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婚內強奸
藍恭華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婚內強奸是一個全球性社會問題。西方很多國家在女權運動的影響下,最終廢除了丈夫婚內強奸的豁免權。我國刑法典沒有明確規定婚內強奸是否構成強奸罪,由此導致了理論觀點的激烈爭論和司法判決的大相徑庭。目前在中國,有條件的承認婚內強奸的觀點和判決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為它不僅契合了婚姻本質、刑法理論和中國國情,而且保護了婦女的合法權益,體現了刑法的人文關懷,兼顧了社會福祉。
關鍵詞:婚內強奸;強奸罪
所謂的婚內強奸,通說是指在合法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丈夫違背妻子自身意志,通過暴力、脅迫等其他手段,強行和妻子發生性行為的行為。
(一)婚內強奸的主體特征。我國婚姻法規定,結婚的最低年齡,男為22周歲,女為20周歲。因此,婚內強奸的行為主體應該是年滿22周歲的男性,受害人應該是年滿20周歲的女性。婚內強奸的行為主體與受害人之間具有合法的婚姻關系,這是構成婚內強奸的前提條件,也是該行為與普通強奸最為本質的區別所在。
(二)婚內強奸的主觀特征。婚內強奸在主觀方面的要件只能是直接故意,即丈夫明知自己的行為是強奸妻子,同時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違背妻子意志的。婚內強奸者和普通強奸者的主觀惡性程度不同。普通強奸者在明知違背婦女意志施行奸淫行為會觸犯刑法而遭受刑罰處罰的情況下仍然藐視刑法的存在,在主觀惡性上是非常強烈的。但是,在婚內強奸中,丈夫的主觀意識上并非認為自己實施的行為是刑法中的強奸行為,相反過多的認為自己是在行使作為一名丈夫所享有的婚姻中夫妻的同居權利,盡管行為方式相對比較粗暴。因此筆者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實施婚內強奸的丈夫與普通強奸者的故意內容不同,他的主觀惡性是不能和普通強奸者的主觀惡性相提并論的。
(三)婚內強奸的客體特征。通說認為,強奸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婦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權利。筆者認為,婚內強奸行為所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首先侵犯的是妻子性的不可侵犯的權利,這是主要客體;因為性的權利為自然權利,與生俱來直至生命終結,不能因為婚姻關系而消亡。其次,其侵犯的另一直接客體為夫妻平等權中妻子的性平等權。
(四)婚內強奸的客觀特征。婚內強奸的客觀特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性交行為的發生是在違背婦女真實意愿的情況下,二是丈夫采用暴力、脅迫等手段使妻子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等,二者缺一不可。
1.婚內強奸與他人因素認定婚內強奸的因素關系到他人的私生活,打擊面過大會使刑法帶上“惡法”的色彩。但從一般理性人的角度考慮,丈夫所采取的暴力手段程度已經明顯讓妻子難以忍受,則應該及時的追究其刑事責任。
2.夫妻之間的感情狀況。夫妻之間的感情是維系婚姻關系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基礎,如果夫妻之間不存在感情了,此時丈夫采取暴力、脅迫等手段強行與妻子發生性交的行為就已經突破了合法的界限,自然也就應當追究其違法性。
3.丈夫對妻子實施行為時的目的。行為時的目的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為人在做出行為時的內心意思,從而透過行為本身來反映此行為是否應當受到法律的追究。如果丈夫與妻子進行性生活,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形,如基于報復等目的,并且已經達到一定的惡劣程度時,則應當對此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因為此時,丈夫的行為具有的侵害法益的本質成為了法律禁止的依據,故而應受刑法追究。
1.婚內強奸的被害人不僅限于妻子。性的自由權利而言不僅是女性的一項重要權利,同樣也是男性的一項重要權利,我們所倡導和實踐的社會性別平等,不應該是以犧牲男性這一強勢群體的權利為代價,而是爭取男性和女性公民在法律上的權利、責任的平等。
與此相對應的問題是,丈夫可否成為婚內強奸的被害人,從兩性平等的角度出發,同時參照國外婚內強奸立法,筆者對此持肯定態度。換言之,丈夫可以成為婚內強奸的犯罪主體。
