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紅
(北京市昌平衛生學校,北京 102200)
護生無菌技術操作考核評析
張近紅
(北京市昌平衛生學校,北京 102200)
目的 評析護生無菌技術操作考核情況,探討護理實踐教學措施及方法。方法 對我校2011級護理、涉外護理專業7個班335名學生進行護理學基礎無菌技術操作考核,匯總考核成績,并從教與學兩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結果 各班成績與本班學習氛圍、學習態度等因素相關。結論 針對不同班級,靈活運用分層教學、案例教學、情景體驗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效果。
護生;無菌技術;護理學基礎;操作考核
護理學基礎是培養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主要課程,對該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不僅影響護生對其他臨床課程的學習,也直接影響今后的臨床實習和工作。特別是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在護理專業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校護理教育和臨床護理實踐的橋梁課程[1]。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考核不僅是一種檢測手段,還具有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動手能力的導向和激勵功能[2],為學生以后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筆者對我校2011級護生進行無菌技術操作考核,分析考核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旨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效果,培養合格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
1.1 對象
選擇我校2011級護理、涉外護理專業7個班335名學生進行無菌技術操作考核。男生65名,女生270名,年齡18~19歲。
1.2 方法
對我校2011級335名護理中專生進行護理學基礎無菌技術操作考核。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完成無菌技術理論學習和實踐練習,護理技術組7名教師組成考評團,一對一對學生進行考核。為保證考核的公平性,考前組織教師學習規范操作流程,明確評分細節。考核標準使用《護理技術教學指導》中的無菌技術操作考核評分標準。教師和考生隨機組合,每位考生所用實踐物品一致,考核項目一致,考核時間均為8分鐘,教師即時評分。此項考核利用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七、八節課時間,歷時兩周。
1.3 統計學方法
將護生考核成績輸入Excel 2003軟件,采用描述性統計進行分析。

表1 2011級護生無菌技術操作考核成績(n=335)
結果顯示:2011級涉外1班及格率最高,護理5班及格率最低。這與各班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氛圍、學風相關。
3.1 考核意義
無菌技術是護理技術中一項重要的操作,無菌操作原則是護理操作的最根本原則。對此項護理操作進行考核,一是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變考試壓力為學習動力,加強動手能力訓練,提高學習自主性;二是比較各班考核結果,分析影響操作考核成績的因素并提出應對措施,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3.2 影響考核結果的因素
3.2.1 學生方面(1)學習態度。學生對待護理技能學習整體上是認真的,思想上是重視的。培養一種態度,提高一種能力[3]。此次考核不及格17人,占5.1%,充分說明多數學生對護理學基礎實踐操作態度端正,能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對待。(2)學習氛圍。通過對7個班考核結果的對比分析發現,班級考核成績與各班學習氛圍相關。護理3班學習氛圍好,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護理技術實踐課上練習認真,因此在5個護理班中考核成績最好。涉外1班自主學習氛圍最好,學生屬于勤動腦、愛動手型,學習積極性最高,考核及格率為100.0%,在7個班中成績最好。護理5班學習氛圍差,部分學生屬于懶惰型,學習積極性、動手能力較差,因此在7個班中成績最差。護理2班學生屬于活躍型,護理4班和涉外2班學生屬于愛問問題型,護理1班學生屬于沉悶型,這4個班的學習氛圍較好,學習積極性較高,操作考核成績無較大差異。但是,這些班級學生在操作考核中顯露出心理素質不穩定、缺乏靈活應變能力以及不注意操作細節等問題,且不是個別現象。(3)知識融會貫通[4]能力。學生學習死板,只會機械完成操作過程,根本不思考某個動作為什么這么做,不能那么做;沒有形成無菌觀念,分辨不出哪里是無菌區域,什么是跨越無菌區;操作中遇到問題也不會變通和舉一反三。由此可知,平時的操作練習只局限于模仿,沒有內化成隱性知識,也就是沒有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這樣的學生占大多數。(4)操作熟練程度。護理學基礎操作較多,需要學生反復練習。一般而言,操作熟練程度與技能掌握程度呈正相關。操作考核中部分學生動作不熟練,甚至出現操作程序顛倒現象,暴露出學生練習次數少、練習時間短、動手能力差、操作不熟練等問題。越不熟練就越不想練習,越不想練習就越不會操作,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5)溝通能力。操作考核暴露出學生存在溝通能力欠佳,不知如何將溝通技巧運用到實踐中的問題。部分學生只是一味地記憶書本中的詞句和操作步驟,在實踐過程中生搬硬套。雖然無菌技術操作需要交流的內容與其他護理操作相比較少,但學生在考試中也暴露出了這一能力的欠缺。(6)自信心。缺乏自信心會影響考核成績。在無菌技術操作考核過程中發現,每個班都有2~3人操作時慌亂、緊張,從而導致考試發揮不佳。具體表現為有學生未完成操作流程;有學生說話聲音發顫,上下句不能銜接;有學生操作時手抖,使用無菌持物鉗夾取物品時掉落、污染。這些現象表明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較差,自信心不足。
3.2.2 教學方面(1)教師數量不足。每班學生50人左右,只有兩名教師指導操作,指導教師少而學生多,難以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正,影響操作練習的效果和考核結果。(2)教師操作動作差異。3位理論教師和4位實驗教師分別負責這7個班的教學工作,教師在講解和指導某些項目操作細節上存在差異,影響學生練習效果,繼而對考核結果也有一些影響。(3)實驗室條件限制。學生人數多,實驗場地少(只有兩個實訓教室供學生平時練習),物品配備不足,影響了教學質量和考核結果。
3.3 應對措施
