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鄭蓓蓓
略論我國文化軟實力提高策略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鄭蓓蓓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一般來說,經濟發展的成功,也應該有配套的文化、科技、社會發展,我們常說,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那么,這個現代化社會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呢?現代化的社會,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它并不是單指經濟,還包括了這諸多方面,隨著小康社會的不斷推進和建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與此同時,人們也在渴望豐富的文化生活。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人們對文化消費的層次越來越豐富,對文化產品的內容和形式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就如何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文化;文化軟實力;提高;原則;途徑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25-02
中國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有目共睹,我們以此為榮,但是,與經濟發展的速度相比,文化發展就顯得比較滯后了。這與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文化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也制約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當今世界,各國競爭日益激烈,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包括很多方面,經濟實力是其中的基本要素,而文化同樣也是這其中的關鍵部分。在影響綜合國力的諸多因素之中,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提高國家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
(一)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志
文化軟實力是一種通過吸引而非強制給別人施以恩惠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目的的能力。這種吸引力必須是建立在對方自愿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主動接收的過程,對方認可這種文化,并且愿意去效仿它,這也是文化軟實力得以實現的途徑。文化軟實力是通過無形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發揮作用,發揮作用的手段較為間接,最終能產生潛移
默化地同化他人的效果。文化軟實力直接影響著國家綜合國力中硬實力,硬實力的發揮,是要以軟實力作為前提和基礎,因為硬實力須有由高素質的“人”來創造,而文化軟實力正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由此可見,要讓硬實力發揮出效果,那就必須要從根本上提高文化軟實力。
(二)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對內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
何為向心力?向心力就是指人民對領導的認同度。當今中國,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國民收入越來越高,我國也在不斷的加大民生推進工作,這是在為老百姓謀福利,真正讓人民群眾受益,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快速發展,各種惠民政策的實行,讓人民真正的獲益,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滿意度和支持度越來越高,向心力越來越強。黨的執政為民的理念,黨制定的路線方針,都符合了國民的內心意愿,也滿足了國民的利益需求,讓人民真正受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人民的信任和擁護。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還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對國家生存和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我們只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才能夠發揮出一股無與倫比的力量,讓國家實現偉大復興。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發展社會主義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正是這一偉大理想,將中國共產黨、國家社會發展方向目標和中華人民的殷切希望聯系在了一起,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中華民族人民來建設,共同完成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目標。
(三)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對外增進親和力和影響力
和諧世界理念主張不同文明間求同存異,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文化,每種文化都有不同的特點,也有各自的優點和長處,對于不同的文化,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待,取長補短,讓世界各國文明得以和諧相處。自古以來,和諧就是中國的對外相處之道,全球化時代的大背景之下,國與國之間的來年息日益緊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它對發展理念和發展道路的秉持與選擇的影響也是雙向的,也就是說,中國會受到國際社會發展理念的影響,而與此同時,中國的一舉一動也將影響著世界。中國秉持的是科學發展觀,主張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擴張的,積極參與環境與生態保護、核安全等活動,在緩解人類風險方面主動承擔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正是因為中國有了正義的主張,才贏取了國際上的認可和肯定,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對外影響力。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先進的指導思想,對文化建設起著重大的指導作用,在文化建設中,我們必須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文化建設其實是一個繼承和創新的過程,我們要善于利用先人的優秀文化,要對前人的創造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學會正確的批判和繼承前時代文化成果,是我們建設文化的必要前提。批判和繼承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批判是前提,是手段;繼承是結果,是目的。要想正確的批判和繼承前時代文化,那就必須要有有效地認識工具和思想武器,而馬克思主義就是這一有利的工具和武器,我們要充分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前時代文化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和總結,繼承其優秀傳統文化,拋棄落后老舊的東西,促進文化的不斷發展。
(二)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而科學發展觀是我們發展文化的指導思想,可見,以人為本也必然會成為我國提高文化軟實力的主導原則。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和提高,要靠人民的思想、人民的雙手來創造,人民群眾是創造的主體,因此,我們要充分的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要做出更多的惠民政策,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工作態度。所以提高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要確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放在第一位,滿足人民群眾的愿望。
(三)堅持文化多樣性
堅持文化多樣性原則,要從思想上對本民族的文化加以認同,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和獨特優勢。在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我們要堅持文化多樣性,要充分尊重文化的異質性,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既要繼承其精華所在,又不能一味的墨守陳規,還應該不斷的推陳出新,反對對文化的全盤否定與全盤西化。文化的多樣性表現在文化不同的文化存在不同的性質特點,而文化得以發展的根基,正是在于這種異質性,所以我們必須尊重文化的異質性。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就是要發現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對這種價值我們要予以承認。
(一)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宣傳、交流與借鑒,國家都應該整體規劃,以提高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與建設文化強國的實際相結合,加大研究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解答現實問題的力度。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文化的繼承、借鑒與創新原則,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為當今的文化建設服務。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必須要重視文化宣傳的工作,要讓廣大人民群眾意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宣傳和教育,那就發揮不了其強大的社會功效,社會效益幾近為零。只有通過宣傳教育,傳統優秀文化的思想價值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才能在思想領域代代相傳。要借助網絡媒體和大眾傳媒進行宣傳,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有機結合。
(二)繼承、借鑒與創新
中華文明不僅博大精深,而且兼容并蓄,其中的精華至今還閃耀著璀璨的光芒。世界上有很多種古老文化,但是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已經中斷了,比如說,古埃及、巴比倫文明早已中斷,但是,中國傳統文化,至今仍然活躍于世界,其頑強的生命力是極為罕見的。這股強大的生命力,正是因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太多太多的精華之處,有太多太多的可取之處,直至今日,對我們仍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去繼承、去創新,賦予其新的生命力。當然,傳統文化中,也并不全都是好的,也存在一些“糟粕”,因此,我們要對其進行處理。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我們要堅持批判與繼承相結合的原則,要正確的區分出“糟粕”和“精華”,盡可能的將“糟粕”轉變為“精華”,最大限度的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
(三)深化文化領域改革開放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導向。發展文化產業是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條重要途徑,這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同時還能幫助我們實現文化強國的目的。提高文化軟實力,將我國建設成文化強國,還必須切實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以便使文化軟實力的內在活力全面迸發。
我國是文化資源大國,既然我們有如此豐厚的文化資源,那么我們就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好我國的文化資源,致力于將中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提高文化軟實力是我國發展社會經濟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鄧顯超.近年來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綜述[J].理論與現代化,2009(6).
[2]賈海濤.文化軟實力:概念考辨與理論探源[J],2008(3).
[3]駱郁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戰略[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5).
[4]魏恩政,張錦.關于文化軟實力的幾點認識和思考[J].理論學刊,2009 (3).
[5]肖永明張天杰.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的回歸與前瞻[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