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斌
(山西省陽泉市陽煤集團職業病防治院(原陽煤集團總醫院二礦醫院)外科 山西 陽泉 045008)
脛骨遠端骨折是骨科常見骨折類型,脛骨解剖極為復雜,遠端軟組織較薄弱,血供較差,且與踝關節相鄰,使得手術治療較為復雜,術后可發生多種并發癥[1]。近年來,隨著治療理念的轉變,學界提出了生物學固定的理念,使得微創手術成為脛骨遠端骨折的常用術式。經皮內微創內固定可有效保護患肢骨折部位的血供,有利于減少手術創傷,深受廣大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好評。為進一步探討微創解剖鋼板內固定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將我院外科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給予分組治療,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收集我院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脛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符合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診斷標準,經X線攝片確診,并排除病理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開放性脛骨遠端骨折等患者。采用簡單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性47例,女性3例;年齡分布為30-47歲,平均為(46.7±2.4)歲。左肢骨折27例,右肢23例;致傷原因為40例煤礦矸石煤塊或墜物砸傷,8例摔傷,2例車禍撞傷;對照組中男性48例,女性2例;年齡分布為30-50歲,平均為(46.6±2.5)歲。左肢骨折28例,右肢22例;致傷原因為39例煤礦矸石煤塊或墜物砸傷,10例摔傷,1例車禍撞傷。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抬高患肢,應用靜滴甘露醇.局部冷敷24小時后改熱敷或硫酸鎂濕敷等方法消腫,必要者適量應用消炎藥物進行消炎,疼痛較重難以耐受者予獨一味.盤龍七片等止痛。根據患肢的具體情況進行制動及石膏托外固定。伴皮膚挫傷嚴重者給予跟骨持續牽引,將患肢抬高,局部噴云南白藥氣霧劑。伴皮膚擦傷者,局部清創包扎換藥。視患肢情況于3-7日后行手術治療,手術切口盡量避開皮膚擦傷部位。患者均行連續硬膜外麻醉,觀察組患者取仰臥位,在內踝前側作長度為4厘米的弧形切口,以骨折位置為中心,在脛骨前內側作長度為3厘米的縱行切口。兩切口處行骨膜剝離隧道,在軟組織隧道中插入長度合適的脛骨遠端內側鎖定鋼板,將鋼板完全置于骨折位置的前內側,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進行骨折牽引復位,對位良好后用鎖定螺釘鎖定,再次透視確定骨折復位,然后對切口進行沖洗,放置引流管后將切口逐層關閉。對照組采用傳統切開復位術進行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將骨折位置為中心作縱向切口,在前嵴外側逐層切開軟組織,將骨折斷端暴露,在直視下進行骨折復位,完成后選擇合適的鋼板置于脛骨前內側或外側,采用內固定螺釘或皮質骨螺釘等進行固定,確定骨折對位良好后沖洗切口,并放置引流管后將切口逐層關閉。術后兩組患者均抬高患肢并用彈力繃帶包扎,輔助以上下石膏托(不包括膝.踝關節)外固定,24小時左右視引流情況拔除引流管。術后常規局部換藥每2日一次,12-14日后拆除縫線,視骨折愈合情況約4-6周后去除石膏托。術后24小時可不進行負重關節功能鍛煉,術后3周左右行不負重行走鍛煉,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增加負重鍛煉[2]。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等進行比較和分析,采用踝關節評分對兩組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價,滿分為50分,分數越高表示功能恢復越好。
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6.0對全部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較少,踝關節評分明顯較高,差異均具有顯著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治療效果對比
脛骨遠端骨折具有局部軟組織血供不佳及骨折不穩定等特點[3-4],術后極易對踝關節功能產生影響。以往多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式對脛骨遠端骨折進行治療,固定物一般采用鎖定鋼板、普通鋼板等,在AO理論的指導下,以解剖復位及恢復功能為目標,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相關研究表明,該術式在解剖復位過程中可加重骨折損傷,且骨膜剝離范圍較大,治療效果不甚理想[5-6]。
微創解剖鋼板內固定術式是在BO理念指導下產生的新術式。該方式有效解決了傳統治療方法存在的弊端,不會對骨折產生二次移位,同時可在極大程度上減少手術帶來的傷害,有利于患者痊愈。手術可選擇鎖定鋼板作為內固定物,因其固定相對穩固,無需進行鋼板塑形,簡便易行。大量文獻報道稱,微創解剖鋼板內固定術對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7-8]。本組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微創解剖鋼板內固定術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明顯較長,術中出血量較少,骨折愈合時間明顯較短,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較好,提示微創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具有較大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微創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效果顯著,術中出血量較少,骨折愈合時間短,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較好,有利于患者術后及早恢復,值得臨床廣泛使用。
[1]朱興建,楊兵,張宗山,等.鎖定加壓鋼板內側與外側入路應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創傷外科雜志,2015(01):72-72.
[2]周明昌,馮經旺.微創經皮鋼板接骨術結合鎖定加壓鋼板與切開復位解剖型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端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4,16(01):91 -92.
[3]范海濤,申才良,申才佳,等.LISS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01):86-87.
[4]馬敏,蔡俊豐,尹峰,等.小切口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兩種置釘方式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04):330-332.
[5]孫曉輝.微創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術與傳統切開復位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骨折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5(02):44-45.
[6]鄒凱,車彪,王凱.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與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11):851-855.
[7]常國榮,岑智聰,高洪輝,等.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不同分型脛骨遠端骨折療效及指征[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4):48 -49,52.
[8]王福平,折樹均.經皮微創內固定技術與普通鋼板治療脛骨骨折的臨床分析[J].局部手術學雜志,2012,21(4):419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