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學 張艷 陳菁
試論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總體演進的歷程分析
西藏民族大學張艷陳菁
摘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歷史的演進長河中,中國歷史上的民族發展模式是有一定的模式的,按照“分裂”調和了“統一”,“分裂”為“統一”提供了特定的歷史基礎。這樣特定的規律一步一步演變稱為今天的中華民族。本文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全面分析我國統一多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原因。并總結出我國民族發展的固有特性,并為今后的民族發展提供歷史經驗。
關鍵詞:中國;統一多民族;歷史;演進歷程;分析
中圖分類號:D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84-01
“統一”在中國的歷史范疇上屬于純粹的、特定的歷史概念。具體的說明中國多民族歷史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統一前進的,因此我們必須謹慎的使用“統一”這一詞語。不管是漢族人建立的中央集權,還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央政府,對于我們當代人來說都是自古以來的統一多民族的國家的歷史依據。這一觀點從中國民族歷史的政治結果就可以透析出來。
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演進的歷程中,為了鞏固中央政府的統治地位,各個朝代繼承和發展前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制度。而我國的統一多民族的發展歷程就劃分為三個特定的歷史階段:第一階段,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開端時期(秦漢時期);第二階段,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階段(唐宋時期);第三階段,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確立階段(元明清時期)①。
秦漢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是在先秦時期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繼承和發展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第一個民族大融合時期,華夏民族已經初具雛形,包括夏人、商人、周人以及吸收了周邊地區的其他部族,形成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這一時期的歷史疆域也成為以后各個民族發展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開始擴大,穩定發展。
唐宋時期,既是中國統一多民族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也是中國封建歷史的鼎盛時期。經過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進藏為唐蕃關系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與吐谷渾、高麗、南詔國的關系達到了空前的發展,而各個少數民族也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在中國的歷史上各個王朝之所以能夠建立起中央政權,與邊疆地區保持密切的聯系。為現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56個民族的發展奠定了結實的基礎。他們能夠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王朝,并隨著歷史的千斤不斷的演化,具體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社會基礎是歷史上各個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促進了民族融合。一個國家的民族之間的融合的基礎是政治經濟之間的聯系。在我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中央王朝與少數民族之間相互聯系、發展。從古至今都有著重要的歷史證據:其中著名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并且為了確保褒義的正常發展,西漢政府在此設立都護府。西域各國作為“絲綢之路”貿易的中轉站將中原的傳統文化傳播到西域、中亞、歐洲各國。另外通過各個民族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進一步鞏固。阿拉伯人、中亞人、漢族人以及其他各個民族之間相互融合,形成了回族。元朝時期,蒙古族迅速崛起,并成功統一了我國其他民族地區建立了元王朝。明滅元以后,少數的蒙古貴族潰退到草原之上,中央政府在邊疆地區駐兵,但是這并沒有阻礙漢蒙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根據《宣府鎮志》記載:“開市之日,市級上賈店鱗比,各有其名……”⑥
(二)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興盛發展的政治保障是各個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大一統”思想的國家政治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的政治體現。自從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中央集權制度建立以來,對鞏固民族統一,維護國家政權起到了至上的作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統治思想貫穿了中國古代近2000多年的歷史。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采取不同程度的管理方式。唐時期更是采取移民開化政策加強民族之間的相互融合。元時期,元世祖忽必烈冊封八思巴為“大寶法王”任國師。管理民族事務。明朝時期設立行都指揮使司①。清朝時期中央冊立設置理藩院,將其地位上升到與六部等同地位,位列工部之后。邊疆地區“因俗而治”皇帝任命官員管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②。清朝乾隆時期,中央實行“金瓶掣簽”制度來為西藏任命達賴以及班禪。綜上所述,這些冊封以及任命均加強了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以及各部的穩定發展。從而,保證了民族統一的發展和融合。
(三)各個民族之間的族際戰爭是統一多民族發展、融合的重要途徑。戰爭形式包括統一戰爭和民族戰爭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中國統一多民族的歷史之中,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即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以“遠交近攻”的戰爭策略先后戰勝韓、魏、楚、趙、燕、齊。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國家。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的少數民族越過長城在北方建立自己的政權。均以戰爭的形式使得北方的居民向南遷徙,并帶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文化與當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到了隋唐時期,唐太宗西征西涼、吐谷渾,北擊突厥,東滅高麗,最終完成了全國的大一統。元朝時期疆域達到了空前的廣闊,民族戰爭頻頻發生。在羈縻之州的基礎之上加強了對邊疆的管理。
在中國歷史演進的長河之中民族的發展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環境使得中央各個民族與少數民族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統一和發展必須經過長期的努力和演變,其中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根據歷史的演進形式對其特征進行深刻的分析。
(一)歷代統治者的最高政治目的是追求全民族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像元、清這樣的少數民族的中央政府,也為祖國的統一做出過杰出的貢獻。然而少數民族為了使得自己的統治更為更加穩固,在位時間更加長久極盡可能的吸取錢潮的教訓。如:清朝統治時期避免了元朝將人分為四等的歷史教訓,提倡“滿漢一家”。
(二)其中也不乏部分的少數民族主動依附甚至加入到統一王朝中去。盡可能的稱為其中一員。在北魏時期,孝文帝改革:主張說漢化、穿漢服、易漢姓。再如,漢朝時期對南匈奴的統治實現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
統一多民族歷史演進的總體趨勢為“分裂-統一-再分裂-再統一”的這樣一種趨勢。詳細的記述了民族演進與民族融合的特點。為今后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提供了歷史依據。
參考文獻:
[1]陳通明;《試論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歷程》;固原師專學報;1992年第1期;第13卷
[2]明?宋濂等;《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
[3]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1976年
[4]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
[5]漢?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中華書局;2014年
[6]孫世芳;《宣府鎮志》;成交出版社;1970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