累的興趣;開展“手抄報競賽”“我當小主編”“為自己編習作集”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主動積累語言材料的良好習慣。郭沫若說過:“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作翕張?!睂W生有了豐厚的習作素材積累,下筆時就會揮灑自如、彰顯個性,習作就會散發出生活的芬芳。
四、描繪生活,表情達意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說話完全一個樣?!弊魑慕虒W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習作實踐的空間和平臺,引導學生借助文字來溝通交流、傳遞情感、實踐運用,在生活作文中感受習作的重要性,體驗習作的快樂。例如,接手一個新的班級,師生之間是陌生的,都期待著能彼此了解,此時教師可以下水與學生一起寫寫《真實的我》,寫寫《請你到我家來》等,也可以在班級設“悄悄話”信箱,讓學生與教師通過信件進行交流。此外,批改學生作文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陳說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議。婦女節、教師節等節日來臨時,要引導學生給父母、教師、朋友寫一封書信或幾句貼心話;班級開展各項活動時,要鼓勵學生為班級寫建議書、給校廣播站寫通訊報道等。總之,教師應抓住時機,讓學生的習作取之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生活如一杯美酒,香醇可口;生活又似一朵鮮花,芬芳怡人。我們要讓學生回歸生活,在精彩的大千世界中尋找寫作題材,以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在習作的天地中盡情揮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果滿枝”的喜人景象。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