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章”——古滇青銅扣飾的另一身份
郭泰宗
(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在諸多古滇國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中,青銅扣飾可謂獨樹一幟,它雖非古滇人首創,可相較于滇人獨有的貯貝器及銅鼓,依然因為高超的工藝和獨特的造型讓人側目。然而,歷來對于古滇國青銅扣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上述所講的工藝和造型以及主題幾方面,而對于其功能用途卻很少涉及。正因如此,本文將主要解析青銅扣飾的功用,努力復原青銅扣飾本來的“面貌”。
關鍵詞:滇文化;青銅扣飾;來源;徽章;功能
“滇”是曾經存在于我國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其疆域主要分布在以滇池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東部地區。考古資料證實,滇國出現的時間至遲不晚于戰國初期,戰國末至西漢初為全盛時期,西漢中期以后開始走下坡路,西漢末至東漢初被中原王朝的郡縣制所取代。滇國存在的時間大約為500年左右,即公元前5世紀中葉至公元1世紀初。因為滇人沒有發明文字,所以當古滇國泯然于歷史的長河中后,我們只能依靠中原王朝的史料來管中窺豹。而最早有關古滇國的記載是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列傳》其文指出:“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結,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楪榆,名為嵩、昆明,皆編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自嵩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笮都最大;自笮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冉娏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
對于青銅扣飾的起源眾說紛紜,扣飾的定名也各執一詞;但是沒有人否認青銅扣飾作為古滇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銅鼓、貯貝器一樣,形成了古滇文化最鮮明的特色。從中自然也可以體會到青銅扣飾在滇人權貴階層中的流行程度和受到的追捧經久不衰。同樣作為身份地位以及階層的象征,相較于貯貝器和銅鼓的不方便攜帶性,小巧精致的青銅扣飾可謂是貴族服飾上最好的裝飾品,不僅美觀大方,別致新穎,還可以在任何場合將主人的身份地位烘托而出,滿足貴族們的心理需求。
云南地區出土的古滇青銅扣飾其不同類型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很多學者曾給予其不同的命名,因為其在墓葬中的擺放位置,有將圓形扣飾命名為“護心鏡”者,亦有借鑒我國北方草原地區出土的類似器物而將其定義為“牌飾”者;但是無論哪種解釋方法,拋開其隨葬主人身份的片面解讀始終無法提供令人信服的假設和解釋。所以在給青銅扣飾一個合理“身份證”之前,探頭其隨葬主人生前的身份和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來看,“扣飾”這個定名是被學術界廣泛接受的,因為跳開了無法準確從其功用角度命名這個陷阱,取其背后均有一矩形扣、另將其寬泛認定為裝飾品怎么都不為過,將這兩點結合,在沒有更準確的定名之前,“扣飾”這一名稱自然最為恰當。
青銅扣飾在云南的出土主要集中在幾處大中型墓地及墓葬,其造型大致可以分為圓形、長方形和不規則形三類;其中以晉寧石寨山古墓葬群和江川李家山墓葬遺址發現居多,其分布亦有一定規律,體現在墓葬級別越高,出土越多,最多者可以達數百件;反之亦然,小型墓葬出土扣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中可以看出,普通百姓死后是沒有資格用青銅扣飾作為陪葬品,那么他們生前自然無法獲得青銅扣飾;話句話講,青銅扣飾被賦予了某種階級屬性,貧民階層是沒有資格也是不允許佩戴的,而只有貴族階層才可以用它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身份。這是滇人等級制度外在表現的一個獨特而顯著的特征。
因為在滇國貴族墓葬中青銅扣飾具有的這種明確的身份階層指示性,又因其出土數量眾多、品種繁雜、質量上乘、造型別致、工藝精美;所以通過這樣的分析,以今人的眼光來審視古滇國的青銅扣飾,其實其已經具備了作為“徽章”的幾大要素,雖然直白的將古滇國的青銅扣飾等同于徽章顯得過于簡單,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在某種程度上青銅扣飾已經承擔了徽章的社會功能,并且較為成熟的具備了作為一種地位身份象征意義。不難想象,同今天的徽章一樣,在古滇社會中,青銅扣飾極為流行,它以小巧的攜帶體積、凝練的造型設計、直觀的主題傳達和精致的制作工藝獲得了社會貴族普遍的喜愛和追捧。
其實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與古滇國幾乎同時期的戰國,我國就已經出現了“徽章”這個詞,據《戰國策·齊策一》中記載:“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之……章子為變其徽章以雜秦軍。”由此可見,“徽章”的最主要功能之一應該是身份識別。雖然這是我國史籍記載中最早對于“徽章”的明確提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實證資料,加之鮮有與之相對應的考古遺物的出土,所以我們無法清晰的勾勒出史料中“徽章”的樣子,自然也無法探知此處所講的齊國徽章除了可以表明身份之外還有其他什么功能。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于此相反,恰恰古滇國是一個沒有發明文字的古文明,但是的出土青銅扣飾清晰的向世人展示了其表明身份地位的功能,當然除此之外,青銅扣飾還有其他功能,就不在此贅述。所以對比之后就可發現,古滇國的青銅扣飾足以當得起“徽章”這兩個字。而古滇國帶給世人的驚喜不僅如此,讓人更加震撼的是青銅扣飾在滇人社會貴族階層應用的廣泛性;就考古發現而言,這是同時期世界諸文明所不及的,所以雖然滇人不是青銅扣飾的發明者,云南也不是青銅扣飾的起源地,但是滇人卻將青銅扣飾及其藝術推向了巔峰。這表現在青銅扣飾出土數量、品種、質量、造型以及工藝諸多方面。
綜上,青銅扣飾徽章的主要用途較為廣泛,因為其內容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而能從某一角度某一側面記錄和反映某個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體育等等諸多方面情況。
參考文獻:
[1]張增祺.滇國與滇文化[M].云南美術出版社,1997.
[2]張文勛.滇文化與審美[M].云南大學出版社,1992.
[3]云南青銅器論叢編輯組.云南青銅器論叢[C].文物出版社,1981.
[4]汪寧生.民族考古學論集[C].文物出版社,1989.
[5]江川縣文化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川李家山:第二次發掘報告[G].文物出版社.2007.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030-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K871.3
作者簡介:郭泰宗(1990—)男,漢族,甘肅白銀人,現為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