3.3.1 加強學生心理素質訓練(1)增加實踐練習次數和時間,指導學生正確、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是指人們對自己成功地實施和完成某個行為目標或應付某種困難情景能力的信念[5]。操作練習熟練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強,相對而言自信心越強。根據現有實驗室條件合理安排實訓時間,采用課內練習和課外開放練習相結合形式,將每班學生分為10個小組,課內練習時由輔導教師負責,課外開放練習實施小組負責制,各小組組長由教師考核后上任,負責記錄組員練習次數、時間和成績,從而達到督促學生進行有效練習的目的。(2)增加考試次數,舉辦技能操作比賽,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方法。(3)讓學生在實踐操作前復述操作過程,先在頭腦中形成知識框架,然后再外顯到技能操作中,這一方法對增強學生心理素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3.2 培養學生溝通技巧 培養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是實踐教學的首要環節。在實踐教學中結合臨床案例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模擬與不同年齡、性別、病種的護理對象進行溝通,并設置干擾因素,培養學生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因為醫院有許多特殊環境(如急診、手術室、ICU),處在這些環境中的護士面對的是較為特殊的人群,他們的心理狀態、疾病狀況、服務需求、服務內容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6]。
3.3.3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是護理學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確保教學效果,必須優化實驗室結構,更新設備,添置實驗用品,增加實訓場地,按比例配備教師和輔導人員,增加學生動手機會,提高實踐能力。
3.3.4 分層次教學,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根據各班學習特點采取分層次教學。(1)針對班級分層次教學。對于學習氛圍好、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班級在完成授課內容的基礎上,增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和創新意識;對于學習氣氛比較沉悶的班級采取情景模擬教學[7]、體驗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習氛圍較差的班級,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并熟練應用,同時采用案例模擬練習[8]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9]。交互式教學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交互式教學包括3個方面:學生與課程內容、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交互[10],能促進學生之間理論學習、操作練習的交流。(2)針對學生分層次教學。針對學困生進行引導、幫助和教育,既要加強學習目的教育,讓其明確學習目標,又要嚴格要求,加大管理力度。為遏制不良學習風氣,采用督促和獎勵并軌機制。“一個平臺,多個方向”的分方向培養模式[11],教學效果也較好。
3.3.5 規范操作動作,減少考評誤差 對護理實驗教師進行不定期集體備課、臨床進修培訓,提升理論和實踐技能,更新知識,使操作盡量做到與臨床接軌。教師首先要客觀分析教學與臨床之間存在的差異,規范、細化護理操作動作,以減少指導教師之間的操作差異。逐漸完善護理技能考評體系,降低考評誤差,實現考核的公正性。綜合多年實踐教學經驗,對教材中未規定或未提及的操作細節,教師往往會結合臨床應用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無菌操作技術中治療巾打開方法、無菌手套取出方法都不是固定的。在不違反各項操作原則的前提下,細化操作動作,反復論證,總結每項操作的優點和實用性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只有教會學生、教活學生,逐步培養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能力,才能達到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1]周銀鈴,宋麗華.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05,6(2):82.
[2]郭冰瀅,高越明.不同教師護理操作技能考核評分誤差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5):7-8.
[3]劉昌丹,丁永艷,胡君娥,等.聯合訓練法在護理人員操作技能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6):447-449.
[4]夏慧玲,江月英,趙學榮.案例式考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1,8(1):13-14.
[5]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張翠娣.護士人文素養與溝通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7]許紅,趙躍,張玉紅.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母嬰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2):537-538.
[8]馮瓊,管利榮,唐毅,等.交互式教學在基層醫院新生兒復蘇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17):60-62.
[9]王佳琳.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導論》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4):92-94.
[10]梁小麗.護理計劃交互教學系統的研制及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0,25(21):1-3.
[11]薛松梅,楊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本科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12):132-134.
G424.74
B
1671-1246(2015)09-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