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師范學院美術設計學院 李怡軒
陜西旅游紀念品包裝開發探索研究——以秦兵馬俑為例
渭南師范學院美術設計學院李怡軒
摘要:陜西歷史文化悠久,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根據對陜西省各地旅游紀念品的類型及包裝進行調研發現,陜西旅游產品普遍存在樣式單一、陳舊,精品旅游紀念品過少等現象。文章力求通過新的設計思維,對當下旅游紀念品的包裝進行升級改良,對陜西地域特色旅游紀念品的類別進行重新開發研究。
關鍵詞:陜西;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79-01
習主席在俄羅斯“中國旅游年”開幕式致辭時指出,“旅游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落實習總書記談話背景,關于加強中國與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旅游、文化、經濟交往的大背景下,借助本省優越的旅游文化資源,將文化與藝術有機結合,對促進我省旅游經濟對外開放、交流合作起著積極的作用。
“兵馬俑”發現的意義不僅在于文物本身無法估量的史料價值,對于古代雕塑史、古代科技史、古代軍事史的研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世界人文景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兵馬俑”作為人們了解陜西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以旅游資源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這種潛在的認知理解無形的解讀和宣傳陜西文化。因此,了解“秦兵馬俑”的特定文化符號內涵,對于我們進一步開發“兵馬俑”旅游產品的多樣性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陜西有著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優勢。現有被發掘到的自然資源稍加設計就可以變身極具陜西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兵馬俑文化符號就是典型的陜西人文符號,由于人文資源的相對復雜,除了具備特殊客觀的物質屬性,還具備超乎于物質之外的精神屬性。如秦始皇兵馬俑,其物質屬性僅為陶制“泥人”,單從其物質屬性看,不易牽動大眾游客的興奮中樞,但其所載附的22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卻無以倫比[1]。
一件旅游紀念品不只是簡單的商品,它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民族風情和文化特色,并且沉淀著一次旅行的記憶。在我國,學者對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地域文化特色化研究起步較晚,盡管比較重視旅游紀念品的銷售,但國內學界對其仍然不夠關注。從旅游紀念品的外包裝上便可看出,不同地方不同景點的紀念品包裝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不能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目前在我國的紀念品市場,除了一些價格昂貴的高檔紀念品的包裝做工能夠達到精致以外,大部分紀念品還是存在著包裝粗糙、品質低劣等現象,導致旅游紀念品銷售較差。就目前而言,兵馬俑旅游紀念品相關包裝依舊停留在傳統老套的包裝形式上,包裝多以網兜、紙盒子為主,在紀念品類型上也大多以等比縮小的泥人為主,開發資源過于保守單調。陜西旅游資源雖然經歷了多年的開發,也已形成一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但產品總體呈現出單調、老套,一成不變的面孔。其根本問題在于對旅游產品的精神文化的屬性開發不夠,導致開發過程中思路狹窄。
旅游紀念品是旅游者對旅游地經歷后的一種記憶延伸,以物質的形式存在。這些看似不說話的旅游紀念品,其實充當了一個無聲的宣傳員,它用自己的存在來介紹、宣傳特定的旅游地,并在宣傳景點的同時也擴大了景點的影響和知名度。因此,能夠反映旅游地獨特自然景觀和地域文化的旅游紀念品,本身就是一張旅游地的名片,而這對宣傳旅游地本身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開發旅游紀念品的過程中,要全面的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一)旅游紀念品應便于攜帶性
商品包裝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護產品,便于攜帶運輸。作為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也一樣符合這個規律,旅游紀念品的特殊屬性決定其在設計過程中更要考慮到消費者在旅途過程中的便利性,不能因為攜帶不便而導致放棄購買行為,是我們在研究和設計旅游紀念品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它包括產品本身的大小比例,材質的質感、重量等等。因此,我們在設計過程中,要換位思考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產品在攜帶過程中的便利性。
(二)旅游紀念品應突出明顯的地域性
旅游紀念品是將一個地區的文化和歷史特征綜合的物質的體現,就外包裝而言,是消費者了解當地文化地域風情的窗口,同樣,也是有別于其他旅游地紀念品特征的區別性標志。我們都知道,產品包裝在整個商品營銷過程中,充當了極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夠直觀、有效的將地域文化符號,通過對應的地域色彩、圖形運用以及提煉出的文化符號進行有效的編排組織,形成特有的包裝視覺形象元素,像一位無聲的推銷員一樣講述著屬于自身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旅游紀念品的地方特色是主要的本質特征,是能夠使一個旅游地與其他旅游地有效的區分開。當旅游者看到一件帶有當地地域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包裝時,心中購物的欲望便會油然而生,從而促使旅游者進行消費行為[2]。
(三)旅游紀念品應具備藝術性
陜西旅游紀念品與全國絕大多數旅游景點的情況類似,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普遍存在著地域文化特色表現不強,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入不夠等諸多不足的因素。任何一個產品都具備自身的藝術審美,在設計不斷創新的今天,我們依舊要大膽的緊跟潮流,在不失原有產品的藝術屬性同時,更多的關注新的材料、新的工藝,不斷的創新開發新的旅游紀念品樣式,豐富我們的旅游紀念品種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也越來越全球化,為了緊跟旅游業發展的潮流,旅游紀念品市場的發展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不斷發展。不斷的調整設計思路,開發出更有趣味性,更吸引消費者喜愛和注意的旅游紀念品種類,更好的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從而達到更好的銷售。
陜西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濃郁的地域特征。無論是關中,還是陜北、陜南地區,都盛開著獨具陜西地域風情的色彩之花。帶有地域特色的紀念品包裝,使游客通過旅游紀念品鮮明的特征就能對所到過的旅游地產生美好的回憶,并能對所購買的旅游紀念品做出清晰的判斷與認知。從分析兵馬俑旅游紀念品包裝的現狀,我們可以梳理出其他地區旅游紀念品存在的問題,更好的解決目前市場上旅游紀念品包裝存在的問題,通過系統規范的設計改進包裝形式,豐富旅游紀念品類別,避免不同地區旅游紀念品的雷同,才能更好的將地域文化付諸于視覺形象,更好的為消費者呈現歷史與文化,在提升旅游紀念品文化品味的同時,實現功能性和藝術性的結合。
參考文獻:
[1]馬耀峰,新世紀陜西旅游產品的開發[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2月
[2]張純,旅游紀念品包裝的民族文化性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碩士學位,2009;
項目來源:
陜西省文化廳社會科學藝術學項目2014年度課題:美麗陜西兵馬俑文化符號的構建與傳播,項目編號:陜藝課題(2014)年044號,課題類別:設計藝術;
陜西省教育廳2014年人文社科專項課題:包裝設計改良促進“一村一品”農副產品價值體現,項目編號:14JK1226
作者簡介:李怡軒(1986 -),女,陜西人,碩士,渭南師范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藝術設計相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