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杏桃
英語中考備考復習課的有效性研究
曾杏桃
中考備考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學生的中考成績和升學。為提高備考質量,對備考階段以“單元詞匯復習課——回歸課文,夯實基礎;語法知識梳理復習課——運用篇章,領會用法;測試題評講課——分析錯誤,解決問題;語言能力訓練課——體驗過程,領會技巧”的復習形式進行了研究,通過對廣州市中考考綱和考查目標的分析,就學生的復習需求,明確每節課的復習目標,設計好每節課的學習資料和學習活動,課堂實施過程注重學生的參與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備考復習課;詞匯;語法;測試;技能
中考備考是每年初三畢業班教師要策劃、要經歷的過程。備考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學生的升學。但由于“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適當,教學方法不恰當,復習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等問題而導致復習效果不明顯,出現“教師和學生在復習階段深感身心疲憊的狀態”(溫愛英2011)。為了提高備考階段的復習課的有效性,減少學生的課外作業量,筆者嘗試從了解學生復習需求和考查目標來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根據考查目標和學生現狀選取教學資源。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得以達成。通過單元詞匯復習課、語法知識梳理課、測試題評講課和語言技能訓練課來進行復習,以提高課堂復習效果。
(一)復習課的定義
“復習課”是指在新授課完成之后,為幫助學生建立語言知識網絡,鞏固廣州中考所要求的語言技能,對初中階段英語課程的內容進行全面復習的課,大約持續兩個月。復習的范圍是“2008年秋至2011年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和要求”。
(二)有效性的定義
“有效性”是指課堂效益,也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圓滿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目標中的知識,在學業上有收獲、有進步,考試中能取得較高的分數”。在每節復習課中,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過程,進一步鞏固、理解、掌握和運用基礎知識,爭取在中考取得較高的分數。
(三)考查的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引自黃麗燕 2008)。廣州中考目標包括語言知識的運用,即詞匯和語法的運用;語言技能目標,即聽說讀寫的技能;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多項考查目標。對中考試題以聽力、語言知識與運用、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和寫作五種形式來設計試題進行考查。
(四)考生的心理
初三的備考階段是一個緊張的過程,學生承受著升學和學習的壓力,心理容易煩躁不安,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不知道該復習哪些,情緒緊張,精神渙散。這個時期的學生特別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心理壓力的緩解幫助。學習活動的設計要符合學生此時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狀態。課堂上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態,通過具有吸引力的學習活動來延長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狀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果的目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深入課堂的情感氛圍,隨時注意降低學生的情緒緊張程度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朱純 2008)。
復習課的教學目標是依據考試大綱和考試目標而定的,資料的選用和編寫是依據廣州市中考范圍的內容和要求來進行,教學活動是依據學生備考時緊張煩悶的心理來設計的。
(一)訪談調查,了解學生,把握需求
學生求知的需要是一種學習動機,動機越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越強,學習就越努力,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學生求知的需要是建立在學習需要之上的。此處的學生需求是指學生還沒有掌握好的知識。復習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解決知識理解掌握上存在的問題。這問題就是學生的需求。為了準確掌握學生的復習需求,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進行了解,再根據學生平時的課堂反應和作業反饋來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存在問題。根據調查訪談結果來看,9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詞匯掌握得不是很好,贊成以單元為單位的詞匯復習形式。
