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和平 方建華

摘要 學前教育涉及到學校、社會、家庭、兒童等多方面,這決定了構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復雜性。構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應該考慮指標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評價指標的構成要素、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等三個方面的內容。本研究對這三項內容的有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提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理念:融合多個理論取其宜;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內容:兼顧多元文化取其精;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法:混合多種方法取其適等三方面的構想。
關鍵詞 學前教育質量 評價體系 研究 回顧與構想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75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esearch in China: Review and Ideas
DENG Heping, FANG Jianhua
(Teachers Colleg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relates to the school, society, family, children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determin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consid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the elements of evaluation index, the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the three items on review proposes the concep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usion of multiple theory takes its appropriate;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both multi-culture takes its essence;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concept: hybrid approach to take its proper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of ideas.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research; review and ideas
隨著國內外對兒童早期教育研究的深入,使得全社會關注學前教育質量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世界各國的研究者都嘗試編制出一套比較合理的評價工具來評價各類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質量。隨著我國對國外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深入,我國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也得到深化和完善。研究者認為想要構建科學的學前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應該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內容:指標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評價指標的構成要素、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因此,本研究回顧也集中在以上三個方面并提出關于構建我國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一些構想。
1 關于構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基礎研究
1.1 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它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是對學習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理論在教育教學評價思想和方法上注重教育評價的發展性和過程性,評價的重點在于知識獲得的過程,強調怎樣建構知識的評價比對結果的評價更為重要。高美嬌 王黎敏(2004)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力圖展示幼兒能力結構、發現幼兒的能力傾向和潛能,突出關鍵能力指標,淡化知識技能指標,以促進幼兒的“自我學習”,同時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①中山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控系統研究課題組(2011)依據該理論在構建中山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控系統的“教育教學”維度部分主張重視對學習者認知世界與掌握知識的過程性評價和情境性的評價,反對進行過分細化的去參照有關標準,主張建立由《幼兒發展問卷》、《幼兒教育效果評定量表》、《家長滿意度問卷》等一系列問卷、量表組成的幼兒園評估體系。②
1.2 關注多元化發展評價的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他提倡以學生發展為導向、多元化的真實性評價,認為評價者應該在關注每個學生智能優勢的前提下,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馮曉霞(2003)受多元智能理論關于人的發展的多樣性和非等級性觀點的影響,強調注重評價內容與方法的多元性,以多角度、 多側面地“發現”評價對象的特點和優勢。③劉霞(2007)依據此理論,主張對幼兒的評價內容既要關注幼兒在各學習領域知識技能的獲得,也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情感體驗、溝通能力的發展;既要關注幼兒目前的發展情況,同時也要注重分析過去,預期未來,注重發現和發展幼兒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幼兒發展中的需求。④
1.3 主張評價視角多層性的后現代主義理論
