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
摘 要: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尤其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重從思想上建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視為黨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當下,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新的階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我們黨的集中優勢所在。鑒于此,我們就十分有必要對當前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做一個深入細致地解析,以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與深刻體會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學習好、實踐好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與任務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1-0177-0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最根本的問題,體現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方向,規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與方法。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與前提。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含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要做好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首先明確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是什么,而明確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又必須先明確何為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明確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問題是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根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與教育的含義
思想是一個具有多種含義的概念。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思想是指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也即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是認識的一個飛躍過程。有時,我們也習慣把“理想”稱作為一種理論體系,如毛澤東思想。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的意義就更具外延性,它包括人們的思想認識、思想意識以及行為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緒、情感、意志等諸多精神因素的總和。換句話而言,凡是人的大腦對外界的任何反映,都能稱之為思想。
“政治”與“思想”一樣,也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概念。一般而言,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源于經濟基礎,并為經濟所服務,是實現經濟目的的手段。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的含義主要指的是人們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政治立場以及人們在言論與行動中所堅守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與政治方向是一致的,鮮明正確的政治立場就是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謀福利。所以,必須通過有感召力、有說服力、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人們站穩正確的政治立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自覺的努力為人民工作。
現代意義上的教育卻有著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和社會實踐活動。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則主要指的是教育的廣義方面,即對人們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進行有目的的影響,以期實現黨的奮斗目標與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理解
一般而言,政治思想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這兩個概念是沒有實質性的區別的,在我們黨的許多重要文件和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著作中,都使用過這兩個概念。但無論是用哪一個概念,其基本精神都是講黨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理論工作都要為黨的政治任務所服務。政治思想教育著重強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內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則著重強調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以保證黨的政治任務的完成與奮斗目標的實現為宗旨,以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和普遍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為任務,以宣傳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為內容,以充分發揮人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和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為目的,面對廣大干部群眾而進行的思想教育與思想轉化工作。從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一含義中,我們就不難發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所以說,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是認清其目的與任務的根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與任務的內涵和分類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過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動,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上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它是開展各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依據和動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常可以分為直接目的、根本目的與最終目的三個層次。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則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這項活動所要解決的問題與承擔的責任。與目的一樣它也具有層次性,我們通常將其分為具體任務,基本任務和根本任務這樣的三個層次。
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而言,二者有著許多相通之處。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亦即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就是對人的主觀世界的改造,也就是解決人的思想問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這個意義上他與自身的基本任務是同等內涵的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則是要通過改造人的主觀世界來解放人的思想,培養造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在很大程度上講,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之所在。如果說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基本任務)和根本目的(根本任務),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要達到的效果的話,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則外化成為它的宗旨即為黨的政治任務的完成和奮斗目標的實現所服務。在當前形勢下,也即是為力求國家穩定團結、深入進行改革開放,創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服務。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與任務的價值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的“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而目的與任務的確立則又處在一個先導的地位。恩格斯曾說:“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借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所以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為其活動的順利開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同時還能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因為人一旦活動有了目的性,就難免不具有方向性與持久的動力性。其次一點,目的也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成效提供了依據。目的即是活動所也達到的預期效果,當一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完成后,結果的呈現與預期效果的一比對就能衡量出該項活動的成效來。
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確立一方面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達成的實踐。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開展與完成也是大力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水平,造就新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的一個強有力舉措。只有任務的順利完成,才能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并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奉獻的忠誠勞動者,進而為目的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力量保證。
三、新時期、新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務)為確定一定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具體任務)指明了方向。所以現階段,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要以造就一大批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服務的社會主義新人為根本,同時結合當前黨所面臨的形勢與所要完成的任務與奮斗目標的實現而制定出具體的任務。
(一)加強形勢政策教育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開展形勢政策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分析形勢任務,制定實施政策,是一個政治組織的主要任務。進行形勢政策教育,可以幫助黨員干部群眾認清形勢、明確任務、掌握政策。進而能夠循著黨的具體路線方針而努力奮斗。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集中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對于統一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思想,緊緊抓住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而團結奮斗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弘揚主旋律教育
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要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十四大以后,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要使之成為我們的主旋律。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建設和發展的實踐證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是中國人民克敵制勝、實現民族復興的法寶,是維系中華民族生存與中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動力和源泉。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必然,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強化教育引導,增進社會共識,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決定著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制度體制和目標任務,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攝和支配地位。是我們黨的精神實質,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解決國內外各種矛盾、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強大思想武器。因此,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針,也是完成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謝德民.思想政治工作的課理論、方法與智慧[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
[3]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