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海,馬紅英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商丘 476100)
臨床情境教學法在高職微生物檢驗技術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王長海,馬紅英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商丘 476100)
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檢驗醫學提出更高要求。培養適合臨床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目標,為此,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團隊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新技能,將臨床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實訓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效果。
微生物檢驗技術;臨床情境教學法;實訓教學
情境教學是指運用具體的活動場景、人為創設的真實情景或提供學習資源以激起學習者主動學習的興趣[1],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臨床情境教學法是指在實訓中參考真實工作流程及臨床真實病例,創設真實的實訓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者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更貼近臨床實際,更具實用性。從而實現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獲得真正的、完整的知識(即學什么、如何學、如何用的結合)[2]。
微生物檢驗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實訓課起到關鍵作用。臨床情境教學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圍繞教學內容,結合臨床工作實際,創建恰當的教學場景,激發學生求知欲,啟發其探索與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與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起到課堂教學所不能起到的作用[3]。
1.1 臨床情境的建立
以高職《微生物檢驗技術》第九章“病原性球菌檢測”為例,教學大綱要求掌握臨床常見病原性球菌的致病性、標本采集要求,標本染色觀察致病球菌的形態和染色特點,接種培養基的選擇與制備,致病菌的菌落特點及可疑致病菌的選取,致病菌的初步鑒定和最終全面生化鑒定,鑒定過程中需注意的要點等。為此,我們設立如下臨床實訓教學場景:(1)皮膚黏膜傷口感染的臨床場景;(2)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場景;(3)發熱病人血液感染致病菌的臨床場景;(4)泌尿生殖道致病球菌感染的臨床場景;(5)腸毒素食物中毒的臨床場景;(6)新生兒感染與圍產期孕婦微生物保健的臨床場景等。
1.2 臨床情境教學效果評價
將我校2010級、2011級檢驗專業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分析比較發現實驗組在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實習醫院評價等各方面均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情境教學效果比較
2.1 建立臨床情境教學需要的條件
臨床情境教學需要有行業工作經歷的教師與醫院一線專家共同設計;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熟悉本專業基本理論,而且要熟悉臨床工作流程。我校要求專業教師每年到醫院微生物實驗室工作學習,以及時了解臨床工作流程,更新教學內容。實施臨床情境教學需要學校給予更寬松的教學環境,提供更切合實際的實訓教學資源,并經常與專業教師及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學習需求,改善實訓環境,更新完善教學設備。
2.2 臨床情境教學模式分析
與傳統微生物檢驗實訓教學相比,臨床情境教學法對提高實訓教學效果有如下作用:(1)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模擬臨床工作實際,比較容易使學生產生切身感受,激發其學習興趣、主動性與責任感。(2)增強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及團隊精神[4]。在臨床情境教學中設置了許多與實際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共同解決,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協作意識。(3)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每次實驗先進行病例分析,決定樣本取材,強調標本采集注意事項,然后分發標本,盡量讓學生從原始標本接種、涂片做起。待學生出具完整報告后,可將此病例臨床醫生對檢測結果的分析及后續治療、病人轉歸情況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的價值。
從臨床情境出發進行臨床微生物檢驗技術實驗教學設計,不僅僅是將臨床標本帶到實驗課上,而是將臨床工作的氛圍、工作過程帶到實訓課上,模擬的是整個臨床情境。臨床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的具體場景,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形象、生動的直觀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所學專業進行追求與探索,提高了教學效果[5]。在臨床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更能感受到醫學知識的實用性,能將所學的抽象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該教學法以臨床思維訓練為主線,由以標本為中心轉向以病人為中心,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醫學對檢驗人才的要求。
[1]張春燕,吳力力,陳愛芬.情景培訓在門診護理服務管理中的運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0,27(8):48-50.
[2]鄭紅,鐘偉華.情景學習模式在護理專業《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護理雜志,2010(11):2895-2896.
[3]梁穎,蔡自由.情景教學在藥物檢驗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0(25):54-55.
[4]于虹.問題情景教學在實驗課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 (12):102-103.
[5]楊華,方詩容,梅永添.情景教學法在物理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3,38(4):409-411.
G424.1
B
1671-1246(2015)09-0092-02