后現代主義是廣泛流傳于20世紀后期的文化思潮,在評價方面主要強調反思與批判現代性,倡導多元化的評價視角和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論,提倡評價過程中的對話與淡化價值判斷。⑤毛海燕(2008)依據此理論,在《幼兒園教育多元化評價的建構》中主張堅持適合幼兒發展的多元價值取向,構建一種多層次、 多主體參與的幼兒園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和標準也應該從單一走向多為、從靜態走向動態性、發展性。⑥潘月娟(2014)通過對國內外關于學前教育質量評價與監測的相關研究分析,主張建立多層次、分類型的學前教育機構質量監測體系。⑦
2 關于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構成要素的研究
2.1 條件性質量和過程性質量為評價指標構成要素的研究
周欣(2003)認為世界各國對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定的內容和具體規定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國文化和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但在其內涵和對托幼機構質量的評定標準的主要價值觀方面卻有著相當程度的共性。⑧因此,她在認為托幼機構教育質量應該包括結構性質量和過程性質量兩個方面。其中結構性質量維度由教師\兒童比率和班級人數、教育行政管理、教師資格和所受訓練三個方面構成;過程性質量維度由家長的參與、健康與安全、學習環境、課程、兒童—教師的互動等五個方面構成。錢雨(2012)通過對世界學前教育質量監管體系的發展特點與趨勢的分析,他建議我國各地政府在自身已有的示范性幼兒園評估標準中除了應增加環境設置、師資水平等結構性要素,幼兒發展水平等產出性要素外,更要增加對領導與文化、健康與安全、課程與教學、師幼互動質量、家庭與社區參與等過程性要素的關注。他認為評價標準的具體指標要重個性,更多地關注兒童與教師的情感、個性、創造和意義建構。⑨
2.2 條件性質量、過程性質量和結果性質量為評價指標構成要素的研究
劉焱(1998)通過對中美兩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興起的背景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我國托幼機構質量由從業人員素質標準、工作人員的職責標準、效率標準和效果標準等四類標準構成。其中,從業人員的素質標準是從業人員承擔或完成托幼機構教育工作任務的條件,通常包括就業資格、專業經驗等;工作人員的職責標準則是對工作人員履行所承擔的任務的要求;效率標準則是以投入/產出的比例為依據評價托幼機構工作業績的根據;效果標準主要包括以兒童發展、為家長服務、兒童入學適應情況等。⑩劉霞(2004)通過對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概念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國外學者關于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構成因素進行了研究,從而得到了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結構。主要由條件質量、過程質量、結果質量三個方面構成。 條件質量維度包括人員條件、物質條件、園所管理;過程質量維度包括師幼交往、教師對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教師與家長的交流;結果質量維度包括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薛建男(2012)依據我國的教育目標和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為依據試圖構建上海市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內容由教育條件、教育過程和教育效果三個方面構成,其中教育條件維度包括教育經費、場地園舍、設備設施、人員配置和管理水平;教育過程維度包括教育計劃、教育活動和衛生保健;教育效果維度包括幼兒行為習慣、幼兒認知水平、幼兒運動技能和幼兒能力水平。 辛濤,樂美玲(2013)在依據《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吸收劉焱的研究成果的同時認為學前教育質量監測標準應該包括:兒童身心發展、學前機構保教條件兩個維度。
3 關于構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方法的研究
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和多種工具獲取數據信息。隨著研究者對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指標的層次性、可操作性等要求的提高,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復雜性也日趨增加,以此對學前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構建流程和方法的科學性、規范性要求也更加嚴格。通過文獻分析發現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學前教育領域指標體系建構中對方法的選擇與使用上也進行了一些研究嘗試。見表1。
(1)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流程。所謂“流程”是指研究者在構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時的順序,即研究者運用多種方式查閱文獻資料、整理分析資料、擬建框架到整個質量體系構建完成的過程。從表1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者在構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一個基本流程是:初擬指標—指標的篩選和修訂—權重的確立—試用與實地調查—成果,有些研究者則會把指標篩選和修訂階段與權重的確立階段合并為一個過程。
(2)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主要方法。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法具有多樣性特點,并且方法的運用是伴隨于體系構建的整個流程之中。從已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者所運用的方法有。第一,初擬指標階段:研究者主要運用文獻分析法初擬指標(如薛建男2012,張瓊2013等),或者是采用文獻分析法和實地考察(調查)法相結合的方式;第二,指標的篩選和修訂階段:研究者普遍采用質性的專家評判法和量化的問卷調查法來篩選和修訂、確定指標;第三,權重的確定階段:目前在最終確定方面,研究者之間采用的方法差異性較大,但近年來隨著對國外研究經驗的吸收,權重確定的方法也開始走向科學化。如:張瓊(2013)Matlab 矩陣計算軟件分析法;第四,試用與完善階段:主要應用實地調查法。
可見,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方法眾多,但是在構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不是單一的使用一種研究方法就可以完成體系的構建而是需要融合多種研究方法來構建,并且每一種研究方法各有其特征和適宜的使用范圍。
4 關于構建我國學前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想
4.1 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理念:融合多個理論取其宜