(二)各種課型的復習過程
1.單元詞匯復習課——回歸課文,復習詞匯,夯實基礎
單元詞匯復習課就是幫助學生把每一個單元的詞匯、短語、句型進行全面的鞏固復習,使學生能夠鞏固所學詞匯并能運用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上。課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一個單元的詞匯。為了達成學習目標,學生要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來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活動要能吸引學生,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解決每個單元的復習問題。記憶詞匯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貴在堅持;二是通過詞組、句子學習詞匯,即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三是聽、說、讀、寫各項技能并用,只有這樣才能記住單詞(何少慶 2010)。所以,單元詞匯復習課的設計秉承了“回歸課文,運用課文的語境”的原則。復習材料源自于課文,課文是學生熟悉的語境,借著熟悉的語境,學生通過“聯系”的記憶方法,使本來孤立的單詞從音、形、義、用法、文化背景等不同角度建立起相互間的紐帶關系,形成了一個記憶網(何少慶 2010),學生對詞匯的鞏固效果較具明顯性。課文是學生曾經學習過的文章,學生理解起來沒難度,有助于降低學生的緊張情緒。復習資料基本源自于教材,詞匯復習課基本遵循朗讀輸入、練習輸出的原則。
(1)編寫資料
資料的編寫依綱靠本,以《評價手冊》為依據,緊扣考點,以課本內容為資料來源。每個單元的復習資料分為六部分:默寫詞匯、聽取信息、朗讀文段、單詞拼寫、補全句子和寫作訓練。練習中所要填的單詞、短語、句型都是《評價手冊》里一個笑臉的高頻詞。單詞默寫兩遍,分兩節課進行。聽取信息是指請學生讀每個單元Listening B的課文來填空。教師根據每個單元的重點詞匯和語法知識來選取文段讓學生朗讀、背誦或復述。單詞拼寫和補全句子的題量分別控制在5題左右,題目的量和難度都要適合學生的水平,讓學生基本能在課堂上完成2/3(尖子班學生完成全部),把“話題寫作”——運用本節課所復習的詞匯、短語、句型,根據題目要求寫五個以上的句子(尖子班80詞以上)作為課后家庭作業,即課后鞏固練習。例如,八B Unit 1的復習資料設計,見附件1。
(2)朗讀輸入
朗讀有許多功能:語言的感知、理解需要朗讀;語言規律的掌握需要朗讀;情感的激發熏陶也需要朗讀。學生在大聲朗讀時不僅是回憶詞匯的過程,更是體會詞匯在語境中的使用,感受詞匯在句子中的表達功能。因此,在上課時,首先總體鞏固整個單元的詞匯,然后朗讀課文,主要朗讀Reading A&B,Listening B,因為這三篇短文涵蓋了一個單元的主要語言點和語法知識。一節40分鐘的課,朗讀大約15分鐘,其中主要以一些典型句子為記憶對象。
(3)練習輸出
朗讀完畢后,學生把書本合上,然后完成學習資料中的單詞拼寫、完成句子、聽取信息和書面表達中的部分練習。這些練習基本上是朗讀時所碰到的語言點的重現運用。學生用15分鐘能完成任務并跟小組成員討論好答案。對于書面表達,教師則展示兩篇,一篇是有代表性錯誤的,一篇是范例性的優秀作品。學生基本上能借用課文中的個別句子來用于自己的表達。下課前留有2~3分鐘來總結本節課的復習內容。剩余的練習作為課后作業,加一篇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閱讀理解。整節課的復習活動是輸入與輸出的訓練過程,而聽取信息可是一舉兩得的學習活動。學生自己讀,其他同學聽,根據內容填空,然后給朗讀的同學打一個朗讀分。在課前,每個學生都做好準備,以便被教師抽中朗讀,這無形中給了學生壓力,但也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為口語考試做了準備。
2.語法知識梳理復習課——運用語篇,梳理語法,過關考點
語法是語言的使用規則,也是中考的考查重點(20分的考題),更是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的考點。初中英語語法說多不多,但也要求記憶很多語言規則,尤其是各類詞的用法。每一種詞都有多種用法,每年的考點也不一樣,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好所有的用法,并懂得分析考題所考的點是什么,需要學生對所考知識點熟記于心。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要清晰地分析語法的用法還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平常的問題基本集中在語法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
