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守兵
摘 要 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進程中,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一項基礎工程,也是最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對中部不發達地區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對資源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引導地方普通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順利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提供思路,使教學資源庫逐步完善,并服務于廣大師生的教育教學實踐。
關鍵詞 高職 信息化 教學資源庫 建設思路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19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gula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ZHONG Shoubing
(Su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Suizhou, Hubei 441300)
Abstra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is a basic engineer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pap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r Colleges underdeveloped regions Central Library building to conduct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pository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analysis and propose measures to guide local ordina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mooth progress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 and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to provide ideas,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and gradually improve, and services in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construction ideas
1 政策層面對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的總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促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有效地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教育部和財政部要求按照校企聯合、共建共享、邊建邊用、不斷完善的原則,從2011年到2015年完成50個應用型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布局、立項、建設工作,完成100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優先建設工作。根據這個總要求,筆者在調研中了解了中部不發達地區幾所同層次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情況。其中,一所有著15年辦學經驗的院校資源庫建設情況如下:建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3門省級精品課程(沒有上網),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0余門,網上顯示所有資源點擊量合計不足300次。這種現象至少說明了三個問題,一是信息化環境不優、意識不足;二是數字化資源整合能力欠缺、方式不當;三是軟硬件配置不合理、資源實用性不強,這種局面根本無法適應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要求。
2 普通高職院校推進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 信息化意識與理念問題
教育部在2000年提出了要通過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經過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集成化系統平臺的完善,一方面推動了信息技術的普及,培養和提升了師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和信息化素養;另一方面對教學資源的數字化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教育IT行業、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深化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
一般認為,能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課件、專題學習網站等簡單地完成教學過程就是信息化教學了,其實不然,真正的信息化教學體系是個復雜而完備的系統,這個系統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變化與時俱進。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及發展,教育理念、學習方式、教學模式等都發生著巨大變化,在進行教學信息化的準備階段,我們一定要加強對現代教育理論、教學設計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習,用這些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才能在探索的過程中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順利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
2.2 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方法與思路問題
追求高速度、大容量、超集成是很多普通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初期的通病。我們經常會看到學校組織技術專班,在短時間內建成“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加掛到系統管理平臺,經過簡單調試就投入使用,既沒有收集使用者的反饋意見,也沒有對系統進行改進就一錘定音。還有一些資源在服務器中沉睡,無人問津,學校過分宣傳資源庫的容量卻很少關注資源的質量、利用率、使用效果。還有IT行業把所有數字化資源進行超大集成,以致使用者難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源。
資源庫意味著資源的集合,真正的“庫”不是資源簡單地堆積,而是一個科學分類、模塊優化組合的系統。資源庫建設必須融入建設者的智慧,通過知識加工、教學設計、信息組織和技術集成等多個環節,開發出來的教學模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其身心發展、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訓練起到正面促進作用。資源庫是為教學服務的,開發的主體是教師,使用的主體是學生。如何破解資源庫“不好用、不會用、不適用”的難題,發揮資源庫的應用實效,促進教育質量提高是建庫時要考慮的關鍵問題。一些書本搬家性質的,簡單HTML網頁型的,靜態畫面或演示文稿型的,單一聲像或講座型的資源缺乏教學活動與環境的設計,沒有交互性,枯燥無味,只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甚至增加了學習的難度,當然不受歡迎。整合教學資源要考慮實際需求,這種需求來自教學設計者科學系統地思考,來自新型教模式、學習方式的實踐。資源庫建設要符合教學應用的實際,經過理性思考、科學規劃,從基本素材庫開始,先著手建設小型專題資源庫,再由“基礎型”(教學組織形式的載體主要是課堂和網絡)逐步向“集約型”(教學組織形式的載體主要是課堂和互動學習網站)發展。資源庫建設還要注重原創性,對已有的知識提出獨到的見解或進行獨特加工,把知識融入到設計的情景之中,引人入勝,吸引學生,達到圖文并茂、寓教于樂的效果才能體現特色,才能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2.3 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人、財、物和技術問題
通過探訪,不少高職院校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雖然在應用技術型學科上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但距離信息化教學方式還相差甚遠。推進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師要加強學習培訓、必要的財力投入、設備要更新換代。對于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來說,搞信息化資源庫建設是一筆不小的投入,由于人、財、物的限制,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對于教師而言,花費大量的心血去進行現代教學設計,把傳統教學模式完全顛覆亦很難做到;對學生來講,缺乏正確、主動的引導,現實沒有更多資源可供學習,因此推進教學信息化顯得蒼白無力。都知道教學信息化是必然趨勢,對于普通高職院校來說,因為較多瓶頸存在,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仍然停留在較低的水平。對于商業教育IT機構來講,他們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對學校訂制開發的教學資源庫和系統平臺需要較大的財力支撐,也存在機構的思想、理念與學校、教師、學生融合問題,如果采用全投入的方式建設教學資源庫,一定會增加教師的惰性,也不利于學校教學信息化的推進。
2.4 教學資源庫的應用評價與持續發展問題
由于過分追求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高職院校在應對信息化建設時,為了外樹形象的需要,大肆渲染單模塊的媒體庫、試題庫、課件庫等,把這些資源進行簡單整合,借助終端實現網絡訪問功能,不再關注資源的后續使用效果,更缺乏更新、維護、修正過程。資源的評價是建庫時必須考慮的重要方面。評價過程不是簡單地區分好、壞、對、錯,而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經常根據教學需要改變資源模塊所包含的知識技能內容,優化資源本身對使用者的視、聽、觸、感,增強對學習者的吸引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資源庫的評價是一個動態過程,評價的主體包含教師、學生、學校、社會等多個方面。在資源庫應用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其他各個層面都是為學生服務的,他們將從不同角度對資源庫的科學性、教育性、技術性、藝術性等提出意見或建議。資源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必須及時獲得各類評價的反饋,調整資源整合的方法,逐步優化資源庫。
3 小結
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以服務于教學為導向,從學生學習需求出發,滿足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一是規劃設計要注重實用性。盲目追求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忽視教學需要,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失去了建庫的意義。二是建庫要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化的最大優點是高速傳輸和共享,分散建設、集中開發是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基本路線,共享是交流、互動、融合、提升的過程。關門建設資源庫,見識不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術應用,即使建成了,在思想、意識、技術上都是落后的,所以必須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三是要堅持動態建設與實時評價相結合。信息化教學系統不是一經建成就萬事大吉了,需要在服務于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改進。資源庫的建設者和管理者要根據各方面的建議,不斷修正資源整合方式,做到動態建設和實時評價相結合,才能逐步完善資源庫。四是采用新技術、新思路加強對資源庫的管理。集中管理的弊端是增加了管理難度,一旦服務器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將癱瘓,不利于資源庫的應用。在資源共享的機制下,采用分布式存儲與管理的思路,減輕管理者的壓力,對資源庫的動態更新,使用新型的信息處理與加工技術對數字化資源進行篩選、優化、組合,使資源本身更具特色,才能逐步構建有教育價值的資源庫。
參考文獻
[1] 柳東,陳美玲,潘華東,武建.信息技術下的學習資源與資源庫——概念、作用機理、分類和建設對策[J].電化教育研究,2006(8).
[2] 張敬濤,李馨.論我國基礎教育資源建設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09(10).
[3] 程建鋼,何良春,韓錫斌.分布式網絡教育資源庫的設計與實現[J].電化教育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