理念決定方向,如果方向錯了,實踐越是有效,損失則越大,除非樹立正確的質量評價構建理念,否則即使制訂十分精細的質量評價標準也是徒然。 從我國目前各地示范性幼兒園評估標準的制定過程來看,缺乏明確的理論基礎來指導標準的構建,而已有的研究也發現理論單一,使之成為各個研究者建立的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差異性顯著,并沒有得到廣大研究者的一致贊同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認為要建立全國性、統一性、科學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就應該堅持運用多個理論融合來構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理念。
理論融合的視角不僅可以避免某一個理論帶來的片面性,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各個理論的優點和長處,實現理論的優勢互補。從國內外已有的研究中發現多個理論融合運用的發展趨勢。如美國(1984)NAEYC早期教育機構認證標準的構建就是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發展適宜性理論以及建構主義理論等多個理論作為認證標準的理論基礎;國際組織OECD教育委員會(1998)則人力之本理論、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作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使得該體系具有很輕的內在邏輯聯系,并且具有較好的國際通用性和可比性。
因此,可以說理論融合的視角在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構建理念會是未來我國構建全國性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一個理論思想,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研究趨勢。
4.2 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內容:兼顧多元文化取其精
眾所周知,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目的不是為了區分幼兒教育機構優劣,而是為了診斷幼兒教育機構質量現狀、查找教育問題和不足、提出解決策略及時反饋給教育機構,從而做出有效改進,更好的為兒童發展服務。而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核心是質量標準,所以說評價指標結構的合理性是評價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保證。 因此,本研究認為今后的研究應該從多元文化的視角去進一步厘清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的構成要素。在整個指標構成要素研究過程中都應該建立在多元化視角的前提下,按照測量學的規范和要求展開,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考慮各方利益方的意見,不斷提高指標要素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構建出符合我國國情又能與世界接軌的專業化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標準。
4.3 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法:混合多種方法取其適
隨著研究者對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的層次性、可操作性等要求的提高,評價體系構建流程中使用的構建方法多元化也更顯突出,如何正確處理好評價體系構建方法的多元化問題就變得愈加重要。縱觀國外研究發現歐美國家在制訂托幼機構的質量評價標準時,整個構建體系的程序都遵循“結構嚴謹、過程規范”原則,并且使用的方法得當。所以說,我國在構建學前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時候也應該遵循這樣的基本原則。首先,應該規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流程;其次,應該選用適宜的評價體系構建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出更具科學性的評價指標體系。
基金項目:自治區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資助(XJGRI2 014038);石河子大學2012年人文社科青年科研人才培養基金項目(RWSK12—Y14)
注釋
① 高美嬌,王黎敏.幼兒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幼兒教育,2004.4:18-19.
②⑤“中山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控系統”研究課題組.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控系統研究——以 《中山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控系統》編制為例[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1.2:20-24.
③ 馮曉霞.多元智能理論與幼兒園教育評價改革——發展性教育評價的理念[J].學前教育研究,2003.9:5-7.
④ 劉霞.多元智能理論與幼兒發展評價改革[J].教育導刊(下半月),2007.5:7-10.
⑦ 潘月娟.國外學前教育質量評價與監測進展及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4.3:13-17.
⑧ 李克建,胡碧穎.國際視野中的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兼論我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觀的重構[J].比較教育研究,2012.7:15-20.
⑨⑩劉焱.試論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的幾個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1998.3:14-17.
劉霞.托幼機構教育質量:概念與構成[J].幼兒教育,2004.6:4-5.
薛建男.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上海市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2.3:27-28.
辛濤,樂美玲.學前教育質量監測的幾個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13.9:3-7.
單文鼎,袁愛玲.國際視野下的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研究兼談對我國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的思考[J].福建教育,2014.1:28-32.
余璐,黃甫全.讓每個幼兒都享有優質教育——《國際兒童教育協會全球指導性評估量表》述論[J].教育研究,2013.9:14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