語法的復習最好不要為復習而復習,而應該與所學習的材料相適應,根據材料的特點,基于材料的分析選擇要復習的語法項目,即根據語法項目來選擇合適的語言材料——語篇。語法的呈現要在一定的上下文、一定的語境中進行,提供語法所適用的語境,可以采用教材中現有的聽力或者閱讀材料(王篤勤 2010)。因此,語法復習課的學習活動是先閱讀課文,根據課文來引出要復習的語法項目,再次閱讀,體會語法點的運用情況,然后再總結規律、語法運用原則,接著做練習——語法選擇和單項選擇。語法選擇題由課文改編而來,考點以復習內容為主,加上已經復習過的內容,把新舊復習的內容綜合運用,達到知識循環復習而加深印象的效果。例如,被動語態的復習,首先讓學生背誦課文八A Unit 6 Reading A第三段,讓學生在課文中體會被動語態的用法,然后再默寫。默寫的目的是讓學生記住被動語態的結構:be+動詞過去分詞。要做到高效地復習語法,就要做好語篇的選取和課堂的實施工作。
(1)選取語篇
語法的學習不能脫離語境,情境法是語法教學的方法之一;語法的應用是語法學習的目標,語境在語法應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王篤勤2010)。語篇就是提供一個完整、有效的語境,讓學生去體會語法規則的應用。在中考備考復習語法知識時,教師要根據初中階段所學的語法知識來選取較有代表性的典型文章來復習語法項目。筆者所在的備課組就根據課文出現的語法現象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選取語篇。選取的語篇有教材課文、有自己編寫的文章,也有從其他材料中選取來的,這些語篇都用作某一語法項目的復習承載體。
(2)熟悉語篇
語篇的處理有兩種形式:所復習的語法點容易理解,則只要求朗讀幾遍,反之則要默寫該文段。如被動語態的復習,學生就要求默寫一段課文。
(3)領悟用法
對語篇熟讀或默寫后,小組討論該語法項目的用法,然后每人寫3~5個含有該語法結構的句子,最好能構成一篇短文。小組成員之間互相閱讀,互相討論是否有錯誤。
(4)體驗用法
最后就是單項選擇、語法選擇、補全句子等中考題型的練習。
整個語法復習過程,課堂上完成朗讀、討論、寫句子、單項選擇題的訓練,然后總結用法;課后作業就是語法選擇題訓練。以上面的被動語態復習為例,用了2個課時,從學生的檢測情況看,學生對結構的熟悉程度不夠,還要加強訓練。在以后的兩三節課中滲透被動語態在補全句子中的訓練,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結構。
3.語言技能訓練課——運用真題,訓練技能,掌握技巧
解題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考分。根據廣州市中考題型,每一道大題都對學生進行解題思路、技巧的點撥,在課堂上限時體驗整個過程。聽力主要是根據中考考題的設題特點和考查能力來分析解題思路,分別對具體信息的捕捉和綜合推理題進行訓練。單選題、語法選擇題的關鍵是理解句子,找出關鍵詞。完形填空注重語篇的理解,根據上下文的意思推測所缺的單詞,要求學生懂得根據上下文的同義詞、解釋和詞匯的重現來判斷。閱讀理解題,根據考查能力目標,題目的設計基本是具體信息的獲取、猜詞、主旨要義、推理判斷題等。學生要讀懂題目,知道怎樣找答案,是直接在文中找答案,還是要理解短文后才能推出答案。尤其是普通班的學生,這種技巧一定要訓練,并且一定要在課堂上完成。學生做題前應當有引導,做題時應當有策略滲透,做題后應當有反饋(溫愛英 2011)。一節課的時間只能訓練一種題型,但閱讀題要用2~3節課。因為不同體裁的語篇特征不一樣,所以設題的側重點和能力考察目標也不同。
(1)謹慎選題
根據“中考題由口語考試、聽力理解、語言知識運用、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五大部分組成”(溫愛英2011),要選取的中考真題范圍就要廣。雖然中考真題多,但不能隨便拿來就用,而是要認真研究考查目標和能力要求,再根據考查目標和訓練目標來分析所選題目是否能使教學目標達成。每一節課要有明確的訓練目標。例如,訓練閱讀理解,記敘文要訓練學生把握故事發展的主線,找出人物、時間、地點、事件過程等細節信息的能力;根據故事的發展推斷主人公的后續故事等推斷能力。廣州市2009年中考題閱讀理解A篇:City mouse and Country mouse是一篇寓言故事,就是一篇很好用的真題。
(2)體驗解題
選好題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體驗解題過程。每一種題目的解題過程,學生都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體驗。例如,閱讀理解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閱讀習慣來做題。有的學生喜歡先讀全文再做題,有的學生先讀題目再讀短文,然后做題。不管哪種方法,離不開一個原則,即判斷文章的體裁,把握體裁特征,選取答案時,要從文章中找出依據,劃出相關句子,是直接有答案還是理解文中的具體細節信息后推理而得,都要有依據,不能憑常識或者經驗來確定答案。
(3)反思過程
每體驗完一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過程,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出錯的原因在哪?讀不懂、粗心還是沒看清選項?總結經驗,以免下一次出現同樣的錯誤。
(4)實踐運用
只有運用了,才能檢驗是否真正掌握了解題技巧。一節課要準備兩篇從體裁到設題都相類似的文章,一篇做范例,一篇用于實踐運用解題技巧。總之,在最后一階段的綜合訓練過程中,筆者側重課堂解題訓練,而避開大量的綜合模擬訓練。
4.測試題評講課——分析試卷,發現問題,查缺補漏