2.從程序上看,將婚內強奸設計為自訴罪。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人倫傳統的國度,如果硬性起訴婚內強奸,極有可能因隱私暴露或傳統偏見而給妻子帶來更大的二度傷害。婚內強奸與一般強奸不同,它不是發生在兩個陌生人之間,而是發生在兩個曾經擁有一定感情基礎的人之間。如果一律對丈夫治罪,未必符合妻子的意愿,最主要的是將會影響家庭的完整。況且,婚內強奸是隱私之事,如果妻子不告發,司法機關也很難得知發生了強奸罪行。將婚內強奸設計為自訴罪,這樣可以使婚姻問題的處理有回旋之余地,以維系家庭之完善。
3.婚內強奸案件的實務操作。一般強奸罪憑物證、被害人陳述、鑒定結論等證據即可定案。但在辦理婚內強奸案件時,因為是臥室內二人之事,僅聽女方片面之詞,容易造成冤假錯案。在保護妻子合法權益的同時,也不能排除妻子因種種原因誣陷報復丈夫的可能性。因此在辦理婚內強奸案件的證據認定方面一定要科學,應充分考慮發案時間、地點、行為人采取的手段、被害人態度、雙方感情等。
4.婚內強奸的報告期限的規定。美國伊利諾斯州規定被害人必須在30天內向執法部門或者律師事務所報告被配偶強奸,否則婚內強奸將不被起訴,加利福尼亞州規定期限為1年,瑞士規定為6個月。及時報告婚內強奸便于及時收集證據,分清是非,防止報案人別有用心虛構強奸事實。如果妻子長時間不向有關部門報告婚內強奸,則可推斷妻子不愿起訴丈夫。
5.對婚內強奸的處罰。婚內強奸的危害與普通強奸的危害孰輕孰重難以定論。筆者認為,在對此尚無充分實證研究的情況下,參照德國、瑞士的立法,將婚內強奸與普通強奸同等處罰,是比較穩妥的。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劉憲權,婚內定“強奸”不妥[D],法學C,2000,(3):53-58
[3]許世瑋,淺議婚內強奸罪,今日南國,2009(5),94
財產刑主要是指對犯人進行財產上的處罰來達到懲罰犯罪的目的。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以及出土簡牘中出現的財產刑,主要有罰金、貲刑和贖刑三種形式。財產刑只是一個統稱,是按照處罰的性質都與財產有關而命名。因為后來貲刑因處罰力度不同,也并入了“罰”。
我國古代的贖刑制度由來已久,始于先秦并為歷代社會所繼承。《說文》的解釋是:“贖,質也。”即交換,指以各種行為或財物抵罪。《辭源》解釋為:“贖刑,以財物贖罪。” 《中華大字典》也釋贖刑為:“出金以贖罪”。贖刑,是指犯人可以用財物代替或抵銷其所判刑罰的一種刑罰方法。它是一種替代刑。確切地說,贖刑是我國古代法律制度中規定犯人交納一定數量的“財”,以代替或抵銷其罪刑的一種法律手段。
《睡虎地秦簡》中有很多例子:
甲謀譴乙盜。一日,乙且往盜,未到,得,皆贖黥。(簡374)
能啟即去,若未啟而得,當贖黥。抉之非欲盜毆(也),已啟乃為抉,未啟當貲二甲。(簡 401)
《二年律令》有關于因功而免罪的規定:“捕盜鑄錢及佐者死罪一人,予爵一級。其欲以免除罪人者,許之。捕一人,免除死罪一人,若城旦舂、鬼薪白粲二人,隸臣妾、收人、司空三人以為庶人。其當刑未報者,勿刑,有(又)復告者一人,身毋有所與。诇告吏,吏捕得之,賞如律。”《二年律令·錢律》
《秦律十八種·司空律》中有關于贖免隸妾的規定:
百姓有母及同牲(生)為隸妾,非適(謫)罪殹(也)而欲為冗邊五歲,毋賞(償)興日,以免一人為庶人,許之。或贖(遷),欲入錢者,日八錢。
由于贖刑的特殊交換和抵消方式,這種刑罰僅適用于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如諸侯,貴族和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
《說文 》:“罰,旱之小 者。從刀,從置。未以刀有所賊,但持刀罵置則應罰。”徐顴注箋:“罰,從網從言從刀。網者罪之省也;言者愛書定罪之意;刀者自大辟以至劓剕髡黥之屬,皆刑其肢體也。析言之,則重者為刑,輕者為罰。”“罰金”,是依法判處交納相應財物的刑罰,是直接判處的財產刑。對罰金刑的記載是甚多:
1.“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漢書》卷4《文帝紀》)
2.“律,諸當占租者家長身各以其物占,占不以實,家長不身自書,皆罰金二斤,沒入所不自占物及賈錢縣官也。”(《漢書》卷7《昭帝紀》)
3.“宮衛令,諸出入殿門公車司馬門,乘軺傳者皆下。不如令,罰金四兩。”(《史記》卷102《張釋之傳》)
4.“令甲,諸侯在國,名田他縣,罰金二兩。”(《漢書》卷11《哀帝紀》)
5.“乙令,蹕先至而犯者,罰金四兩。”(《漢書》卷50《張釋之傳》)
6.“吏及諸有秩受其官屬所監、所治、所行、所將其與飲食計償費,勿論。它物,若賈故賤,賣故貴,皆坐臧為盜,沒入臧縣官。吏遷徙免罷,受其故官屬所將監治送財物,奪爵為士伍,免之。無爵,罰金二斤,令沒入所受。有能捕告,畀其所受臧。”(《漢書》卷5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040-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D920.4
作者簡介:藍恭華(1990-),女,漢族,山東青島人,現為西北政法大學2013級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