考試的目的是檢驗教學效果,發現教和學的不足,而試卷評講則是幫助學生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科學制訂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和有效實施查漏補缺的過程。高效的試卷評講必定對教學效益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趙莉蓉 2009)。的確,測試的目的是找出學生未掌握的知識點,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每一次的測試題目都是整個備課組成員磨出來的,但還是要認真做一遍,然后詳細分析測試的數據,而且每個班都要按照自己班的數據來確定重點評講內容。分析的數據主要是每道題的答對率,重點講的題目是答對率低于或等于50%的題目,其余由小組討論解決。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課堂,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講解輔導。對于答對率不足50%的語法題要配以適當的練習。試題的評講課包括:小組討論、仿造例句、分享句子、適量訓練、自我總結、給教師的建議等六個步驟。所以,評講課不要擔心花時間,這時間花得有價值。因為學生在討論、造句等學習活動中開動腦筋思考了,只有自己進行思考,才能把知識內化,才能真正掌握知識點。教師不能獨攬評講課的發言權,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這樣才能有效評講試題。
下表是第一學期末本校初三各班成績與中考成績的對比(2011年中考):

班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考試上學期末 72.07 76.05 75.3 80.29 74.9 65.91 100.68 118.58 132.39 131.04中 考 76.61 80.88 80.47 84.53 79.87 70.02 106.8 120.9 133.7 131.1
由表中的成績可知,每個班的成績都有進步,平行班的進步最大,快班的進步不是很明顯。這說明以“單元詞匯復習課、語法知識梳理復習課、測試題評講課和語言技能訓練課”的課堂形式,以“回歸課文復習詞匯,運用語篇梳理語法,體驗解題技巧和有針對性的、自我總結性的評講試卷”對于平行班有較明顯的效果,而對于快班則沒有什么效果。
在研究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有效方法和經驗,但也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在整個備考過程中,要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大膽地把時間留給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索、體驗每一種考試題型的解題過程。其實,每個教師都明白“只有自己動腦筋思考過的問題才印象深刻”的學習體驗。學生也一樣,如果學生沒有對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對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效果都不明顯。因此,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去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再加以適當的點撥。只有學生自己真正體驗了學習過程,才能掌握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最終目的。
但是,這種模式對于優秀生的幫助不是很大,尤其是成績在中等偏上的學生,他們的進步不是很明顯。這與學生的基礎和瓶頸突破有關?;A差的學生基本上26個字母都沒有掌握好,要在兩個月內提高水平的確有點難度。對于優秀生,當學生的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要更上一個檔次,則要從狠抓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下手,只有從第一學期開始著重訓練,優秀生的成績才有可能進一步提升。
引用文獻
何少慶.2010.英語教學策略理論與實踐運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黃麗燕.2008.英語中考考查目標與備考策略[J].基礎教育,(1):71-77.
胡慶芳.2010.初中英語復習課教學有效策略的課堂實踐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8):8-12.
王篤勤.2010.初中英語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溫愛英.2011.英語中考復習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1-8.
趙莉蓉.2009.初中英語試卷有效評講的思考與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4):36-38.
朱純.2008.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注:本文是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初三英語復習課有效性研究(課題批準號:12*118)”的基礎,是花都區中學學科課題“英語中考備考復習課的有效性研究(立項編號:004)”的結題報告。
作者信息:510800,廣東廣州,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圓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